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1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2-3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0 1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7日,星期四,2022年第318期

  【话题】“半渡”的局面,在“俄罗斯不在沉默中爆发,必在沉默中灭亡”的层面上,随时可能出现

  ●在俄罗斯于乌克兰问题上还有“悔改”余地的情况下,西方提出“马歇尔计划2.0版”恐怕过于操切

  1、再谈西方自认为“吃定了俄罗斯”,又开始犯“N步并1步”的老错误。从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问题上“反常”的“虚张声势”不难看出,美军目前对自己的军事技术、战力似乎相当的自卑。这个心态类似冷战时期美国对前苏联的核武体系的忌惮。

  2、中国目前无论在常备核武的种类,数量,反击能力,地形等层面,恐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具有核战争潜力的最强国家,没有之一。

  3、西方似乎总是低估中国的决心和能力,从而总被“打脸”。

  4、西方过于高估自己,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方距离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相差还远。

  5、再谈西方实质性消化俄罗斯的计划就叫做“马歇尔计划2.0版”(围绕乌克兰之乱为支点,动用一切手段完成实质性消化)。有趣的是欧盟现在正式提出了这一计划。但是显然这一提出也带有十分明显的“N步并1步”的色彩。

  ●“半渡”的局面,在“俄罗斯不在沉默中爆发,必在沉默中灭亡”的层面上,随时可能出现

  1、由于俄罗斯已经到了上述境地,但俄罗斯与西方仍然在激烈对峙,因此,本质上,“人不渡河,就河渡人”的局面,仍然在“高效地持续着”,而“半渡”的局面,在“俄罗斯不在沉默中爆发,必在沉默中灭亡”的层面上,更是可能随时出现。换言之,随时可能再度触发“临界点”,且极可能很短时间内演化至“不可逆”,当然,是否“不可逆”,进而正式进入“半渡状态”由动态评估完成,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2、“至少已经技术上进入动态评估”的国际社会,更要在“战机稍纵既失处于空前程度”的层面上,随时准备“出击”。

  3、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上明确反对俄罗斯,这就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决策失误酿下的苦果。

  4、面对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外交人员,国际社会务必坚持“有希望,不指望,外加高度警惕”。

  ●意欲将“反俄浪潮”拷贝为“围攻中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1、耶伦表态不会出席有俄罗斯的G20会议,显然如此玩“跨界”的原因就在于瞄着的是中国周边的南海区域国家之一的印尼。并含沙射影的威胁中国。

  2、之所以瞄着G20说话,就是因为G7已经“不灵”了。西方显然还是想要主导G20。但西方恐怕想错了,中国未必如此重视G20。

  3、西方想要将“反俄浪潮”翻拍成“围攻中国”。除了给中国施压外,更在于让俄罗斯决策层通过此次事件检出错误信号。

  4、只要俄罗斯没有彻底投降,那么“双线作战”效应仍然存在。

  ●面对如今中国可以用多种方式武力收台的现实,美国(西方)打“佩洛西窜访台湾”牌只会弄巧成拙

  1、如果美国在佩洛西敢窜访台湾的问题上一意孤行,必然导致中国攻占台湾离岛,甚至直接武统台湾。如果必要时刻需要武统台湾,中国不会像俄罗斯那样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中国绝不做宋襄公。

  2、F35与歼20“照面”已被双方证实,这或意味着,美日预警机根本无法发现歼20的存在,而F35虽然航电强于F22,但在航程、机动性上具有很大差距,不是歼20的对手。

  3、显然中国在明确警告西方不要造次,一旦开战,制空权在我。更不要提一定会大量使用无人机、远火等先进武器,且台湾完全没有战略纵深,孤悬海外。甚至还可以使用局部起义,推恩令等方式解决台湾,1天足以。

  ●以今天美国(西方)的实力,叫嚣制裁中国只能进一步暴露其不自信与心虚的窘态

  1、如果西方真的能压住中国,为什么不敢现在彻底将俄罗斯踢出SWIFT?因为一旦现在将俄罗斯彻底踢出SWIFT,那么或等于俄罗斯被迫在金融上与中国彻底实质性挂靠。

  2、贸易战惨败,金融政策完全失灵的美国还有什么资格叫嚣制裁中国?中国的GDP统计与美国GDP有本质差距,前者看产出,后者看支出,中国的统计方式会偏低至少20%左右,美国目前早已不再是世界第一经济体。

  3、再谈美国通胀高起的原因并非经济过热,当因疫情“躺平”形成的经济“小阳春”结束后,美国经济旋即步入衰退或在今年。

  4、再谈俄乌冲突一起西方就输了。希望俄罗斯能够猛醒,恰恰是俄罗斯小心提防的中国在撑着俄罗斯到目前还未倒下。对此,俄罗斯决策层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话题】即将推出的金融稳定法传递出那些信号?

  (1)这让我们想到了房地产泡沫问题,一旦产生风险,金融稳定法可以立刻发挥应有作用。

  (2)“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等公共资金可用于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当以处置所得、收益和行业收费等偿还。”意味着首先不是无偿提供的。换言之,产生的额外费用要房地产行业相关既得利益者自己承担,类似打着“属于人民,属于国家”的旗号,想要让国家为其风险、损失彻底买单的梦不要做。好处都是房地产行业相关既得利益者的,损失都是国家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3)中国虽然努力争取房地产泡沫不破裂,但并不意味中国害怕房地产泡沫破裂,如果真的需要破裂,那就破裂好了。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一些人宣传的那样严重。所以,不妨先把“茶杯”做好,一旦“风暴”来了,也不过是“茶杯中的风暴”。

  (4)这也是中国准备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甚至就当前国际局势随时发起“半渡而击”的必要准备环节之一。

  【话题】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1)不排除美国在催死挣扎之际将整个世界经济拖下水的可能。

  (2)中国以实体经济立国,强大实体制造能力的背后是强大的金融。

  (3)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缺钱,即便在存款准备金调节方面中国仍有操作空间,只要稍加操作,释放资金规模远大于800亿人民币。

  (4)由于美国加息导致外资的流出规模仅有130亿美元左右,且这笔存在美国银行的钱,除了购买美国债券,几乎别无他用。

  (5)由于当前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加,战争冲突、疫情反弹、供应链混乱等,世界各地资金、技术、产业链进一步向中国集中,其中更多的是参与实体制造的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所以美国加息对中国影响有限。

  【话题】再谈比亚迪停售燃油车

  (1)比亚迪卖出的新能源车在数量上已经远远大于传统能源车,尤其在近段时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油价不断上涨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索性去掉传统燃油车业务,同时还能为自己在新能源车产业扩展业务做了宣传。

  (2)当然,比亚迪这种转型谈不到“革命性”,因为缺少人工智、6G、万联网等“核心要素”,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解决这一问题,再次呼吁国家介入。最后实在不行,华为不妨自己造车。华为宣布正式造车那一刻或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革命性”时刻的到来。

  (3)中国在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几乎所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已经具备,机会难得。所以方方面面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真正意义的理解,放下本位主义,强强联合才是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6 06:55 , Processed in 0.2969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