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57|回复: 0

路财主:村镇银行暴雷,谁应该兜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0 2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中旬,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还有安徽的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等银行,接连公告“系统升级”,储户的银行存款无法取现。

  银行暴雷,已经引发公众的持续关注。

  更没想到到时,本已陷入取款难的储户,想去取款,却纷纷发现他们用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莫名其妙地被赋了红码……

  现在,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6月18日,许昌市公安局发布通告证实,上述村镇银行的大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涉嫌严重犯罪,警方已抓获一批嫌疑人,查封冻结一批涉案资产。

  在银行里上下勾结,转移储户资产的犯罪分子,当然应该绳之以法——但我想,储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这次的银行暴雷事件,到底应该谁来兜底?

  银行的储户们的钱,到底算不算到存款保险里面?

  按照许多财经自媒体的说法,这些储户的钱,根本就没有进入真正的银行系统,而是被银行的大股东,伙同一家骗子公司,在中间掉了包,去了犯罪分子们的账户,所以,应该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案件。

  这样一来,储户们真正能取回多少钱,完全要看公安机关能追回多少资产……

  我个人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在当今信用货币时代,所有的货币发行权力,理论上说都属于政府权力范畴。

  我们都知道,央行是政府部门,负责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发行问题,毫无疑问是政府权力的延伸。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银行本身,也是政府权力的一种延伸——

  因为,当央行发行基础货币之后,整个社会的货币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流动,商业银行本身就是广义货币扩张的源头。

  简单直白地说:

  中央银行印刷基础货币,而商业银行“印刷”广义货币(除基础货币部分)。

  信用货币时代,都是货币发行部门了,你说属不属于政府权力的延伸呢?

  例如,截止2022年5月底,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础货币)发行量为38.5万亿元,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高达252.7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有214万亿的货币发行,都是由商业银行所扩张出来的,占了当前全社会总广义货币量的85%。

  也就是说,在当代的信用货币体系之下,尤其是在东亚的制度之下,“银行”这两个字,本身就隐含政府公权力的信用,绝不仅仅是商业问题。

  中国村镇银行的建立,应该说,与孟加拉经济学家兼银行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有莫大的关系。

  1979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分行,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

  到了1983年10月2日,格莱珉银行正式独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

  创办格莱珉银行之初,尤努斯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最底层的贫困人群获得必需的资本,但是因其“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他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并开创了小额贷款的一种现代模式。

  尤努斯针对贫困人群所发放的小额贷款,给了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以很大启发。

  2007年以前,中国县域农村地区,主要有三种金融主体。一种是服务范围极其狭窄的农村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营业所,三是服务大中型企业的大型银行——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还处于蛮荒状态,农民和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无法得到满足。

  为了让现代银行的信用,能够服务更多的农民和涉农小微企业,政府决策部门有了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的想法。

  2006年12月20日,全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全国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从此启动。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村镇银行实行“发起人制度”,发行人必须是符合监管条件的商业银行,并且发起银行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5%,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村镇银行,有不少关于银行机构的规定突破:

  一是村镇银行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境内外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是银行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

  三是对注册资本和运营资本的要求都极低,分别是300万元和100万元,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银行的设立资本基本不低于10亿元。

  四是村镇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支付清算等均做了相应调整,其要求,都远低于正常的商业银行。

  ……

  2007年当年,新设立村镇银行19家;

  2008年,新建立村镇银行72家。

  近百家试点村镇银行,2年多整体反馈效果还不错,于是,在银监会主导之下,中国的村镇银行发展进入大跃进模式。

  2009年7月23日,银监会发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三年内将在全国设立129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占到了1027家。

  根据银监会网站数据,仅2010年一年,全国新增村镇银行就达201家,超过2007~2009年新设立村镇银行的总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村镇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符合标准的人员配备支出,再加上接入央行的IT系统,这就不是300万元注册资金所能维持的。鉴于成本问题,国内的几个大银行,一直试图推动村镇银行设立的批量化,但这样一来,又会涉及银行股权的重大突破,因此这个方案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无法批量发展、管理成本过高,国有大行、上市股份银行以及外资对于村镇银行的热情慢慢消退。从主发起机构来看,目前村镇银行,主要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这三类地方性金融机构,占据了绝大多数席位。

  目前,以五大国有银行和上市股份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村镇银行数量,不足1600多家村镇银行总数的15%。

  用俗话来说,有能力的不愿意干,没能力的又很积极。

  所以,问题早已埋下。

  截止2020年末,全国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1.94万亿,平均下来一家规模不到12亿,利润总额为76.9亿元,平均一家净利润为468万元,经营状况显然说不上令人满意。

  另外,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参与评级的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1649家,占比37%,其中有103家村镇银行处于高风险级别。

  前几年,借由互联网平台联合存款的东风,顶着国家正规银行的名头,村镇银行的辐射面,已经远远超出自身可覆盖范围,这正是此次4家河南村镇银行暴雷波及面极广的原因。

  根据此次暴雷银行的科技服务商给监管部门递交的书面报告,四家村镇银行,仅互联网存款规模就已达上百亿、涉及百万人,包括度小满、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在国务院通过,村镇银行,也像其他任何银行主体一样进行投保,而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具体存款的用户,大家看中的,都是村镇银行的“银行”这个牌子,是村镇银行被纳入存款保险条例范畴。

  和存款人打交道的,也是银行本身以及银行自身的系统,而不是其他。而且,很多存款人还特别注意,不在任何一家村镇银行存款超过50万元(《存款保险条例》中存款赔偿上限)。

  从这个意义上说,存款人的审慎义务已经尽到,这和前面几年的P2P理财完全不同。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几家村镇银行的IT系统本身,被大股东新财富集团给做了手脚,用户存款,给转移到了另外的账户,根本没有进入央行的系统。

  显然,从村镇银行设立的来龙去脉,再到村镇银行暴雷的过程,所有本次村镇银行暴雷事件的储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说是村镇银行的大股东有问题,那么根据国家法律,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但,谁给这些大股东颁发银行执照,谁监管这些村镇银行?肯定是执照发放不够审慎、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这又该担什么责任?

  前面说过,在当代信用货币社会,银行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延伸,银行执照发放不够审慎,银行内部管理混乱,这本身就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储户恰恰是因为出于对国家权力、对银行系统的信任,才选择了在村镇银行存款的。

  别说是村镇银行出现问题,哪怕是村镇银行彻底倒闭,所有储户的钱,也应该按照《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单个存款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储户,进行全额的赔偿。不然的话,这个《存款保险条例》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过,目前全国正在运营的村镇银行高达1649多家,如果此次事件,开了一个先例——储户的钱被银行转移,结果是储户的责任,这,对于整个村镇银行体系的信用,都可谓是毁灭性打击。

  甚至,如果这种信用怀疑继续向上延伸,蔓延到了设立这些村镇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那就是我国当前银行信用体系的不可承受之重了。

  就在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设立的时候(2007年),当时日本TBS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电视剧叫《华丽一族》,由当时日本最著名的大帅哥木村拓哉主演。

  就在这部讲述日本财阀家族的故事中,有一段剧情,就是希望把“信用金库”变更成“银行”。为了能够在公司的名字中加上“银行”两个字,剧中的人物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为之付出再大的成本也愿意接受。

  在日本,“信用金库”大致就相当于中国的信用社或前两年的P2P,可以吸收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但是自收自支,没有政府背书。但是,如果信用金库做大了,得到了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的认可,那就可以给你颁发银行的执照,变身“银行”,之后,银行人事安排都必须听大藏省的,大藏省也会给该银行背书,相当于有国家增信……

  田中角荣时代,当时也有银行出现暴雷和信用问题,日本央行,直接码了大笔的现钞,在银行的柜台上,确保银行不会受到挤兑。从那之后到今天,近50年时间里,日本再未出现过任何的银行挤兑问题!

  为什么是这样呢?

  “银行”这俩字,就是国家信用的延伸啊!

  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河南地方政府的某些人,把用于防疫的红码,“精准赋予”到这四家银行去取钱的储户身上,这尼玛才是真正的骚操作!

  说明:本文末尾关于日本信用金库、银行的内容,由著名旅日作家俞天任先生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03:02 , Processed in 0.140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