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1|回复: 0

牲产队:少林寺“炒房”,佛祖答不答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19: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班修佛缘,下班逛夜店。

  通讯用苹果,出行开宝马。

  住宿五星级,女秘作三陪。

  问得僧人何逍遥?僧人何处不逍遥?

  作为全球最富盛名的中国寺庙,少林寺再度卷入商业漩涡,被传闻进军房地产。尽管少林寺方面予以否认,但无风不起浪,少林寺的商业化浪潮正如日中天。

  如果你要问,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值钱?队长的答案是:信仰。

  信仰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本、最神秘又暴利的生意。

  自古以来,除部分少数民族外,汉族人对宗教的虔诚度是非常低的。全世界,唯有中国神仙具有极强的工具性。例如财神爷、灶王爷、龙神、山神、送子观音以及文武曲星君等,人们总是越缺什么,就越信什么。相反,如果这个神仙老是不“显灵”,信徒们就会转投其他宗教。

  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

  一个寺庙亦是如此。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素来就有赚钱、赚大钱、往死里赚钱的古老传统。

  在北魏时期,太武帝听从宰相崔浩的建议,改信“天师道”,下令灭佛。对太武帝而言,信道并不是灭佛的起因,而是太武帝锐意灭佛,才改信道。

  为什么太武帝要灭佛?最大的原因就是,寺庙在掏空北魏王朝。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寺庙都是接济贫困人民的慈善堂。可偏偏这慈善堂却是“吃人血”的国民财富掏空机。

  在北魏时期,寺庙不只是宗教场所,更是国民经济的第三方垄断机构。寺庙因其独特的宗教地位,在北魏王朝是免除赋税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去当和尚,就可以免除兵役、赋税。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代,人们为了逃避战争,逃避赋税,争当和尚。而在封建时代,人口就是战斗力。当一个国家的人口都被寺庙所吸纳时,兵员、税源以及从事耕作生产的劳动力,都会大规模减少。

  但是,寺庙里的和尚多了,天天就念经,不从事生产,谁来供养他们吃饭?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寺庙经济就发展了起来。寺庙怎么赚钱?大家普遍能想到的都是香火钱。没错,越是乱世,信教的人越多,香火钱也越多。

  可是,如果只是赚香火钱,那就太小看方丈们的“赚钱”能力了。寺庙因诞生于草根阶层,和底层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信赖。在农耕时代,农民耕种离不开种子和粮食。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连种子都没有,农民如何从事生产呢?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香火钱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寺庙,越过一切实体经营活动,直接进入金融领域,干起了放贷的生意。

  给农民贷款种子和粮食,帮助饥民度过饥荒,来年耕种有了收成,再连本带息地还给寺庙。这个“息”,不是付给寺庙的,而是“捐”给佛祖的。

  是佛祖,保佑你,你才能度过饥荒。你说,这个“利息”你能不“捐”吗?

  就这么利滚利,拿到钱后,寺庙在全国开启扩张,拿地,盖更多的寺庙,招更多的和尚,再放更多的贷款,再拿地,再盖寺庙。最后寺庙经济有多夸张呢?

  杜牧写了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站在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这是480家分公司。可实际上,在南朝梁武帝时期,梁国境内就有2846座寺庙。你想想,中国有多少家央企规模能达到如此地步?

  北魏太武帝灭佛,其实就是要把寺庙资产收归国有,解散和尚,让他们要么参军,要么农耕,不许念着一本慈善经,却从事着敲骨吸髓的金融放贷工作。

  纵观少林寺的商业化发展,多多少少也有着北魏佛教盛世的特征,但更多是充分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商业式扩张。

  其一,我国对宗教人士在宗教场所内从事的宗教活动,予以免税,如寺庙门票收入、香火收入、捐赠收入以及其他宗教活动收入等。这就意味着,和尚和寺庙不缴个税和企业所得税。

  其二,发展寺庙地产。少林寺以弘扬佛法为名义,在中国、乃至全球买地、建庙,大肆发展寺庙地产。在美国纽约、休斯顿、洛杉矶以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均开设分院。

  花钱买地建庙,是方丈释永信首开先河,理由是租地不划算,买地更值钱。拿下MBA硕士学位的释永信,比中国所有和尚都更懂得企业经营和管理。在释永信的带动下,更多的少林僧人都去考取了MBA硕士学位,建立少林寺的工商管理人才梯队。

  买地建庙有个好处,和尚不需要额外再买房了,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是可支配收入。在中国,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的家庭仅占比0.64%。

  可试想,如果不用买房,不用还房贷,谁的可支配收入不会大幅增加呢?

  其三,寺庙+互联网。大家可能不知道,少林寺是中国第一家开通中文互联网的寺庙。1994年,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少林寺在1996年就开设了自己的中文网站。

  腾讯成立于1998年,阿里成立于1999年,少林寺的互联网传教比腾讯、阿里创办还要更早。

  通过互联网传教、海外扩张以及少林功夫的全球影视宣传,少林寺早在2007年,就招收了300万洋弟子。

  少林+功夫的捆绑营销,让少林寺的声名远播海外。在外国人看来,言中国,必功夫,而言功夫,必少林。

  少林武僧也得以出道,全球巡演不断。少林还有一个更大的无形资产。因少林寺是佛教机构,不实际性参与对外投资活动。在众多关于少林的投资活动中,少林都是不出钱的,都是以无形资产入股,但却以真实收入分利!

  像此次盛传的少林寺进军房地产,少林寺就是以无形资产入股。河南铁嵩数科有限公司在郑东新区拿下一块地。铁嵩数科有两大股东,一个是100%国资企业河南铁投持股51%,另一家是河南沅翰持股49%。

  其中,河南沅翰有两个股东,分贝是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另一家是河南隽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是释永信,释永信个人持股80%,嵩山少林寺持股10%,释永乾持股10%。

  穿透股权后,在铁嵩数科持股结构中,释永信收益权为39.2%,少林寺的收益权仅4.9%。也就是说,少林寺无形资产变现后,绝大部分收入都进了释永信的腰包。

  论空手套白狼,还有比这更强的吗?论商业模式,还有比“信仰”+“慈善”+“商业”更强大的吗?

  少林的成功,与其说是宗教的成功,倒不如说是商业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4:52 , Processed in 0.1719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