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7|回复: 0

一棵青木:红楼梦里的丫头都签了卖身契,为什么还忠心耿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0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豪门的奴仆都是买来的,签卖身契那种。

  但却经常有忠仆护主的说法,甚至还有家道败落时老仆不离不弃照顾少主的传说。

  红楼梦中,袭人的家人想赎回袭人,但袭人自己不同意,坚决不离开贾府。

  明明是卖身为奴,为何如此忠心?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在电视和小说里看到,对这些奴仆有一种很严重的惩罚就是赶出府去,这惩罚仅次于活活打死。

  金钏犯下大错后,被逐出贾府,不久就跳井自杀。

  自己花钱买下的奴仆,为何舍得赶出府?

  而对于婢女丫鬟来说,被赶出府不好吗?正好不用当奴仆了,为何要自杀?

  这些说法,似乎很诡异,也互相冲突,和我们平时的经济常识不符。

  但如果你了解古人的经济关系,就能理解为什么了。

  红楼梦写于清朝乾隆年间,那个年代一个长工辛辛苦苦给地主干一年,少的到手3~4两银子,多的到手六七两银子,平均年收入约5两银子左右。

  刘姥姥这种中产家庭,一年花费也就20两。

  这钱可真不少,袭人当年被卖掉,卖身银也就几两银子。

  如果被家人卖掉当奴仆,命运自然是很惨很辛苦的,普通的奴仆日子都很难过,当然也没多少忠心,只是被卖身契束缚,哪都去不了而已。

  但如果有幸被选入贾府当奴才,那就不一样了。

  贾府的丫头分3个等级,一等大丫头,二等大丫头,小丫头。

  卖身肯定是卖身的,但贾府给了卖身银,拿了卖身契,并不是让这些丫头白干活。

  除了卖身银之外,每个月这些丫头都可以领例钱。

  一等大丫头,每个月领1两银子。

  二等大丫头,每个月领1吊钱,约合1000文,当时1300文为一两。

  小丫头,每个月领500文。

  最高的贾母,房中配有8个大丫头。

  最低的姨娘,房中配有2个小丫头。

  其余王夫人,宝玉等,各按身份,配备不同等级的丫头及人数。

  除此之外,姨娘每个月可领2两银子的月例,迎春、探春等小姐们每个月可领2两银子的月例加2两胭脂钱。

  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

  凤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

  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

  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

  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

  ——第三十六回

  除此之外,所有的丫鬟在贾府都包吃包住,包制服包免费医疗,柳五儿就很渴望能进贾府当差。

  “便是请大夫吃药,也省了家里的钱”。

  只要你愿意,贾府的月例可以成为净存款。

  因此,每个月可领1两银子的一等大丫头,地位实际上是很高的,生活过的比很多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滋润的多。

  除此之外,贾府平日还有大量的赏赐,逢年过节有赏赐,碰上喜事了有赏赐,主子们开心了也有赏赐,实际收入相当恐怖。

  “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

  晴雯是二等大丫头,月例1吊钱,伺候宝玉5年,死时年仅16岁,但留下的遗产惊人,奢华的衣服首饰折合约三四百两。

  “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

  而月例2两银子的姨娘,实际收入也很惊人。

  赵姨娘随手就给马道婆“白花花一堆银子”,拿了五百两的欠条。

  大丫头们不仅收入高,地位也高,不仅负责培训和教导小丫头,甚至有权利决定小丫头的命运。

  晴雯不仅能张口说把小丫头坠儿“撵出去”,也敢说把芳官的干娘,府中的老妈子“打发出去”。

  这就是大丫头的权力。

  如果能当大丫头当到20多岁,贾府一般会给大丫头们安排很不错的婚事,嫁的好人家不会比一般人家的小姐差,身上的资财也很丰厚,愿意娶贾府大丫头攀关系的人也非常多。

  但一旦被撵出去,大丫头们就失去了收入,失去了地位,失去了嫁好人家的机会,还带有奴仆身份,以后就只能当一个真正的低级奴仆。

  因此,金钏被剥夺大丫头的身份,从王夫人身边被撵走,逐出贾府后,选择了跳井自杀。

  而袭人,是贾府中身份最高的丫头,领着贾母身边大丫头的编制,但却被配到了宝玉房中。

  因宝玉未娶妻,所以袭人只能是丫头身份,但实际领的是姨娘待遇。

  大丫头月例1两,而袭人的月例为2两加1吊钱。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

  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为什么袭人的月例会是2两1吊钱?

  因为姨娘的月例是2两,然后姨娘会配2个月例各500文的小丫头。

  袭人是丫头身份,自然不能配丫头伺候,但这部分月例钱还是给袭人了。

  不合规矩,所以这部分多出来的例钱从王夫人的20两月例里扣。

  同时,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

  这就是内定给宝玉当妾了,只是等未来正妻过门后才能脱离丫头身份成为姨娘。

  袭人在贾府,一年光月例就超过30两银子,还有大量的额外赏赐,而当年的卖身银才几两银子,她当然不愿意回家。

  《红楼梦》第十九回,面对向来赎自己的家人,袭人说: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要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自己卖身为奴,卖身银才几两银子,如今碰到的主子一年光给的固定底薪就30两,不定期还有大量绩效奖。

  这差距太大了,大到离谱。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豪族能培养出忠仆的原因,并不是那些忠仆天生就有兴趣当奴才。

  而这种模式能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巨大无比的阶级差距和财富鸿沟。

  现代社会的所谓阶级差距,网上天天声讨的所谓阶级,和古代比起来,那根本就没法比。

  农户的成年男子当长工辛苦一年,收入也就5两银子,而豪门十几岁的丫头,伺候伺候贾母和王夫人,年收入底薪就十几两银子,而贾府每个主子都配一堆丫鬟。

  收入拔那么高,忠心是有保障了,但贾府撑得住这么大的开支吗?

  撑不住,早就撑不住了,贾府财政是赤字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年家族出能人时赚下的诺大家业,如今的不孝子孙撑不住,进项太少,出项太多。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在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劝贾府把家财都换成田产,给家族留一条退路,若不然,将来后悔莫及。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

  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

  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但是,王熙凤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愿意这么做。

  不仅如此,秦可卿刚托梦没多久,贾府就动用了所有的底蕴,为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

  贾元春,贾府这一代最优秀的女儿,被封为贤德妃,而同代的贾府男儿无一成才。

  如果元春能在皇宫中站得住脚,贾府还能持续辉煌下去。

  元妃省亲是皇家的恩赐,让元春回娘家看看,但既然已经被封为贵妃,是皇家的人了,那就得按皇家的规格办。

  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娘家必须“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才可以回家省亲,也就是说要修建豪华阔气到配得上贵妃身份的房子,同时安保等级也得能按“内廷鸾舆”办理,才可以回家,不然娘家人就只能去宫里看女儿。

  内廷鸾舆入其私第,是恩典,但也非常花钱,因为任何家族有女儿被封贵妃前是不可能修建这种等级的房子的,那属于僭越,要被砍头的。

  所以只能临时修,价格当然也很贵。

  修不修?

  和元春同一批省亲的周贵人和吴贵妃,她们的娘家都大兴土木,修建了符合皇家规矩的省亲别院。

  元妃可以不修,可以让贾府派人入宫探望。

  但省了这笔钱,以后元妃在周贵人和吴贵妃面前,就要低人一头。

  贾府这一代唯一有出息,唯一有可能撑大梁的就是元妃了,你说修不修?

  修,贾府全力以赴的撑元妃,绝不能让人把元妃看扁了。

  大观园有多花钱?

  总花费没说,但在第16回中明确提及,聘教习,采买乐器行头等,需花费3万两银子,买花烛、花灯和各种帘幔等需要2万两。

  贾蔷道:“才议到这里。赖爷爷说,竟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仅仅这些零碎东西的花费,就耗了5万两银子,这么多钱连主体建筑的边都还没碰。

  那主体建筑该多少钱?

  第十六回原文中,贾蓉说: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有红学爱好者算过,大观园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乾隆修建清漪园,占地面积242万平米,约合10个大观园,花费440万两银子。

  以此计算,大观园耗资应在40万两左右,也有人说耗资可能在百万两。

  再提醒下计价单位,当时的长工辛苦一年,收入约5两。

  对于周贵人和吴贵妃家里,这不是个小钱,但也还算好。

  但对于元妃家里,这是整个贾府最后的底蕴了。

  大观园,耗尽了贾府最后的资财,只为给元妃撑面子。

  至此,贾府开始濒临崩溃。

  为挽救贾府,探春开始缩减贾府开支,要进行财政改革。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林之孝禀告,说工资开支实在承担不起了,建议放出去一些婢女奴仆,让他们自立门户。

  但应该减谁?

  贾母出身高贵,为贾府也奉献了一辈子,儿女满堂,如今到老了,也就8个大丫头。

  你好意思减贾母的丫头数量吗?还是说让老太太节衣缩食?

  同理,几个夫人,王夫人邢夫人等,同样出身高贵,同样对贾府有功,也就4个大丫头。

  你打算裁几个?就算裁了1个,一个月也就省1两银子。

  等别的大府设宴,太太们聚餐,别人身边都四五个丫头围着,你贾府的夫人身边连4个使唤丫头都没,像话吗?

  迎春、探春、惜春等姑娘们,可以减,但身边就2个大丫头,你打算减几个?

  堂堂贾府小姐,身边能连2个丫头都没有?那以后怎么嫁人啊。

  几个姨娘倒可以减,但每个人也就2个小丫头,全砍了也才1000文,总不能一个丫头都不配吧,好歹也是姨娘。

  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他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

  至于吃穿用度,都应该减,但也都不好减。

  最后折腾了一大圈下来,探春的制度改革得罪了无数人,把全府上下得罪了个遍,一年也就省了400两银子。

  几个小女孩在那里合计:

  “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几间了,薄地也可添几亩”。

  然鹅,贾府的窟窿之大,远远不是这区区400两堵得上的。

  贾芸花了15两买了麝香冰片,贿赂了琏二奶奶,得了一个采办花木的差事,贾府拨了200两预算买花木,贾芸只花了50两,剩下150两落在了自己腰包里。

  而贾芸这样的人,在贾府里比比皆是。

  唯一可能挑大梁的几个男主子,花钱大手大脚,却正经事不干,没啥大指望。

  等到了贾母八十寿宴的时候,贾府的资金链彻底断裂,现金全部耗干。

  贾母八十大寿共耗时9天,大摆宴席,按规矩是要宴请从皇室到王公贵族的大量贵族,各路王爷轮番送礼,各路王妃和诰命夫人轮番到访,是上流社会一场超级豪华的派对,元春也从宫里送来寿礼。

  耗费也不多,就一万两银子左右吧。

  但是,贾府此时所有的现金加在一起,只有几千两了。

  贾母生日前几个月,就开始着急这个钱的问题了。

  王夫人把阁楼上四五箱子铜锡家伙给卖了,换了三百两银子。

  王熙凤把自己陪嫁里的金自鸣钟卖了,换了560两银子,又把两个金项圈卖了,换了400两银子。

  贾琏悄悄把贾母压箱底的金银珠宝拿出去典当了,换了一笔钱。

  就这么勉勉强强的,把贾府寿宴的钱给凑出来了,风风光光的办了80大寿。

  而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随手就打赏了100两,如今连给老太太过生日的钱都拿不出来了,要典当家里的东西。

  整个贾府,已经山穷水尽。

  而偏偏此时,刚被封为贵妃没多久的贾元春,在宫中因“不明原因”死去。

  于是,贾府最后一个保护神也没了,再加上本身资金链断裂,虚弱到极致的贾府再也撑不住了,轰然倒塌,瞬间烟消云散。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贾宝玉,最后沦为了乞丐。

  但其实就算贾元春不死,贾府也撑不了多久,因为排场花销实在太大了,这窟窿怎么都堵不住。

  “排场已立,收敛实难,从此勉强,至成蹇窘,时衰运败,百计颠翻。昔年豪爽,今朝指背。此千古英雄同一慨叹者。”

  在濒死之际依然花钱如流水,直到花尽最后一分钱后暴亡,真的会有这么傻的贵族吗?

  红楼梦,是虚构的吧。

  正常贵族的思维,难道不是放弃排场,当一个伪上流人士,过几代人慢慢退化成刘姥姥那样的中产吗?

  不会,只要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那就绝对不会退。

  宁死,不当中产。

  别说自己当中产,就算是家中使唤的丫头,也得比中产富。

  红楼梦虽然是虚构的,但这种思维并不是虚构的。

  清朝灭亡后,革命党并没有查抄清朝王爷们的家产,只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力而已。

  清朝有好几个铁帽子王,王府延绵几百年,凭各大王府里那庞大的积蓄,理论上他们拿去买地收租,坐吃山空一千年都花不完,而且每年的生活费都能比中产高几百倍。

  但是,没有一个王爷熬到新中国成立,全部破产。

  怡亲王,家产全部卖光,宅子也卖了,最后穷困交加而死。

  克勤郡王,家产卖光,祖坟的石材拆掉卖光,最后下场是给人当人力车夫。

  郑亲王,连祖坟上的树木石材都卖了,还自己挖开祖坟卖陪葬品,最后沦为乞丐。

  没有任何一任政府抄过清朝王爷的家,他们的财产全部保留,作为清朝权力和平交替的承诺。

  新中国没这个承诺,因此可以抄家。

  但这些王府们挥霍的太快了,我们居然来不及抄他们的家。

  仅仅失去特权二三十年,这些王爷们全部都沦为乞丐了,连中产都没保住,和贾宝玉的下场何其相似。

  康熙年间曹雪芹写下的红楼梦,根本就不是小说,而是预言。

  上流家族的决策者没有一个能接受自家阶级向下流动的下场,宁可不断裱糊之后暴亡也不愿后退一步。

  因为家中丫鬟都比外面中产收入要高,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日子,太爽了。

  而这种幸福,实际上是建立在阶级压迫上的。

  他们宁可自己家族暴亡后当乞丐都不愿意减少任何一点家庭开支,不愿自己少了任何一点排场,更别说主动让渡自己的压迫权力了。

  因此,毛主席说,必须要阶级斗争才能建立新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6 11:23 , Processed in 0.0937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