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02|回复: 2

张敬伟:“夫人外交”给中美关系带来温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1 0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于3月19日开始,将启动她非同寻常的一周访问。随行的还有她和奥巴马的两个女儿,看似私人假期,但白宫已经确认为官方活动。

  中美舆论场异口同声称为“夫人外交”。上次美“第一夫人”访华,时间是1995年,主角是希拉里·克林顿。19年前,中美战略力量的天平,远非现在可比;加之希拉里本人强势的政治家性格,中国人对那次“夫人外交”的印象并不深刻。即使引起了舆论喧哗,也湮没于不对称的中美关系博弈中。

  中美关系,现在虽多波折,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外交家早就认可中美两国的利益攸关,战略家则将两国形象化为“中美国”,观察家们也期冀中美形成“G2”以“共治”世界。在去年的“庄园会”上,两国元首筹划的是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更为形象和充满气魄的政治家共识是,浩瀚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

  不管中美在亚太地缘政治中如何连横合纵,亚太世纪,中美主导,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大棋局已经形成。

  在战略、利益、博弈等一系列主要由男权政治家主演的大国游戏中,硬实力的刚性原则自然是主旋律。但是,中美两强,也需要温情外交的中和,“夫人外交”,就起到了润滑作用。

  中国的“第一夫人”充满魅力。作为歌唱家,去年跟随夫君频繁出访,无论是美欧世界还是“金砖国家”,都赞叹中国第一夫人的雍容得体,为中国外交添色不少。中国著名的关注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非官方智库察哈尔学会,还专门组织了“察哈尔圆桌:第一夫人与公共外交”论坛,与会专家认为“第一夫人”将中国公共外交推进到新纪元。

  的确,在男权为主的国际政治和外交博弈中,标准的外交辞令中往往蕴含着刚性的利益对决。但是“夫人外交”却常常在刚性外交之外,另辟文化、教育、娱乐乃至慈善蹊径,展现公共外交的温情,让外交从纯粹的国家价值观,升华为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因而,“夫人外交”是他们夫君外交的温情补充,使国家外交和公共外交达成刚柔兼济之效。

  中美元首“庄园会”,当时的女主人米歇尔缺席,这让媒体对中美关系多了复杂的联想,更主要的是留下了遗憾。米歇尔受彭丽媛之邀欣然来京,不仅消弭了舆论的复杂猜测,也弥补了去年的缺憾,甚至变成了此番“夫人外交”的传奇。

  米歇尔在中国的行程已经确定,在中国“第一夫人”的陪同下,喝中国茶、逛故宫,体验中国历史人文风情自是应有之义。但其访华关涉青年教育的主题也很明确,她不仅要访问北京的中学,还会在北京大学演讲。此外,米歇尔的行程还包括了古都西安和四川省会成都。其实,白宫和国会山的政要们对中国国情、民情及历史文化也未必了解多少,但米歇尔和她的两位女儿,或许能以女性的细腻感受真实的中国现实,并将这种认知传递给白宫里的真正主人。

  中美两国“第一夫人”主演的“夫人外交”,也具有现实意义。

  亚太地区不太平,中东冲突在继续,克里米亚的独立和乌克兰乱局让欧洲乱成一团。加之恐怖主义的新危险苗头,中美两强加强合作合力,才能应对从地区到全球的新挑战。

  就亚太而言,中日领土冲突和蔓延至东北亚的日本侵略历史争议,让美国在关切盟国日本利益的同时,重申二战史观。克里访华、中国为奥巴马调整APEC峰会日期,凸显中美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立场在加强。

  在克里米亚,美欧应对俄罗斯“霸王硬上弓”战略明显乏力,其联合制裁对俄制衡也难以见效。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美俄都希望将中国拉入自己阵营,中国的公正立场,确保了大国均势的平衡。

  米歇尔访华,是中美关系和谐的象征。虽然“夫人外交”解决不了复杂的区域和全球战略难题,其他凸显中美两强合作的意味。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关系友好,就是对世界和平最大的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1 0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拉家常,男人斗地主,美国也中国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5:12 , Processed in 0.1719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