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3|回复: 0

虚声:聊聊这轮疫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9 21: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关门的超市

  春节前后这轮疫情尤其繁杂,影响波及颇广。

  社区旁的中型超市关门大吉了,还是让我颇为意外,因为其位置还不错。毕竟社区靠近互联网大厂,很多人都是周边大厂的码农,相比全国打工者,收入算较高的。而且社区入住率很高,夜晚都是灯火通明的。

  该超市这两年生意一直不咋地,周一到周五人数寥寥,偶尔有老太太去溜达;周末稍微有点稀稀拉拉的人气。但不论什么时候,门口总有两个保安检查健康宝,提醒人们注意防疫。在疫情爆发之后的这些年,这种常规操作肯定不能说不妥;但也相当于间接告知人们,没需求不要去超市瞎晃悠。

  社区人们会没有需求么?肯定有。按照互联网大厂员工的收入来说,需求其实还比较旺盛的,但这种需求可以被网购取代。社区网购渠道非常丰富,而且经常有人在周边推广更新的购物渠道。

  中型超市作为典型的实体门面店,房租肯定也较贵。

  简而言之,超市关门的因素大致三个,疫情+网购冲击+高房租。

  曾几何时商铺比较吃香,江湖中“一铺养三代”的传说流传了很多年。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商铺数量越来越多,商铺的香味就被冲淡了;

  房价起飞之后,房租自然也随之起飞,商铺的香味更淡;

  电商崛起之后,商铺便没了香味;

  疫情爆发之后,商铺进入了冰河世纪。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很多实体商铺就永远关门了。每一个消失的实体店铺背后,都会关联到至少一个家庭的生计问题,都意味着灵活就业(我很不喜欢这个词汇,就像不喜欢人口红利等词汇一样)群体的壮大。

  今天借这个话题聊聊疫情。毫无疑问,疫情期间很多关门的实体商铺永远不会再开门了。当然这些商铺有部分受疫情影响,有部分即使没有疫情也会寿终正寝。

  02 疫情这三年

  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到如今已经第3个年头了;世界已经产生诸多分化。

  1、毒株层面,经过好几轮演化之后,新冠病毒已经从最初的毒株演变成奥密克戎毒株。

  相比最初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更强(防不胜防,比如这轮深圳和上海疫情,就是被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钻了空子)、但毒性较低(死亡率较低)。

  2、疫苗层面,各国科学界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出若干种疫苗。它们增强了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因为疫苗的出现,新冠确诊者死亡率大幅下降。

  3、人们的社会心理层面,已经从最初的恐慌到如今的平静面对。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各国防疫政策也开始出现分化。

  疫情爆发之初,各国都很惶恐,最初采取的都是严防死守的防控方式。尤其是美国和印度疫情爆发时,曾经给世界带来剧烈的震撼。

  疫情之初,美国也曾努力防控。2020年春,国民警卫队曾经把坦克开上纽约街头搞封控,成为舆论界一景。但是很明显,美国从没有真正防住疫情。

  至于印度,最初是鸵鸟思维,不检测假装不存在。2021年春那波大爆发,恒河周边的露天焚尸堆曾经刷爆全球舆论。

  单纯从防控角度来说,欧、美、印、俄等国家(亚非拉第三世界更差)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防住;只有中国与朝鲜(鉴于特殊国情,不去讨论)的疫情防控比较成功。

  随着奥密克戎毒性的降低,世界很多国家(美欧日韩新等等)开始躺平,或者将其当做普通感冒对待。具体体现:体育场、音乐会、各种节假日等人群密集场合,人员爆满。比如韩国,全国5千多万人口,已经有1千多万确诊。

  中国的防控思路,也从最初的一刀切封城变得灵活多变。

  03 几种模式

  这轮疫情中,中国展现出三种抗疫模式。

  模式一,传统的封城+全员核酸反复筛查,如吉林、唐山、廊坊。

  这种模式是中国对付疫情的杀手锏。每当某处疫情有失控苗头时,只要拿出这种杀手锏,总能药到病除。

  但这种模式对经济影响也很大。一刀切的情况下,相当于整个城市按下暂停键,对实体商铺来说非常难熬。

  模式二,慢行键+全员核酸反复筛选,如深圳。

  很多人认为深圳是封城。

  其实深圳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封城。

  深圳的那些科技公司(腾讯、华为等)一直在服务全国甚至全世界。

  深圳的物流也没有完全停止运转,还在从物质层面支持香港。而深圳的这轮疫情,很大程度上是被香港渗透的。当然普通打工人和实体店铺肯定大受影响。

  另外相对于之前其他城市的封控,深圳这次周期只有7天,已经大幅缩短。这和深圳的特殊性有关。毕竟深圳是中国节奏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经济活力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税收大户。

  这样的城市慢行一天,都会有天量的损失。

  模式三,精准防控模式,如上海。

  2020年以来,上海一直是抗疫优等生。这几年以来,中国很多城市经历过封控,但上海没有。

  那么大体量,那么大人口流动性的前提下,能在不封城的情况下做到精准抗疫,非常不容易。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上海人综合素质较高,比较容易协调配合;

  二是医疗资源丰富,承载能力较强;

  三是中国窗口,和世界对接的主要通道之一;

  四是整个长三角龙头,封了上海意味着长三角停摆;

  五是纳税大户,中国财政的主要支点之一。

  但是这次奥密克戎让上海精准防控模式破防了。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但毒性很低;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增加了追踪难度。

  如果上海最终无法依靠精准模式渡过这波疫情,那么大概率会转向深圳的慢行键模式。

  这几种模式的背后,都是中国特色的“动态清零”思想。

  04 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这个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防控模式,也凝聚了中国抗疫思路精华与汉语的灵活多变。

  这个“动态清零”思路在不同时间节点和城市有不同的理解。

  最初的理解方式,就是只有“清零”思维(没有动态概念),对应的就是一刀切封城。

  上海的精准抗疫模式,才有点“动态”“清零”的感觉,比较重视“动态”;其实就是精确找准每一个确诊者的移动轨迹,进行隔离。

  中国这波疫情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必须重视,就是香港。

  前段时间深圳疫情恶化,很大程度上是受香港影响。

  现在香港只有“动态”概念,基本上没有了“清零”概念,已经比较接近西方的防控思维,情况相对不乐观。

  这轮疫情中,几个城市对“动态清零”的诠释,意味着中国面临的疫情状况还是比较复杂的。究竟要侧重于“动态”,还是侧重于“清零”,目前貌似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现在有两派极端的声音。

  一种极端声音,继续之前的一刀切,就是只讲“清零”。

  这种思维对经济伤害太大;尤其是上海与深圳这样的城市,暂停之后影响巨大。所以一味地封锁也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种极端声音,学国外放开。理由是奥密克戎致死率不高。但这种思维也不具备可行性。放开之后,一旦出现高毒性的变体,后果不堪设想。

  简而言之,动态清零思维并没有标准答案,抗疫之路起码在今年依然曲折。当然好消息是,人们对疫情越来越淡定了。

  说来说去,好像什么都没说。实际上这个世界很多事,都没有明确答案,只需要经历一遍而已。若果一定要说点啥,那就是希望国家给小微企业与个体户多倾斜一点资源。

  生活并不容易,唯有且行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9 19:01 , Processed in 0.1563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