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7|回复: 0

智谷子:突然宣布!中国经济第五极来了,武汉南昌长沙迎来利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7 1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国经济第五极“中三角”,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是继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之后,中国第五个关于城市群的最新顶层设计。

  东南西北中,全都凑齐了。

  中三角,已经是妥妥的第五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示意图

  这对于很少享受政策红利的中部地区,特别是阿卡林省江西来说,如久旱逢甘霖。

  早些年环江西高铁分布图,用以调侃江西无法享受政策红利和基础设施便利

  而且对于中三角来说,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因为就在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都市圈之后,第4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双圈齐现,国家对中三角的重视,肉眼可见。

  而且,中三角不仅越来越重要,还相当特殊。

  它并不像长三角、大湾区,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参与国际竞争,也不像海南自贸港一样去探索中国开放和经济禁区的边界在哪里,而是打配合,与长三角、大湾区进行产业合作,再像美国五大湖一样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等优势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做大做强。

  武汉,东方芝加哥;中三角,就是中国的五大湖区域。

  这个新的试验田,将会迸发出无限的可能。

  方案里有这么一句话:“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

  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言差矣。在我看来,这是深谋远虑啊!

  这几年,中国制造业出现外流现象。

  工人工资上涨,企业负担加重,一部分企业外迁。为了遏制这一现象,中三角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当于中三角跟越南等地竞争,肩负起制造业留在中国的重任。

  但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只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补齐建强产业链”。

  不是来了都要,而是“严禁淘汰退出的落后化工产能落地”。

  方案还提到,要建设“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有人要问,湖北、湖南和江西三地,有相关产业基础吗?

  不仅有,还相当强。

  南昌洪都航空(前身是国营洪都机械厂)曾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教练机,研发出强5歼击机。

  现在,洪都航空主打教练机,在航空产业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航空产业集聚区地图

  除了南昌,整个中三角,还有九江、株洲等地,也是航空产业集聚区,分别主打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这几个城市,同属于中部产业群,也是中国七大航空产业集群之一。

  方案在目前产业集聚基础上作了规划:

  武汉建设航天产业基地,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通用航空产业, 南昌都市圈聚焦大飞机机身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荆门聚焦特种飞行器,景德镇聚焦直升机和无人机,襄阳、岳阳、衡阳等发展配套产业。

  湖北在这方面基础相对薄弱。不过,武汉对此雄心勃勃,前些年就在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并计划用10-1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下一个千亿产业。

  加上近些年各地都在建设通用机场,未来这一块肯定大有作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就像五大湖区域,凭借发达的航运等交通条件,一举成为美国东北部的明星区域。

  方案提出,中三角要“率先打造‘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人家确实有这个实力。

  国内1天送达,非高铁不行。恰好,武汉、长沙、南昌这3个城市,高铁网络相当发达:

  武汉:京广线、宁蓉线、武九线、汉十线

  长沙:京广线、沪昆线、石长线

  南昌:沪昆线、京九线、昌福线、昌九线

  国外2-3天送达,就不得不用飞机了。

  这时,鄂州花湖机场就得派上用场了。这个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中国孟菲斯,计划本月(3月)试飞,6月正式投用;计划全球货物隔夜到,2030年货邮吞吐量330万吨,是2021年广州白云机场(全国第2)的1.6倍。

  除此之外,未来几年中三角的水运条件也将获得极大改善。

  湖北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武汉到宜昌段航道维护尺度提升到4.5米,5000吨级船舶可以从武汉直达宜昌,妥妥的一级航道标准。

  方案还提到,要“深化湘桂赣粤运河前期研究论证”。湘桂运河,连通湖南和广西,未来湖南的货物可以走水运抵达珠三角,甚至可以在珠三角出海。

  赣粤运河,连通江西和广东,南昌到广东清远段属于三级航道,能通1000吨货船,其余部分为二级航道,能通2000吨货船。

  其实还有一条浙赣运河,连通浙江与江西,并和赣粤运河在鄱阳湖汇合。

  虽然运河航道等级远不能跟长江航道相提并论,但别忘了,中三角承接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运这些货物,足够了。

  方案上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在吸引人才上跨区域通盘考虑,越来越像一个“汉沙昌”市。

  而抢人,恰恰是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的根本。

  方案提到,要“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共认共用机制”。“推动都市圈内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城市群内居住证互通互认”。

  在我理解,好比一个本在湖南株洲上班的伙计,现在有一个长沙(同一都市圈)的工作机会。按照以往,他会因为无法在长沙买房而放弃。但有了都市圈内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株洲的社保长沙也认,可以解决其落户买房问题。

  如果他去南昌(同一城市群)工作,其在株洲的居住证南昌也认,方便享受南昌的城市服务。

  这些措施,本质上是方便人才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内流动。

  不过在我看来,中三角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直接在整个中三角而非单个都市圈里实行户籍准入年限互认。

  当然,方案提出的其他几点措施还是相当给力的。

  比如说,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更多的产业用地。很明显,中三角想要大干一场嘛!

  再比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按常住人口配置”。一般来说,公共资源按照户籍人口而非常住人口配置,典型如广东某经济特区,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户籍人口只有600万人左右,造成住房、教育、医疗等资源极度稀缺,房价全国第一(曾经),学位床位少。

  反之,如果学校、医院按照常住人口标准建设,中三角将避免出现学区房价格暴涨、医院床位极度稀缺等现象,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方案还提到,要像长三角、大湾区一样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跨区域一事联办、群内通办。

  或许不远的将来,那位株洲的伙计想去武汉开店,都不用多次坐高铁去武汉,直接在网上就能办下营业执照。

  想当年,五大湖城市群也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实现产业分工,形成规模经济,并利用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协调区域发展。

  看来,一个东方的五大湖城市群,正在冉冉升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23:00 , Processed in 0.1562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