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4|回复: 0

李晓鹏:中国崛起的三个维度与人类未来:从俄乌战争中的“印度网红”现象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9 18: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乌战争带来的紧张局势,让国际社会迅速分裂为制裁俄罗斯和反对制裁俄罗斯两大阵营。这场关系未来数十年国际局势走向的战争,值得关注的绝只不是战场上的胜负。我想结合俄乌战争爆发后各国的表现,来跟大家探讨一下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崛起的几个重要维度,以及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走向。

  在我看来,中国的崛起,至少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巨大转变。第一个,是代表了人类社会体制从弱肉强食、两极分化的丛林资本主义体制向更加注重经济平等、注重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变;第二个,是代表了国际体系从少数国家对大多数国家进行欺凌掠夺的近代殖民体系向基于国家平等的现代自由贸易体系的转变;第三个,代表了人类文明底色从封闭的一神教文明向开明的世俗文明的转变。

  当今世界的第一霸权美国,是英国殖民霸权的继承者,是过去五百年来的国际旧制度旧秩序的代表,同时也是丛林资本主义体制的代表和一神教文明的代表。之前试图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德国,与美国完全属于同一个体系。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一神教文明内部的后起资本主义殖民强国,向另一个强国争夺霸权所发动的战争。日本是在一神教文明之外兴起的亚洲国家,受中华世俗文明影响很深,但它跟德国一样选择了对外殖民掠夺的国家发展道路,它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尝试不仅没有成为中华文明圈复兴的代表,反而让大中华文明蒙羞。苏联先于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几乎取得成功,但它一旦强大之后,就学习英美殖民帝国,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搞霸权,在建立无神论政党治理机制的同时却未能有效规避一神教文明底色带来的“一元化”思维方式,把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机制搞得非常僵化、非常的简单粗暴,最后终于在外战泥潭和内部腐败中走向了解体。

  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与德、日、苏的崛起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不是在旧的殖民国际体系下一个超级大国挑战另一个超级大国霸权的竞争,而是新的体系体制与旧的体系体制的竞争。这里边,文化文明的因素有,大国争雄的成分也有,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首先还是两种国际秩序的竞争,其次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第三才是两种文化文明的竞争,最后——也是最不重要的——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这个好理解。那中国为什么还是新的国际秩序的代表?因为无论英美,还是它的挑战者德国、俄国、日本,都没有遭遇过长期的殖民入侵。相反,它们在崛起过程中都对外发动了长期的、可怕的、规模巨大的殖民侵略,它们是近代殖民侵略罪行的主要受益者而非受害者。只有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从未对他国发动过殖民侵略,反而长期遭遇来自包括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的殖民侵略,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国家因此分裂、国土因此沦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击败了来自这些国家的侵略以及他们在中国代理人的基础之上的。

  苏联作为一个以俄罗斯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它可以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但它实则无法真实体会被殖民国家的痛苦和诉求。它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帝国”的道路从其历史发展而言带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

  当今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中,当前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仅有中国在二战以前是被殖民侵略的国家,而且直到今天,中国都还因为殖民侵略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实现国家统一。

  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人类实现经济公平理想的代表,是国家间平等交往自由贸易理想的代表,是人民群众追求世俗化幸福生活和抛弃古老的宗教迷信获得思想自由的代表。

  当然,只是代表,而且是杰出代表,但不是领袖,我们不做领袖。

  只有把这三个维度和地缘政治分析工具结合起来,来看中国的崛起和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博弈,才能把一些隐藏的很深的问题看清楚。如果一个国际局势的观察者只会地缘政治博弈的那一套,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式战略思想家。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个小事儿:俄乌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印度网民突然在推特上火了?

  俄乌战争看起来跟印度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由于西方媒体把俄罗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声音封了个严严实实,英文网络世界——按照欧美的设想——原本应该是一边倒的谴责俄罗斯。想不到印度网民异军突起,成了英文世界支持普京的最强有力的发声群体,把“我支持普京”整上了推特热搜。印度网民疯狂贴出美国在中东等地制造的战争灾难图片,用熟练的英语梗和网络逻辑与欧美白左们论战,战斗力爆表。由于欧美之前一直将印度认证为亚洲“民主国家”的代表,不能像对待中国和俄罗斯账号一样,把印度的账号给封了。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突然亲自下场打脸欧美,比俄军突袭乌克兰还让他们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找什么借口给自己的脸消肿。对此只能说四个字:我靠,无情!

  印度政府在这次俄乌战争中没有跟着美国跑,拒绝参与对俄国的制裁。政府的举动比较好理解,毕竟还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化肥和武器,犯不着为了乌克兰跟俄罗斯闹翻。国家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但印度网民不必顾忌这些,他们的言论更多的不是代表短期利益,而是基本的价值立场。而且他们比他们的政府走的更远,根本就不是保持中立不得罪俄罗斯的问题,而是立场鲜明的挺俄反美。这样的表现,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也相当的出乎意料。

  之前大家都挺烦印度的,老在西南边跟我们搞事情。国内网络舆论对印度喊打喊杀已经很久了。但这次俄乌战争,大家又发现,多印度这么一个朋友其实还挺爽的,起码人家打嘴仗的功夫可以,一帮操着英语母语的三哥冲出来狂殴欧美白左,这场面那是相当喜感。

  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地缘政治理论中提出一个观点,对美国霸权威胁最大的局面就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结盟。但他至死都认为这个局面出现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基本就不可能。现在看起来,问题可能比布热津斯基最糟糕的预判还要严重,不仅是中俄伊联合的问题,还有可能再拉进来一个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国家——印度。

  印度一直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大国,虽然它经济比较差、军队战斗力拉跨,内部还不团结,社会问题一大堆,但这些都并不妨碍它想要称霸南亚、进军联合国五常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它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武装冲突,在中印边境多次挑起事端。

  如果仅从地缘政治来看,印度跟我们肯定是势不两立的。

  但是,除了地缘政治的考虑以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的,那就是:印度在近代历史上,也是惨遭殖民入侵的国家和民族。殖民入侵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这一点,印度人在内心深处是不会忘记的。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制造的饥荒和屠杀之类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现在印度跟巴基斯坦、跟中国的领土争端,归根结底都是英国殖民侵略留下来的伤疤。

  二战以后,殖民者名义上把主权交给了印度人,但殖民掠夺从未真正停止。

  英国人走了,美国人和美国资本来了,他们低价买走印度的粮食和土地,扶植代理人控制印度的能源电信交通等经济命脉,打着投资的名义将高污染高危险的产业布局在印度。1984年,印度博帕尔的一家美国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它属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就建在博帕尔的贫民窟附近,投资者在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根本不考虑生产安全和周边居民的生命,一系列低级错误导致了泄漏。这次严重的毒气泄漏直接毒死了2.5万印度人,间接毒死了55万人,并导致超过20万人终身残疾,对环境长期破坏带来的健康危害则更为深远。它是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事发后25年才有8人被宣判有罪,而且全部是美国公司的印度代理人,美国方面仅象征性的付出了4.7美元的赔偿,然后就宣布公司破产。破产的公司被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收购,收购方不再负担赔偿责任。软弱的印度政府对此无能为力。印度受害者有一些人拿到1000到2000美元的赔偿金,还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对于这场比切尔诺贝利严重的多的惨剧——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直接致死的只有几十人,间接致死的4000多人,总伤亡人数9万多人——西方媒体长期将其冷藏低调处理,反而对切尔诺贝利核电泄漏事件积年累月的反复报道,还瞎编了很多电影电视剧来夸大苏联政府在其中的责任。西方世界的普通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环境事故是美国公司在印度制造的,甚至绝大部分中国人也只知道切尔诺贝利事故而完全没听说过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但是,印度人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忘掉。

  欧美殖民者在印度干过的那些事儿,让印度人——除了他们的买办阶层以外——对他们在中东、在东欧的侵略行为的本质洞若观火。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相信美国人的宣传和造谣,对欧美媒体的虚伪做派,他们的心里有数。这是他们跟欧美白左根本性的不同。

  欧美白左们本质上是殖民体系的受益者,内心深处还是认为盎格鲁日耳曼白人具有天生的种族优越性,以怜悯的心理看待其他族群,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充满慈悲和牺牲精神的救世主,将普世价值的光辉赐予那些低等族群,对本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在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视而不见拒不承认。他们在本质上是虚伪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愚蠢的。他们跟极右派的白人法西斯是一体两面:一个被用来欺骗、一个被用来干脏活,都是虚伪无耻的欧美精英阶层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工具。乌克兰就是这样,打得过的时候就是亚速营出场滥杀无辜,欧美媒体集体禁声;打不过了就是白左出场谴责俄罗斯侵略,欧美媒体集体高潮。

  印度人可能不那么聪明,真以为孟买快被上海超过了,但至少他们不是虚伪的,在反对欧美殖民掠夺方面、揭露西方白左和精英阶层的虚伪方面,跟我们中国人可以找到同理之心。理解了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次俄乌战争印度人会“跳反”成为打脸欧美的网红急先锋了。

  有了这个同理心,我们跟印度就可以超越地缘政治利益,寻求更深层面的战略合作。两国领土争端归根到底,都是西方殖民入侵活动造成的,中印两国都是受害者。边界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双方实控线,谁都不谋求单方面改变现状,团结起来一起干好三件事:第一就是加强平等开放的经贸合作,第二是共同反对美国霸权彻底消灭近代殖民体系残余,第三是共同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制度、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国真心想干好的三件事,也是美国拼命捣乱不想让中国干好的三件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大是大非的三件事,也是完全符合印度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三件事。双方达成这个共识,欧美利用殖民侵略遗留问题挑拨中印关系的努力就会失败,目前中国、俄罗斯、伊朗三方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战略合作,就可以扩展为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四方战略合作,让布热津斯基们在“噩梦”成真之后再做一个更大更可怕的噩梦。

  由于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很长的时间,中间会经历一些尖锐的斗争,不是一厢情愿、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战略定力,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印度在历史上,是亚洲地区最先遭遇欧洲殖民入侵的地区。它实际上长期扮演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跳板和大本营的作用。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战略基地就在印度,军舰、军队和后勤物资都是从印度出发前往中国的。经过训练的印度人在侵华英军中占了很大比例。英国在中国建立租界以后,也大量利用印度人来担任租界的警察和中下层官员。我们现在管印度人叫“阿三”、“三哥”,这个“三”字就是来源于英文“sir”的发音,我们在租界里就是管印度人叫“sir”,传来传去就成为“阿三哥”。后来八国联军侵华,英国方面派出的军队中印度人甚至占了大多数。

  受这段历史的影响,印度人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毕竟他们给殖民者当奴隶的时间最早,在被奴役被侵略的民族中他们还算地位最高的一等。他们以自己曾经参与攻占过中国的首都为荣,以为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只要背靠英美帝国主义,就可以在亚洲称王称霸。因为这样错误的迷思,他们经常不自量力的在边境挑衅中国,结果每次都头破血流。

  但是,新中国战略家们,从来不以追求亚洲地区的霸权为目标,对印度这个跟中国同命相连却以当过高级奴隶为荣的不争气的、糊里糊涂的小伙伴,偶尔会出手教训一下,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态度进行挽留和团结。

  最典型的事件当然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自己作大死,竟然越过双方实控线向中方军事哨所发动进攻,试图武装夺取中国领土。此时中印双方的实际控制线跟英国殖民侵略西藏过程中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线”基本一致。中国从来不承认这些殖民侵略线,但也一直没有越过这条线去跟印度争。印度却还想着要把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一些领土也抢过来。据说主席想了七天七夜,也没想明白印度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中国可是几年前刚在朝鲜战场硬抗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把美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啊。英军也参战了,被志愿军成建制的消灭。印度军队相对于英军美军是啥战斗力自己没数吗?

  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印度总理尼赫鲁无力改变国内政局四分五裂的现状、各项改革推进不下去,想从战争中树立威信。他以为自己有苏联和美国撑腰,再加上中国之前遇到了经济困难,藏区还出现了军事叛乱,中国军队应该顾不上这么偏远的西南边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能击败硬抗十六国联军的中国军队,虎口夺食,那印度可就牛皮大发了,岂不是连英美都要敬印度三分?

  面对解放军的反击,印军当然是一触即溃。而且还不是溃败的问题,解放军以超人的意志翻越多座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包抄了印军的退路,让他们连溃都没地方溃,只能被成建制的歼灭或者俘虏。印军精锐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包了饺子,人和物资都没跑出来。而且中方投入的就是普通边防军,主力只有54军的一个师参战。消息传到新德里,官员们和各国大使馆都准备跑路了,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军队防御解放军的进攻了。

  让全世界意想不到的是,解放军不仅没有去打新德里,反而主动撤退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实控线以内,还单方面宣布释放所有印军战俘、归还缴获的全部物资,有些汽车坏了的还给修好了还给他们。全世界还没反应过来,战争就结束了。

  中方这么做,有很现实的考量。跟印度接壤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我们物资运输和军队集结都很困难。印军精锐虽然被消灭,但印度整体的战争潜力还是很大,后边还有苏联和美国的支持,大量的军事援助物资即将运达,大举深入印度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但战术层面的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再难也不会比抗美援朝更难,真要去攻打几座印度的大城市乃至首都,强迫印度签订一个对我们有利的边界划分条约也不是不可能,趁机把实控线往前推个十几公里那就更简单。撤军关键是还是战略层面的考虑——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殖民掠夺的代表,如果稍微强大一点,就出兵攻击另外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首都,强迫人家签订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就会在道义上陷入被动,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不利于我们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独立自主谋发展、谋复兴。所以,对印度的武力挑衅,在迎头痛击之后,就立刻撤退、恢复现状,是必然选择。

  主席说了,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从1962年算五十年是2012年。消停了五十多年之后,印度又有点忘乎所以,开始在边境搞事情。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和班公湖制造事端,我国的应对也跟1962一样,就是快速出手给他们一点教训,但见好就收,始终保持高度的克制,在外交和舆论宣传上也很低调,不让事端进一步扩大。“以斗争求团结”是我们对待印度的一贯方针。

  不仅对印度,我们对越南也是一样的。印度想称霸南亚,越南就一直想称霸东南半岛,想吞并它旁边的老挝和柬埔寨,甚至泰国。我们一直反对它这样做,并为老挝和柬埔寨提供援助,它就特别恨我们,在国内疯狂搞排华活动。1978年更是直接派兵入侵柬埔寨,打算武力吞并,又撕毁之前跟中国的协议,侵占我们的南海岛屿。这种情况下,中国就跟当年反击印度一样,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快速突击,用大量重武器歼灭他的北方主力部队,兵锋直指首都河内,吓得它赶紧把进攻柬埔寨的军队调回来来保卫首都。其实我们并不想侵占越南的领土、更不想占领它的首都,不过是“围魏救赵”的传统套路,等他北方部队被基本歼灭、被迫从柬埔寨撤军,我们也就立刻撤军回国了。

  由于我们这两次出兵都是坚持“师出有名、点到为止”,印度和越南虽然吃了大亏、一时间恨得牙痒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边关系总的来说是在不断的变得更加缓和,并没有因此一战而结下永不可和解的世仇,目前都是合作互助为主,经贸往来和高层互动都相当密切,斗争摩擦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

  对存在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尚且如此,对那些遥远的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团结合作方面就更是一以贯之、一帆风顺了。

  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神奇的新闻:梵蒂冈前外交官发表声明,痛斥北约和欧盟干预乌克兰问题,要对俄乌战争负主要责任。虽然是前任外交官,但它应该不完全是个人行为。现在的梵蒂冈主人——教皇方济各的态度其实很明显,他只是呼吁和平,而拒绝谴责俄罗斯。他当然不会直接硬抗欧美,有些难听的话让前外交官出来说更合适。

  梵蒂冈的态度,也跟中国的外交战略有一定联系。现任教宗来自阿根廷教会,是第一位来自拉丁美洲教会的教皇,以前搞过“解放神学”研究。啥叫“解放神学”,就是以神学为武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反抗欧美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学派。教皇对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心德,实际上整个南美革命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015年他出访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政府就送了他一个镰刀斧头组成的十字架作为礼物,教皇二话没说就收下了。

  中国一直坚决支持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这是一以贯之的。阿根廷现在还有一些岛屿被英国占领,就是马岛,又叫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个群岛是西方殖民者发现的,他们在马岛上定居的时间,比阿根廷这个国家建国的时间要早上百年。阿根廷之所以宣布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是因为它是通过革命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独立出来的,而马岛之前曾经被英国占领,后来被西班牙人夺走了。阿根廷政府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西班牙在马岛的权力,英国人则认为自己有权夺回来,于是就派兵把马岛占了。这个事儿单纯从主权归属问题来讲,两边道理都有的讲。1982年的时候,阿根廷试图派兵抢回来,结果惨败。此后马岛一直是英国占据,至今已经占了八十多年,2013年还搞了一个全民公投支持英国统治。从地缘政治来看,这个群岛归谁跟中国毫无关系,中国完全可以选择中立和稀泥,不支持任何一方。但中国却长期坚持马岛主权应该归阿根廷。每次跟阿根廷高层会晤,发表的声明里边都会有一条就是支持阿根廷拿回马岛的主权,七十年了没变过。不管跟英国的关系如何变化,这一条从来没有被拿出来作为利益交换。这就不是地缘政治的外交算计,就是中国的道义立场。

  中国人不会搞宋襄公似的愚蠢的仁义道德,但也不会只搞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利益算计。我们的基本立场是“以武卫国,以德服人”。保家卫国,不能没有足够的武力;团结协作,不能没有足够的德行,二者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就明白了道义在国际斗争中的重要性。公道自在人心,人心向背可能不会立竿见影的带来好处,但会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收获支持,以日积月累和涓涓细流的方式逐渐改变国际大势。

  反殖反霸,是二战以后国际关系变迁的一条重要主线。主席当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就是要跳出简单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第三世界国家不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是殖民霸权主义的受害者;第一世界国家不管它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继续搞殖民霸权,我们就应该联合起来反对它。

  苏联解体后,第一世界就只剩一个美国了,英德法日澳加都算是第二世界,俄罗斯论军事力量是一点五,论经济水平就是第三世界,平均一下勉强算是2.5世界吧。欧美不挤兑它,它还是愿意跟欧美亲近,毕竟历史上它跟欧美日一样是靠殖民侵略发家的;欧美把它挤兑的太狠了,把它逼得没有出路,这才不得已来跟我们联合。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所遭遇的,已经可以让它跟第三国家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了,知道美国霸权有多么厚颜无耻得寸进尺了。它在一步一步的跟第三世界国家走近,但总还是有些若即若离,毕竟人家是第二世界起家还在第一世界混过的,现在虽然是个破落户,心里边还是有点看不上咱们第三世界的穷朋友。

  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从一开始就主张俄军绝对不应去攻打基辅。集中力量歼灭东乌的乌军和亚速营这种法西斯部队,就是反对北约霸权和欺凌、反对法西斯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俄罗斯这个2.5世界就可以获得第三世界的支持;打基辅,就越过了合理的界限,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殖民侵略性质就会占据上风,就还是它的1.5世界逻辑,俄罗斯就很有可能失去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道义上的支持,产生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改变俄罗斯的国运。中国打印度、打越南都只以消灭其军事力量为目标,没有去打他们的首都,就是高度警惕不能越过自卫反击和对外侵略之间的界限。

  现在的世界格局,基本就是这样。中国在国际上,是三个方面的代表,加上现实的地缘政治考量,就可以建立起四条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反殖反霸统一战线、中华文明统一战线和地缘利益统一战线。对俄罗斯,是以地缘利益统一战线为主、反殖反霸统一战线为辅;对印度,则是以反殖反霸统一战线为主。

  四条统一战线中,反殖民反霸权是最大最广的一条,能把从俄罗斯一直到印度、巴西、阿根廷都联合起来,这种联合的基础,就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都遭受过欧美殖民宗主国霸权主义的欺凌并深受其害。

  这次俄乌战争,这一条统一战线的划分尤其明显。连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死对头,都对外发出了一致的声音,美国新殖民主义霸权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当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地方无法无天的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在全球市场肆无忌惮制造金融风暴的时候,看似春风得意无人敢惹,其实各国都有个小本本记着的,平时不敢拿出来讲,等到有中国在贸易战上跟它硬抗、俄罗斯敢在乌克兰跟它硬抗,大家发现美国竟然啃不动这两个硬茬之后,它外强中干的本质就暴露了,就开始纷纷把小本本拿出来拉清单了,从非洲到亚洲,从印度到巴西,从阿根廷到巴基斯坦,都敢于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和俄罗斯而嘲弄美国人的虚伪和恶毒了。一个空前广泛的国际社会正义力量联盟开始浮出水面,而这,正是布热津斯基们最可怕的噩梦。

  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其基础是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涌现了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合作形式。但是,它一直以来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比较微弱,冷战中的美苏争霸和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扩张长期占据了国际政治博弈的主线。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受制于内部社会矛盾、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制约,始终不能有效的团结起来。俄乌战争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只要俄罗斯不进行过度的军事冒险追求占领基辅乃至整个乌克兰,它就可能会跟中美贸易战一起,成为美国霸权崩塌的两大标志性事件。这两大事件过去以后,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的迷信就会被无情的打破,第三世界国家在反殖反霸上的联合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一个新世界的曙光就会正式出现。中国的崛起,也就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国崛起”。从此以后,大国崛起的概念就可能会被淡化,因为美国霸权的消失就意味着自十五十六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体系的终结,一个真正平等自由的国际体系会出现,人类将因此迎来一个相当长久的和平时期。国家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和社会制度上的互相借鉴、竞争都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通过长期的和平交流,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就会逐渐淡化,自然也就不会再有大国崛起的概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08:29 , Processed in 0.1250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