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86|回复: 0

温伯陵:朱元璋不相信永不翻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1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陵说:

  聊一下朱元璋和明初的蓝玉案。

  1

  有部剧叫《山河月明》,最近开始播了。

  年前看到预告片的时候,我是抱有极大期待的,想着陈宝国演朱元璋、张丰毅演徐达、冯绍峰演朱棣、王姬演马皇后,阵容很强大,电视剧的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结果昨晚连着看了三集,感觉故事线乱七八糟,剧情被审核删改的支离破碎,我还发了条朋友圈,说有种不详的预感,《山河月明》可能变成个大烂片了。

  后续剧情怎么展开,还有待观察,希望不要太拉跨吧。

  不过这部剧有个好处,正视了太子朱标的地位,“明朝二皇帝”的意思已经出来了,尤其是和朱元璋的关系,处理的挺好。

  我研究明初也有段时间,今天就不吐槽电视剧了,和大家聊聊朱标、蓝玉案和朱元璋的焦虑。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的时候,便立朱标为世子,明朝开国又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朱标是打天下团队的1.5代,比徐达和常遇春的地位低一些,比蓝玉和朱棣的地位又高一些。

  这种地位的太子,对于国家来说是极好的。

  等将来登基接班的时候,功臣将相几乎都老的老死的死,新团队的资历太浅,对新皇帝不构成威胁,最高权力完全可以平稳过渡。

  而朱元璋是真·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浑身洋溢着一股朴实的老农民情怀。

  朱标出生的1355年,朱元璋开始创业不久,离打进南京还有一年时间。所以朱标是朱元璋贫寒时期的白月光,其他儿子都是事业成功以后,享受生活带来的附属品。

  于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也和其他皇帝不一样。

  其他皇帝一辈子都在防备太子夺权,经常用制衡削弱等手段敲打太子,朱元璋却让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都在太子东宫兼职,在工作之余全力辅佐太子。

  那意思就是,老大啊,你不用争抢,老子半辈子挣到的家业,都是留给你的。

  于公于私,明朝皇太子朱标都是天胡开局。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是翻云覆雨重整河山的开国皇帝,朱标就是负责具体执行的常委、书记处书记、副总理、军委副主席。

  那些兴修水利等民生政策,朱标都有监督执行。派出大军南征北伐,朱标也深度参与了调运粮草和升官贬谪的工作。甚至是杀人数万的反腐大案,背后也少不了朱标的签字。

  而且在辅佐朱元璋理政的时候,朱标也搭建起自己的班子。

  他的原配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生下嫡长子朱雄英、嫡次子朱允熥。虽然常遇春暴卒在柳河川,但常遇春的小舅子是蓝玉,通过这层姻亲关系,朱标和蓝玉的关系非常好,属于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自己人。

  而蓝玉做为明朝开国功臣的少壮派,常年在外领兵征战,包括北伐蒙古、西征四川云南等等,在军中有很多同事和老部下。

  通过常遇春和蓝玉的关系,朱标又和大量军队将领,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徐达、常遇春和蓝玉的地位,相当于我军的彭林粟,那么得到常蓝系功臣支持的朱标,在明朝的地位恐怕不难想象。

  这么一个开国太子,怎么可能是文弱书生,虎狼之君的概率倒是更大一些。

  2

  朱元璋原本对自己的安排非常满意,对身后事非常放心,便没有大规模清洗功臣的打算,反而为了让功臣继续拱卫朝廷,也为了朱标继位更顺利,朱元璋和开国功臣们都结成儿女亲家。

  比如凉国公蓝玉的女儿嫁给蜀王,定远侯王弼的女儿嫁给楚王等等。

  这样一来,太子朱标和朝廷功臣、掌兵藩王都结成利益共同体,明朝二代的权力结构稳如狗。

  天有不测风云。

  1391年朱元璋命令朱标巡视西安,给以后迁都北方做准备,结果因为路途遥远,那年头的医疗条件也不行,朱标感染风寒,于1392年去世。

  疼了一辈子的嫡长子先自己而去,谋划三十年的政治布局一朝推翻,可以想见朱元璋是心如死灰的。

  但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不是寻常人家的老头子,他已经65岁了,那时候属于黄土埋到头顶的人,他必须在仅剩的时间里,重新选择接班人,完成明朝的政治权力布局。

  一般来说,太子朱标死了,重新换个太子不就行了?

  关键的问题是,朱元璋把全部赌注都压在朱标身上,如果新太子不能和朱标的班子对接起来,那么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朱元璋的首选应该是年长嫡子,比如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年纪从大到小一路排过来。

  但在朱标去世的时候,这些年长嫡子都封到各地开府掌兵了,看封号就知道,秦王在西安,晋王在太原,燕王在北平,周王在开封。

  朱标在南京有自己的班子,这些藩王在封地,也有自己的班子,真要选一个去南京做太子,原朱标的班子大概率不能接受。

  尤其是常蓝系功臣集团,是以姻亲血缘关系做纽带支持朱标的,现在突然冒出一个藩王,没有任何共事经历,也没有血缘关系,凭什么支持他?

  要知道秦王朱樉的姻亲是卫国公邓愈,晋王朱棡的姻亲是永平侯谢成、儿女亲家是颍国公傅友德,燕王朱棣的姻亲是魏国公徐达,周王朱橚的姻亲是宋国公冯胜。

  这些开国功臣都有自己的老部下,和常蓝功臣是两个系统的,可能战争年代就开始争功了。

  在没有朱标居中调和的情况下,让他们支持常蓝功臣继续掌权,不爆发内战就算给朱元璋面子。

  所以藩王继位就被朱元璋给pass了。

  3

  排除藩王的选项,朱元璋就只能在朱标的儿子里选,但他还是很纠结。

  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生于1374年,是常遇春的外孙、朱元璋的嫡长孙、蓝玉的外甥孙辈,不论年纪还是血缘,都是接班的最佳选择,结果这个天选之人活了9岁,就和马皇后同年去世。

  接下来朱元璋有两个选择——朱允炆和朱允熥。

  按照宗法制度,嫡次子朱允熥的继承顺序要靠前一些,而且他也是常遇春的外孙,和蓝玉们有血缘关系,也可以做接班人。

  朱允熥是1378年生的,这时候才15岁,相当于初中生的年纪,如果选朱允熥做接班人,朱元璋起码有两个顾虑。

  第一是朱允熥的年纪太小,显然驾驭不了常蓝系的骄兵悍将,一旦将来朱允熥继位,外戚+功臣专权的套餐,肯定会送给朱允熥。

  到那个时候,以蓝玉为首的功臣们,口中说着天子圣明,十指紧握公侯荣禄。

  雄才大略如朱元璋,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我朱元璋辛苦打下的江山,就给你们这些乱臣贼子霍霍?

  第二是让朱允熥继位也可以,但必须提前清理常蓝系功臣,保证朱允熥能正常理政。

  但朱允熥和常蓝系功臣是有血缘关系的,打断骨头连着筋,将来继位以后,为了重整势力收拢人心,极有可能给被清理的常蓝系功臣平反,而这么做的代价便是否定了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孙子继位杀功臣,孙子继位要给功臣平反并且否定朱元璋,这叫什么事?

  朱元璋不能接受被政治否定的结局,即便朱允熥保证永不翻案,朱元璋也一个字都不相信。

  他只相信自己。

  这么一圈理下来,朱元璋的选择只有朱允炆。

  朱允炆的外祖父吕本,在明朝开国前一年才归顺朱元璋,政治上应该是元朝降臣,在明朝没有任何政治势力,那么选朱允炆继位就没有外戚弄权的隐患。

  他是太子朱标实际上的长子,利用这层血缘关系,可以接收一部分朱标的勋贵、文官班子。

  由于和常蓝系功臣没有血缘关系,朱允炆便不能接收武将班子,如果留着常蓝系功臣,将来都不用燕王朱棣靖难,蓝玉就要颠覆朱允炆。

  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着,那就都杀了吧。

  于是1392年5月朱标去世,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1393年2月就发动“蓝玉案”,短短半年就屠戮1.5万人,把朱标的常蓝功臣班子一网打尽。

  从凉国公蓝玉、定远侯王弼、景川侯曹震等公侯,到军队基层的总旗、小旗,凡是和常遇春、蓝玉有关系的军人,都没能逃过这一刀。

  南京有支部队叫府军前卫,打江山的年代,府军前卫一直是常遇春的嫡系部队,追随常遇春南征北战,蓝玉也是在府军前卫成长起来的,做大将军之前,还做过府军前卫的指挥使。

  就这么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也被卷入大清洗,所有的军官都被抓起来杀掉,数千士兵则流放甘肃。

  这就是朱元璋,杀人要斩草除根。

  要说起来,府军前卫的故事还没结束呢。

  靖难之役以后朱棣称帝,后来他册封嫡长孙朱瞻基做皇太孙。

  朱棣想着太孙很优秀,配备一支部队保护太孙吧,选来选去,发现被朱元璋削去番号的府军前卫不错,既不是国家正规军,也没有太强横的实力,但也是一支军队。

  于是朱棣召府军前卫的剩余人员到北京,然后招募民间青壮,把府军前卫的规模扩充到2.5万人。

  朱元璋为了太孙流放府军前卫,朱棣为了太孙召回府军前卫,历史兜兜转转,还真有意思。

  不过恢复番号的府军前卫也挺倒霉,朱瞻基做了宣德皇帝没有解散部队,也没有加入正规军编制,导致那些士兵们就一直混着,就这么混到“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掌兵权,才着手裁汰老弱补充青壮。

  这些人从朱棣时代开始当兵,一直当到于谦的时代,六七十岁都没能退役,为朱家生为朱家死,为朱家奉献了一辈子,真是造孽啊。

  4

  后人觉得朱元璋是滥杀功臣的暴君,其实把整件事情捋清楚,就知道朱元璋是冷酷的理性政治家,他杀人都有计划有目的。

  真要是滥杀,朱元璋就不是朱元璋了。

  虽然蓝玉案非常残忍,但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看,已经是朱元璋能做的最优解,给朱允炆留下强势的政府和干净的朝堂。

  从权力结构来说,则是驸马都尉梅殷、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为首的二代外戚勋贵,和朝堂的六部文官相互制衡,而南京朝廷又和各地藩王相互制衡。

  这个权力结构,其实是汉朝初年外戚—功臣—诸侯王的翻版,很稳定。

  只是朱允炆不争气,自以为比朱元璋更有智慧,刚登基几个月就开始削藩,丢掉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大好江山,而这次传位失败,也让朱元璋定下的明朝路线失去合法性,明朝便从朱棣开始偏离原有的方向。

  这些都和朱元璋没关系了,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管不了身后的事。

  就写到这里吧,这篇文章是电视剧背后的故事解析,大家不要联想,祝大家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7 03:40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