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04|回复: 0

刘晓博:今夜,重要判断,信号强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7 2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4月6日)晚上,有两条重磅的财经新闻,传递的信号耐人寻味。

  第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第二,人民银行就《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先看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了哪些政策信号。

  会议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通稿说: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增加,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既要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和警觉新挑战。

  “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有的超出预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这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判断。

  出现了新情况,政策势必要做出调整。所以,“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些举措“有的可提前实施”。(下图)

  这跟3月3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的“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是一致的。

  会议在谈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候,有如下表述: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1个月内会降准、降息?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

  4月是否降息,最迟会在4月15日的MLF续作时看出来。如果到时候1年期MLF利率降低,则4月20日的新一轮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就会降息。

  如果想提前也是可以的,因为每个工作日都有逆回购。通过逆回购利率降低,向市场传递即将降息的信号,也是可能的。

  降准也有空间。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请大家注意的是:央行工具箱里工具很多,降息、降准的信号意义很强,但不代表只有这些工具。

  比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就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再贷款这种工具,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简单地说,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有抵押物,也可以是信用贷款。

  大家熟悉的,央行通过“收购”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是从1994年才广泛使用的“印钞方式”。以前的“印钞方式”,就是发放再贷款。

  目前央行已经形成了“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四大门类。

  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提到的,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属于“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这个门类里还有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

  再贷款,说白了就是印钞,而且是把利率最低的钱首先给一些特定行业、领域,相当于“定向印钞”。

  “再贷款”是一种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这些“新增的钱”,可以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衍生于更多的广义货币M2。

  当前的货币乘数大约是7.5倍,如果再贷款是1万亿,则理论上最多可以衍生出7.5万亿的广义货币M2。

  上图是中国近期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长速度变动情况,1月飙高9.8%之后,2月意外回落到9.2%。

  原因是: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的欲望不足,货币衍生能力下降。所以,针对国家扶持的行业、提供非常优惠的贷款(低利率),就成为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发力方向。

  再贷款将在2022年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美元在加息,人民币降息空间整体不太大。

  还有两个提法也非常重要:

  第一是:“采取金融支持消费……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最近,银保监会、央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文件明确了“新市民”的范围,具体为: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省市县区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也就是说,新市民至少有3亿人,而且可以扩大范围。

  金融支持的范围包括: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摘自上述文件):

  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支持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通过新的征信手段,提升银行评估新市民信用的能力水平,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

  这会是中国的“次级贷”吗?我觉得不好跟美国的次级贷相比,因为我们的首付比例还是比美国高的。

  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当然构成利好。

  金融服务新市民不仅仅是买房,还包括租房、创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等。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是,“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这是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是政府专项债使用的一次突破。

  所谓政府专项债,是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发行的、以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普通政府债券,要计入赤字率;专项政府债券不计算赤字率,因此受到的约束比较小,但需要对应“有经济效益的项目”。

  随着大基建的推进,很多地方尤其是人口流失地区,已经很难找到“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了,出现了项目荒。而4000多家中小银行,由于资本金不足,无法继续扩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都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而地方政府也缺钱投入。

  允许专项地方债用来补充银行资本金后,各地的中小银行获得了一次“解放”。具体操作方式是,各地政府发行地方专项债,获得资金。然后用资金购买银行发行的可转债,银行可转债获得的资金可以计入资本,给政府的回报是分红。

  这样,1块钱的专项债在转变为银行资本之后,可以撬动的存款、贷款增量,至少是7元以上。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就是杠杆的妙用。专项地方债补充银行资本,就是金融杠杆。

  今天晚上央行官网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其核心是: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明确由国务院金融委统筹管理,作为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主体筹集的资金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

  国家在这个时间点,制定金融稳定法、筹备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显然是有深意的,也是有针对性的。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俄乌战争、世界格局的变化,再加上房地产灰犀牛带来的风险,中国需要有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和手段。

  未雨绸缪,显然比亡羊补牢明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0:48 , Processed in 0.2813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