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0|回复: 0

刘晓博:重要会议,传递重要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 19: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2月25日)傍晚,新华社播发了最新一次政治局会议通稿,里面传递的几个信号值得关注。

  通稿里下面的提法很重要:

  1、今年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

  3、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5、要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商“旋转门”等典型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创新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做到惩治金融领域腐败和处置金融风险同步推进、严肃追责和追赃挽损同步推进、建立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同步推进。

  这次会议有两大议题。一个是讨论了即将提交“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另外是“巡视工作”,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巡视工作。

  今年秋天要召开“20大”,因此今年工作的基调仍然是“稳”。所以重申了“六稳”、“六保”,并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谓“六稳”,是:

  稳就业、

  稳金融、

  稳外贸、

  稳外资、

  稳投资、

  稳预期;

  所谓“六保”,是:

  保居民就业、

  保基本民生、

  保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基层运转。

  对于中国来说,2021年“内政”重于“外交”,稳定是主基调,发生“主动性非常事件”的可能性不大。

  “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这句话非常重要,值得高度关注。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继续发力。降准、降息都还有空间,会择机而动;财政方面将继续减税降费,增发国债、地方债;针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也会继续。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这句话意味房地产市场整体偏暖。

  此前高层官员已经明确表态,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购房是居民消费。其实购房不仅仅是居民消费,还是最大的消费。2021年,全国新房销售额18万亿,二手房7万亿,两者相加25万亿。这是任何一个大件商品都无法比拟的,即便是汽车、家电也远远不如。

  为什么官方多次表示“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因为城镇化是把更多农民变成城市居民,这个过程中首先就要买房或者租房,还要装修、买家具、买家电,还会买车。

  怎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最近几年,随着高铁、城际、地铁的推进,轨道交通为“双城生活”、“跨城消费”创造了条件,也为构建真正的城市群、都市圈创造了条件。

  最近几天,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而北京则宣布“正在研究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些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跟“旧城镇化”的区别,除了更讲经济效益、更低碳、更重视人的需求之外,还意味着: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以及城镇化率进入较高阶段,未来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显著人口增量。只有那些可以提供更好就业机会的城市群、都市圈,才能吸引到显著增量人口。

  在人口大省,或许可以产生两个“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都市圈,比如广东、江苏、山东;人口中等省份能出现一个“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都市圈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比如湖南、湖北。

  建议大家还是重点关注一线城市都市圈,因为核心区的外溢能力较强。北京通州—北三县的这个“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值得期待,另外深圳都市圈规划方案也非常值得期待。

  在都市圈内设立“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州—北三县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长三角的(上图),在上海、苏州、嘉兴交界处。但问题是,这个示范区距离上海中心城区比较远,上海后来搞了5大新城,所以这个示范区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相比之下,通州—北三县这个示范区,就更值得期待。因为北三县距离北京市委市政府太近了,比北京西四环距离市委市政府还近。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都市圈,是深圳都市圈,尤其是其中东莞临深、惠州临深、中山珠海临深的地方,未来有较大机会。原因很简单,深圳面积太小了,比北京六环内还小。这意味着东莞临深、惠州临深的部分区域,几乎相当于北京六环外。

  最后再说一下政治局会议提到的“金融反腐”。

  为什么金融领域的巡视和反腐被重视?跟大型房企不断暴雷存在一定关联。2015年股灾之后,有过一轮金融反腐,因为在股灾、救市中暴露了很多问题,结果导致一系列金融高官被抓、被降级,包括保监会主席、前证监会主席等。

  这次房地产退潮,肯定也暴露了很多裸泳者。为什么有些房企可以借到那么多钱?金融体系内部是否有问题?这些都需要调查。而2022年,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年,加强巡视和反腐败力度,势在必行。

  今年一开年,就传来了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被查处的消息。相信2022年,金融反腐将“好戏连台”。

  最近几天公开发布的《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反馈巡视情况》、《中央第六巡视组向中国证监会党委反馈巡视情况》、《中央第四巡视组向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反馈巡视情况》的新闻通稿,都有如下表述: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

  金融反腐力度加强,会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导致金融企业发放贷款(特别是对民企贷款)、投资更为谨慎?估计这个问题,有关方面会有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0 06:21 , Processed in 0.1264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