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168|回复: 0

环球科学:武汉大学腹泻病例诊断为霍乱;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认知衰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2 02: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健康 ·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认知障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9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D)。已有研究显示,机体的新陈代谢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日,一项发表于《代谢脑疾病》(Metabolic Brain Disease)的研究发现,长期采取高脂饮食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和更严重的AD。

  研究者使用了一类更易患AD的转基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2组。从小鼠8周大时开始,分别提供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持续30周。结果显示,与采取标准饮食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的小鼠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并且小鼠大脑中tau蛋白的总量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数量都有所增加,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AD症状。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探索胰岛素抵抗与认知障碍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

  · 天文学 ·

  业余天文学家发现34颗超冷矮双星

  超冷矮星与白矮星伴星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NOIRLab/NSF/AURA/M. Garlick)

  恒星拥有伴星的可能性有多高?褐矮星是介于最大的行星和最小的恒星之间的天体,天文学家需要发现更多的褐矮星伴星来回答这个问题。近日,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OIRLab的天文数据在太阳附近发现了34个新的超冷矮双星系统,这几乎是已知的这类系统数量的两倍。相关研究发表于《天文学报》。

  为了寻找褐矮星,“后院世界:第9颗行星”(Backyard Worlds: Planet 9 )公民科学项目的天文学家召集10万多名志愿公民科学家组成全球观察网络,他们仔细观察望远镜图像,以识别褐矮星在背景恒星下的细微运动。其中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弗兰克·基维(Frank Kiwy)从NOIRLab天文数据档案中找到了2500多个潜在的超冷矮星。随后,研究人员观察这些恒星是否有伴星,筛选出了34个系统,其中包括一颗白矮星或低质量恒星,以及一颗超冷矮星伴星。研究人员表示,本项发现可以为恒星系统如何随着时间演化提供见解。

  · 公共卫生 ·

  武汉大学腹泻病例诊断为霍乱

  霍乱弧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大成武昌公众号报道,武昌区卫生健康局表示,武汉大学腹泻病例诊断为霍乱。7月9日晚,武昌区疾控中心接医院报告,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的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目前卫生健康局已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和跟踪管理,对相关场所进行临时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

  · 新冠病毒 ·

  检测废水能跟踪新冠变异株的传播

  7月7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科学家首次相较于诊所提前几周从厕所污水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磁珠的方法,能增加病毒RNA的测序数量,实现了对废水样本中近95%的病毒的RNA进行测序。此外,借助于新开发的工具Freyja,他们确定每个样本中病毒RNA的变异情况及相对丰度。

  研究人员从2021年2月开始收集圣迭哥污水治理厂中的污水样本,并在长达10个月时间内收集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校园内超过130个位点的污水样本。他们在有患者确诊感染阿尔法和德尔塔变异株2周前,检测到了变异株,并在圣迭哥通报首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10天前,检测到了其在污水中存在。此外,他们还成功预测了新冠病毒BA.1变异株的感染病例会激增的可能性。这项研究或能为检测废水中的病毒基因组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更快发现新冠病毒的新变异,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隐性传播。

  · 物理学 ·

  世界最大暗物质探测器发布首个结果

  LZ探测器内部(图片来源:M. Kapust (SURF))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是由弱相互作用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组成的,这种粒子只会通过引力和弱核力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根据理论,WIMP在宇宙大爆炸后自然出现,质量大约是质子的100倍,那么它们会渗透到银河系中,穿过物质,但偶尔也会撞到原子核。因此,为了寻找WIMP,物理学家需要在地下深处的探测器中寻找原子核反冲现象,在那里,原子核不会受到其他类型的辐射的影响,从而不会有额外的原因造成原子核反冲。

  近日,世界上最大的暗物质探测器LUX-ZEPLIN(LZ)团队的物理学家发布了他们的首个探测结果,没有发现WIMP的迹象。LZ团队观测到了原子核反冲事件,但事件的数量大致等同于环境中放射性同位素造成的背景事件数量,所以LZ团队不能声称探测到了WIMP。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给质量为质子10到10000倍的WIMP的相互作用强度设定了迄今最严格的上限。

  · 古生物 ·

  云南虫是已知最原始脊椎动物

  云南虫生态复原图(图片来源:杨定华)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演化生物学热点问题之一。此前,研究者通常根据现生的头索动物文昌鱼的特征,推测脊椎动物的祖先是一类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后口动物,然而这一猜想却始终缺乏化石证据的支持。

  近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利用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分析了海口地区产出的127块云南虫标本的鳃弓结构,并首次在云南虫咽弓上发现了软骨细胞独特的排列结构和软骨细胞间基质的常见构造,说明云南虫具有脊椎动物独有的、由软骨细胞构成的咽弓,表明云南虫属于原始脊椎动物。进一步的谱系分析显示,云南虫处于脊椎动物谱系最基干位置,介于尾索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包括现生和化石物种)之间。(中科院南古所)

  · 生物学 ·

  5万种野生物种满足了全球几十亿人的需求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正在加速,或有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这些动植物很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一份新报告,基于人类对野生物种使用的数据提供了见解和工具,以帮助可持续地利用全球各地的野生植物、动物、真菌和藻类物种。

  报告显示,有5万种野生物种和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提供了食物、药物、材料和能源等资源。其中有1万种野生物种直接和人的食物来源相关。目前,全球有1/5的人依靠野生植物、藻类和真菌获取食物和收入,而70%的穷人直接依赖野生物种,或靠经营这些物种为生。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最容易受到野生物种不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过度开发是野外许多陆生和水生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该报告确定了动物物多样性损失或与陆地、海洋环境变化等驱动因素、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入侵物种等有关,它们可能会影响野生物种的丰度和分布,增加人类在使用野生物种时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7月11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55 412 224例,死亡病例6 351 120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7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8例(上海11例,福建10例,广东10例,四川7例,天津2例,内蒙古2例,辽宁2例,北京1例,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2例,福建2例,辽宁1例,浙江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6例(广东17例,安徽9例,上海6例,江苏4例,海南2例,甘肃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青海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35例,其中境外输入29例,本土306例(山东79例,上海63例,江苏57例,安徽30例,甘肃25例,福建18例,广东15例,河南12例,广西3例,山西1例,江西1例,海南1例,陕西1例)。

  截至2022年7月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0794.5万剂次。

  文:白德凡、栗子、clefable、马一瑗、韩佳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7 11:23 , Processed in 0.1094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