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随着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冲突前维系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最重要的纽带——经济和能源联系,受到极大破坏。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空前严厉的经济制裁,这突出表现在金融和能源两大领域。在金融领域,禁止俄罗斯政府、国有企业和主要银行以及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通过欧盟资本市场融资,其中受制裁银行占俄罗斯银行资产的70%;禁止欧盟实体和个人购买俄罗斯政府和三家主要银行的企业债或向其提供信贷;将七家俄罗斯银行逐出SWIFT,以确保这些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脱节,并损害其在全球运营的能力。在能源领域,由于欧盟国家高度依赖俄罗斯,刚开始其对能源制裁比较谨慎,例如,美国于2022年3月8日宣布全部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能源之后,欧盟仅表示2022年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将减少三分之二。但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欧盟决定加速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包括积极扩展从中东和美国进口石油、液化天然气,以及缩短向可再生能源进行过渡的时间。此外,在交通领域和高科技领域,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也陷入停顿,例如,欧盟禁止俄罗斯航空公司飞机在欧盟成员国领土降落、起飞,或飞越欧盟领空,禁止向俄罗斯的航空公司出口飞机和设备,全面停止与俄罗斯的研发及创新合作,并在半导体和先进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对俄罗斯实施限制措施。
俄乌冲突强化了欧洲国家加大欧盟防务能力建设的意愿,未来欧盟在新的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作用可能会显著增大。与北约不同,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长期以来以“民事力量”(Civilian Power )和“规范性力量”(Normative Power)自居,自20世纪50年代“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夭折以来,一直专注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冷战结束后欧盟曾数次试图组建欧盟防务力量,但因受制于两大因素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美国反对,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曾于1998年提出著名的“三不原则”,即欧洲国家防务建设不能与北约脱钩、不能与北约重复、不能歧视北约。二是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之间意见不一,英国坚持北约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取代,因而千方百计地阻拦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但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大势已定,加上英国通过“脱欧公投”,自2017年以来欧盟在防务一体化方面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包括设立欧洲防务基金、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等。
俄乌冲突爆发更加坚定了欧盟力图在欧洲防务和安全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决心。针对俄乌冲突,欧盟做出如下两项重大决定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一是启用5亿欧元的所谓“欧洲和平基金”为乌克兰提供包括防御性致命武器在内的军事援助。这是欧盟有史以来首次决定向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提供武器。二是承诺打开大门,接纳乌克兰加入欧盟。2022年3月1日欧洲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议,呼吁欧盟给予乌克兰成员国资格。2022年3月欧盟正式推出《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A Strategic Compass for Security and Defence),则标志着欧洲国家就在欧盟框架内开展防务合作已达成新的高度共识。该文件明确指出,制定战略指南针的目的在于使欧盟“成为更强大、更有能力的安全提供者”,为此决定将建立一支最多由5000人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并可在危机出现时迅速将其部署到位。同时,欧盟成员国承诺大幅增加防务开支、提高防务技术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北约、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非盟、东盟等方面的合作。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称,启动战略指南针计划行动是“欧盟在安全和防务政策领域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