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3392|回复: 0

酷玩实验室:为什么中国一发话,狂跌的港股立马就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8 2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概股,涨停!

  有人戏称,经历了连续几天看不到尽头的暴跌之后,一夜之间就将跌掉的全部涨了回来,让人有种“正被对手骑在身上摩擦,突然小宇宙爆发,一个暴击把对手打趴”的快感,大出了一口恶气。

  这次暴跌之所以让很多人意难平,很大程度是因为,致使港股暴跌的导火索,是路透社一篇声称“腾讯面临被分拆”的文章。

  据悉,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路透社一名编辑,看了一名同事写的有关腾讯面临巨额反洗钱罚款的文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

  而这位编辑满嘴跑火车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此前火爆一时、随后被事实打脸的《若字节跳动明年与百度合并,BAT组合将起变化》,也是她写的 。

  也就是说,整个事件,其实就是一个编辑,看了一篇二手新闻,写了一篇二手评论,而已。

  说好听了是作者的分析推论,说不好听就是张口胡猜。

  但这篇文章妙就妙在,标题使用了BreakingViews,一眼望去和突发新闻的单词BreakingNews非常相似。

  实际上,BreakingViews这个词,是路透社自创的一个品牌名,用来刊登一些财经评论。

  其实,如果我们把最近一段时间,华尔街、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中,有关中国公司的新闻串一串,不难发现这些在国际上拥有“很高声望”的媒体,都在变着花样的散布未经证实的、有关中国公司的小道消息,通常都是坏消息。

  一切都很明显了,这就是一场金融战。

  只不过,今天,我们反击成功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们也赢了呢?

  01

  这场金融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2020年,前美国证监会主席杰伊克莱顿公开要求“别买中国股票。”

  克莱顿说这句话的底气,源自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罕见的团结。

  平时,这两个党派处处作对,互相挖坑。一方只要提出议案,另一方必然站起来反对。

  甚至两个党派的支持者也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激情对线是常有的事。

  但在面对中国的时候,这俩冤家的态度却惊人的一致。

  2020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了一项名为《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法案,直指中概股。

  法案规定:

  一、美国可以调取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

  这不就相当于,让我们直接扒光了给他们看吗?

  二、中国公司必须披露是否被中国政府控制或影响。

  控制有多少?影响有多强?显然不是中国公司说了算的。

  这就意味着,一旦启动调查,就进入了一个烧钱无底洞。美国成熟的讼棍团,能把一家健康发展的公司拖残、拖死。

  中概股一直都是被做空的重灾区。

  据统计,自2010年起,10年内针对中概股的做空机构新增了40家。而被老牌做空机构浑水做空的公司中,1/3是中概股。

  仅在2020年就有9家中概股被做空。

  2020年2月瑞幸遭到做空机构浑水做空,4月2日自爆财务造假。

  6天后,好未来自爆销售数据作假,好未来盘后股价一度跌超28%,市值蒸发60亿美元。

  2020年4月8日,浑水和Wolfpack Research联手狙击爱奇艺,使其股价盘中跌幅超过10%。

  跟谁学一年半遭遇14次做空,万国数据、欢聚集团均遭做空。

  本来做空机构玩套路,只是民间资本之间的勾心斗角而已。然而,美国证监会从中横插一脚,整个事件就完全变味了。

  虽然确认数据作假的只有两个案例,但美国证监会强行把“财务造假”的嫌疑,安在了所有中概股的头上。

  2020年4月23日,克莱顿和四位美国证券界大佬,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中概股“信息披露上有问题”,要求投资者远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自此,悬在中概股头顶的利剑,轰然落下。

  截止4月23日美股收盘,唯品会、哔哩哔哩、拼多多等股价跌幅均超过5%,阿里巴巴跌幅亦超过2.2%。

  248只中概股的收盘价,超过70%都跌破发行价。

  一家两家公司有问题,可以说是他们自食其果;几百家公司同时出问题?显然,这已经不是“整顿股市秩序”,而是对中概股的“围猎”。

  口头表态还不够,美国证监会在5月20日将做空中概股写入了法案中,于是《外国公司问责法》应运而生。

  有了法律的支持,“围猎中概股”的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美国突然在这个当口围猎中概股,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深意呢?

  我们再回头来捋一捋。

  2019年,瑞幸正式出海,在中东成立合资公司。

  同年,好未来在硅谷和波士顿成立教学中心,爱奇艺推出国际版iQIYI App并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设立办事处。

  于此同时,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129家,超过了美国的121家。

  而根据Appflyer报告,2020年中国应用在美国收入增长高达112%。

  2020年美国还干了一件事,强制字节跳动拆分Tiktok,使其成为美国公司。2021年,Tiktok超越Facebook、Google等,成为美国流量冠军。

  几件事情放在一起,结论似乎就很明显了。

  在老牌全球化受益者美国看来,中国,就不配搞全球化!

  然而,如今的美国不如以前了。在正面战场上,美国硬刚中国开始力不从心。

  既然在擂台上光明正大的对抗没有胜算,美国用上了背后使绊的阴招。

  可是,既然中国这么强了,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还要去美股上市呢?

  02

  说到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要追溯到30年前。

  1992年10月9月,美国股市第一次出现了来自中国的公司——华晨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也让华晨取得了融资8000万美元的成绩。

  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来到美国上市。人们开始用一个专用名词称呼他们——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

  但真正打响中概股名号的,还要属中国互联网企业。

  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这令美国资本市场看在眼里,馋在心里。

  对于他们来讲,中国这片沃土上将会诞生中国版“雅虎”,中国版“谷歌”,中国版“亚马逊”,中国版“奈飞”,中国版“油管”……犹如一株株茁壮的树苗,长为参天大树。结下无数果实。

  但令美国人着急分是,他们想让中国企业来,中国企业还不一定能来。

  1993年,我们颁布的一项电信法规,禁止外国投资者介入电信运营和电信增值服务。当时信息产业部也有政策性指导意见称,外商不能提供网络信息服务(ICP),但可以提供技术服务。新浪属于信息产业部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中,外国投资者不能介入国内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行列。

  换句话说,在中国经营的互联网企业无法直接到海外市场进行融资。

  这项新规,成了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屏障。

  不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办法。这道法规壁垒被一家公司打破了,那就是新浪。

  新浪能成功上市的原因,在于主导设计了VIE模式。

  所谓“VIE”,叫可变利益实体,又称“协议控制”,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

  简单来说,是先将公司拆分成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和一家做媒体与互联网介入服务的中国公司,然后两家公司通过一系列协议、投票权、表决权等进行捆绑和收入的接入,上市的是技术公司,而主要收入来自于媒体和互联网介入服务的公司。

  当时的新浪CEO王志东为了说服国家信息产业部,经常出入信息产业部大门,向上级解释新浪的上市结构图、现金流、法人代表、业务……等方方面面。

  折腾了好几个月,最终,新浪率先解决了上市的合法性问题,在2000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上,打开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向世界的大门。

  当时的纳斯达克正遭受股市的巨大震荡,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市值暴跌,然而这支来自中国的股票却一反常态,如坐上火箭般一路上升,最高冲到一股50美元。

  半年后,网易、搜狐也相继在美国上市。中国三大门户网站,都迈出了成为国际化公司的第一步。

  2003年,经济危机形势刚有好转,携程网就马不停蹄地赴美上市,之后是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淘米网络绎不绝。

  纽约时代广场的那块大屏广告,不断被中国企业占据,就连广告投放的价格,都翻了几番。

  截至2020年,美国中概股超过250家,市值超过了1.5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海外上市帮助他们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熟悉了国际成熟市场的游戏规则,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合作和竞争之中。

  曾经中国本土的一家家公司,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令世界瞩目的超级巨头。

  对于美国投资人来讲,伴随着中国互联网IPO潮”的帷幕正式拉开,他们得以也从中国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蓬勃兴起的互联网行业中获得了高额回报。而呼风唤雨的华尔街投行,更是在这些企业的发行承销、市值管理等方面赚的盆满钵满。

  回看30年,中概股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让外资机构和全球投资者分享到中国经济起飞的红利。

  这原本是一个互惠互利,互利双赢的故事,直到近几年,双方约定俗成的默契被单方面打破。

  本来大家走的都是阳谋,但现在美国开始走阴谋。

  03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无赖”行为,要放在过去,我们只能忍气吞声。

  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已经有资本可以直起腰板了。

  “现在不是过去那个时代了。” 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感慨。

  当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奔赴美股,一方面看中了纳斯达克成熟的市场体系和对新经济的热情氛围,另一方面也与国内A股市场上市对企业盈利要求严格有关。

  但近年来,一批互联网前辈在美股价格持续低迷,国内A股和港股市场因评价体系不同,估值可能高于美股,加之新推出的科创板对企业盈利要求放宽,中概股们纷纷选择回归。

  2019年6月,网易、京东在港交所二次上市;2020年,阿里巴巴也登陆了港股市场。都印证了这个趋势。

  随着中国股市越来越稳健,我们对美股的依赖度越来越低。

  在一系列政策改革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机制净买入A股超过3200亿元,已经接近历史纪录。

  在市场开放方面,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拓展深化,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渠道和工具日益丰富。主要举措包括,A股先后纳入明晟、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要指数,并且纳入因子不断提高;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制度持续优化,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范围和便利性不断提升;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伦通机制稳定运行。

  产品开放方面,中日ETF互通产品运行顺利,深港和沪港ETF互通产品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期货期权产品也于日前进一步放宽,香港推出了基于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产品,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投资和管理风险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行业开放方面,自全面放开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公司股比限制以来,外资参与热情高涨,在华投资展业活动加快推进。目前已有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等10多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同时,期货市场国际化也在稳步推进。2021年,向境外交易者开放了原油、棕榈油期权交易。截至目前,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

  相比于美股变得越来越封闭,中国资本市场反而愈加包容,可以交易的资产越来越丰富,可容纳的外资越来越多。

  外资不仅积极在华新设公司,而且“组团”增持人民币资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7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0.52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5%。7月份,新增5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7月末,共有972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较去年12月末增加67家。

  “尽管全球经济和金融局势紧张,中国仍继续吸引着创纪录的投资流入。”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正继续引领全球经济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外资企业在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同时随着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中国吸引的外资迅速增长,今年以来流入中国内地股市和购买中国政府债券的外资实现了大幅增长。

  顺应全球投资者的需求,国际主流指数纷纷将人民币债券纳入其中。

  继花旗、彭博、摩根大通把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后,去年10月29日开始,富时罗素将把中国国债纳入其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英国杜伦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郭杰认为,中国国债安全、稳定,尤其疫情暴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而中国疫情防控得当,经济表现优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即使在市场波动中也体现出了稳定性,这促使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投资的避风港。“按照5.25%的纳入权重计算,未来3年,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将为中国债市吸引上千亿美元国际资金。”

  包括债券在内,当前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占比相对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从市场机构配置需求来看,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主要国际主流指数后,所占的权重在新兴经济体中居首位,未来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投资中国债券。

  从官方配置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占比升至2.45%,规模达到2875亿美元。

  日前,总部设在伦敦的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发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全球3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增加人民币持有量,这一比例较去年明显提升。同时报告显示,2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减持美元,18%的央行计划在同一时间段内减持欧元。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的比重跃升至3.2%,不仅高于去年12月的2.7%,更是打破2015年创下的历史纪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稳步向前。

  2010年10月SWIFT开始追踪相关支付数据时,人民币的排名仅为第35名,如今已上升到第4名。

  这些数据都能看到,资本市场越发达,人民币地位越高,人民地位越高,资本市场越活越,二者相辅相成。

  反观美国,“闭关锁市”引起的连锁反应之一,就是美元的流动性枯竭,对于依赖美元霸权的他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伤害。

  尾声

  不仅如此,就在5个小时前, A股又传来了个好消息。

  刚刚一收盘,中国结算配合宣布新的货银对付(DVP)改革——自2022年4月起,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18%调降至16%。

  同时,为支持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中国结算自2022年4月起减免两网及退市公司股份证券登记费、B股及债券非交易过户费、封闭式基金分红派息手续费等部分登记结算费用,并免收注册地在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深圳市等地区的发行人2022年登记结算费用。

  要知道,上一次降低准备金,是在2019年11月15日,当时也是从20%降低到18%计算,自从公布消息之后,上证指数从出现了将近1000点的反弹空间。

  总而言之,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想进一切方法进行改良,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易环境。

  要知道,优质的企业对于交易所来说,代表着好的商品。

  全球的资本,就像一个不断追逐好商品的群体,哪里有优质的商品,哪里就有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

  当中概股被恶意驱逐,这些好商品就会流回国内,从而丰富中国股市的“货架”,给中国资本市场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又是一次把子弹拱手让给我们的机会。

  我不由得回忆起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有一段话:

  你瞧这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如今这上市退市,是不是也像人生离合?

  只不过这次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如今的中国离得开任何人,离得开任何国家,中国拥有充足的资本,把自己土壤上的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7 00:00 , Processed in 0.0937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