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25|回复: 0

顾天杰:楼市全面“破冰”!上海这次却大不一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1 1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城市 真实回暖

  2021年是全国土地市场的“冰点之年”。

  根据官方数据,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实现8.71万亿,同比只增加3.5%。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销售百强房企,有七成今年一块地都没拿,投资完全停滞。

  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3月后,随着60多个城市出台楼市激励政策,土地市场终于回暖了。

  合肥与厦门,最先感受到春天的阳光。

  厦门作为曾经的地王城市,从2019到2021年,最高楼面价从4.2万一平米跳涨到6.7万。

  三个多月前,2021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厦门突然爆冷,土地流拍率达50%,连岛内优质地块都没有开发商出手。

  三个月后,2022年厦门第一轮土拍,3月24日一天成交9宗,一眨眼间变得非常火爆,其中5宗溢价成交,两宗进入最后触顶摇号。

  和厦门类似的还有合肥。

  同样也是2021年底大面积流拍,2022年第一轮却出现加价竞争——合肥也打了翻身仗。

  3月17日,合肥。第一轮集中供地吸引了40家房企,既有保利、华润、中海这样的国企大部队,也有新华、泽信这样的本土民企,还吸引到杭州大家房产这样的外来城投公司。

  人气最高的一块土地,吸引了23家房企参与,最终,合肥此次总计获得土地出让金264亿。

  无论房企还是政府,共通的感受是——3月份以来,一二线、强省会开始回暖。

  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下辖的南昌县,也推出了一场只有2块地的土拍。

  其中一宗地块DAJ2022008,在2分钟内获得7家开发商出价,最终拍了166轮,以91%的溢价率被江西伟象实业投资集团竞得。

  为什么政府都整齐划一地在第一轮土拍,就拿出很多压箱底的地块?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

  财政吃紧。

  2022年1到2月,财政部数据显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同比下降29.5%,成为收入端的拖累项。

  为了解决市场低迷、信心不足的问题,不少城市降低了供应规模,提升了优质地块占比,以此来吸引开发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土地价格会降一降呢?

  实际上并没有。

  除了北京、青岛在2022一轮土拍时下调了起拍价,其他城市楼面价都在上涨。

  福州首轮的楼面价,同比2021年上涨37%,环比2021年四季度上涨7%。合肥首轮楼面价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29%。

  楼面价和土地质量息息相关,这次放出的优质土地占比很高,地价根本降不下去。

  比如厦门把去年岛内的优质地块又拿了出来,武汉7宗土地里有5宗位于核心城区,面积占比很高。

  回暖的同时,国企房企、城投公司的托底也很明显。

  福州12幅成交地块中的80%由本土国资平台拍得,北京首次集中供地只有旭辉一家民企,厦门优质土地也都被央企、国企拿下。

  就在一二线集体回暖,土拍一片祥和之时,上海却发布一则公告,通知终止今年的首批集中供地。

  上海疫情的扩散效应,也正在各行各业里逐渐显现。

  上海 需要支援

  上海从3月28号到4月5号,分两次在浦东、浦西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最新的消息是,浦东发布公众号推文,表示全区严格落实封控管理期间人员足不出户。

  管控措施进一步增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却并没有减少,还在持续增加中。

  之前3月26日,上海2000多万人,刚刚进行了全覆盖式的抗原自测。

  从志愿者分发抗原试剂盒,到在家里自己测试,左5圈右5圈、塞到软管里,转30秒、挤压5次,盖上盖子滴下4滴测试。

  如果获得光荣的一道杠,也就是抗原检测阴性,就能免于二次核酸复核。

  叶檀财经团队也有好几位浦东的小伙伴,目前的状况是居家隔离,有的7天、有的14天,距离解封遥遥无期。

  为什么此时,大规模使用抗原自测,来进行病例筛选甄别?

  抗原自测的目的在于部分减少核酸检测的工作量,以及核酸带来的人群聚集,导致感染数量增加。

  虽然抗原的结果不是百分百可靠,但至少可以迅速知道结果,极小部分患者去核酸二次确认。

  官方数据显示:

  27号一天,上海就进行了1400万次抗原检测,创下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没错,又是这张图)

  实际上,抗原检测的试剂盒、测试设备很多都是中国生产的,但最早开始推广的却不是中国,而是新加坡。

  2021年4月前,新加坡也采用“清零政策”。

  由于当时压力过大,5月份为了减轻核酸检测负担,开始推广抗原检测ART,7月民众可以自行免费领取,8月每一户可以分到6盒抗原自检。

  那么假设出现抗原ART阳性怎么办?

  总结起来两句话:

  1.抗原阳性没症状,在家歇着,三天测一次,直到转阴性为止。

  2.如果抗原阳性,且咳嗽、发烧、失去味觉嗅觉等等,坐出租车去核酸,然后居家隔离,防疫人员会持续跟进。

  新加坡在疫情、经济两难选择上,果断选择了后者。

  这么做的好处是人山人海的核酸少了,封锁小区也没有必要,也不会出现满街的大白巡逻,医院的负荷压力降下来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上海的这一轮抗原筛查思路,确实和新加坡7个月前的措施,很相似。

  再看看新加坡后续的发展。

  自从抗原检测普及,新加坡进入日常自测抗原时代,每周一人测一次,感染人数减少。

  直到2022年1月6日开始,新加坡承认抗原检测即确诊。只要抗原自测阳性,无须找医生出证明,也无须开病假单,人可以在家休息。

  直到抗原自测变阴性后,就能再回公司上班。

  2022年2月16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居家自测已无法阻止奥密克戎,2月18日起大部分行业不再需要自测抗原。

  之后每天感染人数飙升到2万人,新加坡人口只有570万,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致死和医疗资源挤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月24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迈入新阶段,尤其强调:

  考虑了所有因素后,我们相信现在已准备好朝着与新冠共存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上海常住人口超2400万人,和新加坡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不能采取躺平措施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28日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说:

  这次疫情呈现出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并存两个特点,存在面上爆发的潜在风险。

  上海不仅是上海人、新上海人的上海,全国无数外来打工者都在上海讨生活。

  如果不坚决、果断采取措施,降低人群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是会失控的。

  面对致死率更低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乘以上海巨大的常住人口,死亡人数的绝对值也会相当惊人。

  一向讲究精准防控的上海,以黄浦江为分界线分区推进封控,意味着探索的脚步暂缓,先把当下的难关渡过去。

  同时各省市也已经派出了医疗队、检测人员支援上海。

  浙江省集结了50辆大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等7家医院,已经装好防疫物资,前往上海展开一周的支援。

  上海自3月中旬疫情扩大之后,选择加强筛查,预计5月份会是一个转折节点,确诊与无症状开始下降。

  上海抗疫之路漫漫,唯有坚持,才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4:13 , Processed in 0.1563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