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12|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28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2 22: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美国(西方)再次将认怂演绎到了“新高度”

  【第2021-286】

  【消息】2021年12月21日晚,国家#####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2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我与贝尔伯克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会晤,我们谈得不错,我向她确认了访问俄罗斯的邀请,她表示拟访俄。”

  【时事视点】在12月21日到22日期间,德国分别与中、俄进行互动,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其背景有两个:

  背景一:12月16日,对于德国政界和商业协会仍在讨论减少对华依赖和在华生产一事,德国汽车专家杜登赫费尔认为不是一个好主意。他说:“这将犯下大错,中国目前在基于软件的汽车和自动驾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动驾驶出租车已在北京和上海上路,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穿行于城市中。如果汽车制造商退出这个市场,就会在技术上掉队,必然也会落后。这对德国的汽车行业不利。”

  背景二:12月20日,“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社长基谢廖夫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如果西方越过“红线”,那么俄罗斯百分之百准备使用武力。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将电话主动打给德国新总理与俄罗斯“邀请”德国外长访问,都是西方仍然陷在与中俄双线作战背景下的一种“强势外交”。

  所谓“强势外交”的意思就在于:第一、中方领导人向方方面面明确传递出信号,既:德国或德国所在的欧盟,均与中国经济关系十分紧密,且这层经济关系,并不会因目前西方整体奉行的“意识形态挂帅”(政治因素)发生质变;第二、欧盟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比中国对欧盟的依赖性强得多的多,这一现实欧盟无法回避;第三、俄罗斯“邀请”德国外长显然瞄准了“第一”与“第二”,并加上了欧盟目前至少在能源上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远甚于俄罗斯对欧盟经济的依赖。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两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3日报道,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消息】2021年1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期间,有彭博社记者提问:23日,英特尔公司就此前致信供应商要求禁用新疆人工和产品一事发表了道歉声明,对中国客户造成不便表示诚挚歉意。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英特尔称,向供应商致信的原因是要遵守美国法律,并不代表该公司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英特尔关于信件不代表公司涉疆问题立场的说法是否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满意?这份致歉足够了吗?这份道歉声明是否对其他外国企业具有示范作用?

  赵立坚:我们注意到有关声明。希望有关企业尊重事实,明辨是非。我们已经多次强调,有关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说法完全是美国反华势力炮制的谎言,目的是抹黑中国形象、破坏新疆稳定、阻遏中国发展。新疆的民众勤劳勇敢,新疆的产品质量优良。个别企业如果选择不用,也是他们的损失。

  【时事视点】如果将中德领导人电话交流传递出的信号“拷贝”到美国方面,或扩展到整个西方层面,我们发现也是非常契合:

  第一、英特尔这张“牌”对西方而言,看似“王牌”,细究却什么也不是。

  第二、之所以看似“王牌”在于,在中国的确有大量的英特尔芯片在使用;之所以说“细究起来什么也不是”在于,一旦西方敢于将英特尔事件彻底走实则意味着:

  首先、无论是什么芯片都要用到稀土,而中国目前无论在稀土储量层面上,还是在稀土分离、加工层面上,西方无论如何绕不开中国;

  其次、中国必然动用包括“稀土技术”在内的一切经济或技术手段加以实质性反击;

  再次、如果西方对“其次”升级反应,则中国必然一步步走向“最低限度经济内循环”;

  最后、可以将其看作西方选择“孤注一掷”的一种具体表现,故而,在“半渡而击”的层面上,中国或以启动注册制全面落地、形成“金融反腐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手段进行反击。届时中国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社会稳定、国内疫情防控等优势,从世界范围内吸取技术、资金、人才(可参考《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1-278期”)。且在这种反击下,西方在供应链更为紊乱、疫情更为猛烈的冲击中,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直到社会危机都将“跑步入场”!

  第三、英特尔的“道歉”,至少在目前为止证明了两件事:首先、西方邪恶势力打英特尔这张所谓的“王牌”,到头来不过是嘴炮(原本是想测试中国在第一时间的反应)而已;其次、之所以“首先”被证实,原因就在于中国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强硬无比。而这种强硬无比的反应恐怕具体就落在了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23日正式挂牌一事上。

  第四、如果我们将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23日正式挂牌做进一步解读,则意味着:

  首先、有3年贸易战惨败的痛苦经历的美国(西方)应该不难理解,这种玩“极限战略讹诈”,对中国进行战略测试、施压,甚至包藏对中俄战略互信挑拨离间(暗示俄罗斯,美国仍有能力随时随地“管控”中美分歧)的下三烂手段对中国是无效的!

  其次、在中国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后,其必然意味着中国与西方的“市场割断”和“技术割断”;

  再次、对于“其次”,中国已经准备就绪,没有英特尔的芯片的确会给中国带来很大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但这对于西方来说,没有了中国稀土技术,以英特尔为代表的西方经济,或以通胀管理、利率管理为代表的西方金融,面对的则是生死存亡的残酷考验;

  最后、最终,西方再次将“认怂”玩出了“新高度”,一纸“道谦式狡辩”自然换来的只有“希望有关外企能够尊重事实,明辨是非,千万不要带着误解而来,又背着骂名而去”的“不留任何余地的批驳与蔑视”。

  “游戏”进行到这里,美国(西方)“前倨后恭”的一幕令国际社会备受鼓舞,俄罗斯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为了更好的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2日报道,俄总统叙利亚问题特别代表表示,“我们反对任何非法武装军事存在,这明显违反国际法,这种情况不应持续下去。我们的土耳其伙伴经常声明并主张叙利亚领土完整性、土耳其暂时驻扎在那里,一有机会就会撤离。”

  【时事视点】众所周知,目前还盘踞在叙利亚的,非法的军事存在,主要就是美军与土耳其军队。而在俄总统叙利亚问题特别代表的言论中,显然着重点名了土耳其。

  之所以说“着重点名”就在于,西方一直瞄着何时、以什么方式动用土耳其这枚“高效棋子”对俄罗斯进行反制而绞尽脑汁(可参考《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1-284期”)。而俄总统叙利亚问题特别代表的言论的核心含义就在于:

  第一、美国也好,土耳其也罢,总之,在叙利亚的非法外国军队都要立刻离开!

  第二、在俄罗斯与西方的角力中,除非达成俄罗斯的现实利益要求,否则,即便土耳其海峡关闭,俄罗斯也在所不惜——不让步,不让步,就是不让步!

  第三、在目前背景下,如果与中俄同时双线作战的西方,胆敢关闭土耳其海峡,不排除俄罗斯会以针对性地切断中欧班列“通往欧洲方向的物流”为手段进行反击。

  第一、在“第三”的基础上,中国大概率仅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示遗憾,或在遗憾的基础上表示理解。

  显然,上面这些内容,都构成了中俄针对欧盟展开了所谓的“强势外交”。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或就是面对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德国外长未敢直接拒绝俄罗斯“邀请”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在前文就俄罗斯“强势外交”瞄着中德领导人电话交流的主要原因。

  不难看出的是,俄罗斯与德国谈的主要话题恐怕首先还是“北溪2”项目何时正式落地的问题。或者说,俄罗斯和西方表面谈传统安全问题,实质上谈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问题。

  作为最后总结,我们再来看两则消息: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2日报道,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矢量”中心主任马克休托夫表示,从技术上讲是可以人工制造出“奥密克戎”毒株的,但我相信没人会有意识的去这么做”。

  【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4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表示:“这是战略伙伴关系。事实上,我们与中国同行是盟友。这些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信、互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彼此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加上我们对彼此感兴趣。我们可能拥有互补的经济。”

  【时事视点】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体系中,“南亚破局”分为传统安全层面与非传统安全层面两个版本。目前,传统安全层面的“南亚破局”进程已被暂时“冻结”,而从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矢量”中心主任马克休托夫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到的是,至少从非传统安全层面观察,已被暂时“冻结”的“南亚破局”进程不但没有解冻迹象,而且被冻的更加结实。

  此外,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佩斯科夫有关中俄彼此需要,经济能够互补的说法是有依据的。俄罗斯经济有两大支柱,军工和能源。中国需要能源,俄罗斯军工需要芯片中国则可以提供,所以西方虽然对俄罗斯进行深入制裁,但俄罗斯仍然可以研发新式武器。中俄又都是产量大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随着疫情持续冲击下的、绝对与相对实力均日益衰减的西方经济、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至少在天然气供应问题上,其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冬季取暖的问题,而是涉及供应链稳定是否会进一步恶化,通胀预期会否进一步增强,利率管理是否进一步困难的问题。

  无独有偶的是,与英特尔类似,同为美国制造业代表的波音,近日已经开始加大出售办公楼的幅度、以来换取日常维持基本运行的资金,这说明,波音依靠股市已经不能维继了。我们不禁要问:西方自己的实体经济已经惨淡如此,离开中国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支撑,西方的虚拟经济还能持续多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真的有一天,中欧班列只到莫斯科、明斯克,而不再西行,那无疑是中俄“背靠背”模式下“最低经济内循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可以说,俄罗斯有权利,也有能力让西方深刻认识什么是“莫斯科通道”,而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在争取最好局面(“河渡人”)的同时做最坏准备(随时应对西方选择“孤注一掷”),且将这一态度明白无误的“广而告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16: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