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16|回复: 0

戎评:普京震惊:美国要求我“入侵”乌克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0 12: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美国政府和媒体的描述里,俄罗斯最近可忙了——

  先是搞了个“假旗行动”,也就是伪造一个乌克兰军队挑衅俄罗斯的视频,准备借此“师出有名”地入侵乌克兰。

  随后,俄乌边境十万大军完成了战争动员,“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大战”。

  好,“大义”也有了,“动员”也做了,那么接下来无疑就是开战了。

  于是,近两天,美国官员又信誓旦旦地说,目前莫斯科已经在边境集结了超过7成的战力,一旦真的开战,最快48小时内就能打下基辅,届时,将造成多达5万平民及2.5万乌克兰士兵的伤亡,500万人口可能成为难民。

  那具体啥时候打呢?

  这位官员也说了,随着2月中旬地面结冰硬化、重型设备可以通行,俄罗斯最短7天内、最迟几周内就将入侵乌克兰。

  这精准的时间表……普京听了都一脸懵啊!

  最绝的是,就在前几天,美国彭博社居然一本正经地给普京“下任务”,堂而皇之发布了一条震动全球的假新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虽然这个标题最后被删了,但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德国《图片报》又刊发“匿名秘密部门”拟制的报告,披露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计划”,其中包括在占领乌克兰后,成立一个俄、白俄、乌三国的联盟国家这种爆炸性内容。

  ——从开战理由到入侵时间再到战后处置,西方媒体写故事一样全给普京规划好了,普京想要恢复“新苏联”的荣光吗?那好,照着这个剧本瞄准开枪就行了!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西方媒体这一环套一环的,难道俄乌局势真的和他们报道的一样,进入了战争倒计时吗?

  乌克兰首先表示不服。

  上月底泽连斯基就曾给拜登“拆台”,称俄军的部署对乌克兰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指责美国没有根据地“过度渲染”当前局势,是在“制造恐慌”,甚至还不无讽刺地说,待在基辅比在洛杉矶,或者美国其他犯罪猖獗的城市更加安全。

  泽连斯基还很隐晦地暗示,乌克兰最大的危机,就是国内局势的不稳定,那么国内局势为啥不稳定呢——你美国又是说要打仗,又是撤大使的,导致乌克兰投资大量外逃,老百姓恐慌,不支持弱势、无能的现总统——这还能稳定得了吗?

  至于是拜登说的对,还是泽连斯基有道理,咱们就看一点——作为美国人口中目前“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乌克兰政坛和舆论现在在干嘛?吃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的政争大瓜啊!

  这像是马上要打一场亡国仗的样子吗?

  俄罗斯也表示很扯淡。

  尽管俄罗斯总统、外长或者其他政要官员,逮着机会就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无意入侵乌克兰,但现在的局面,反倒像是拜登在给普京定“侵略”的节奏,俄政府也多少被整得有点哭笑不得,讽刺美国人“几乎是在要求俄罗斯真的入侵”。

  在俄罗斯看来,美国热炒俄罗斯的入侵是一场“匿名官员发布、未披露消息来源、没有任何证据”的“三无”宣传战,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加剧俄乌局势的混乱。

  欧盟也和美国口径不一。

  在上月美国声明撤离外交人员当天,欧盟最高级别外交官博雷利就出来暗示过英美两国过度夸大了形势,他当时就说了,欧盟不会跟随英美的脚步从乌克兰撤离外交人员。

  在美国指控俄罗斯搞“假旗行动”之后,法国智库都出来唱反调称这是“最糟糕的宣传”,特别是没有证据又爱随意栽赃的风格,不禁又让人想起了当年打伊拉克的那管洗衣粉。

  甚至,连美国本土的部分媒体都表示了异议。

  比如白宫说俄罗斯计划制作“乌克兰入侵”的小视频,美国媒体当场就问了,证据呢,结果白宫拿不出来,有“美国新华社”之称的美联社就感叹说,美国政府毫无根据地炒作乌克兰问题,这将让华盛顿本就没剩多少的“信誉储备”变得更加紧张。

  所以,如果单看俄乌欧三方的态度,乌克兰问题仍然是可控的,所谓的紧张局势,背后都是美国单方面在“拱火”。

  也就是泽连斯基说的——美国在试图“制造恐慌”。

  与舆论轰炸相配合的,北约国家目前正密集地向乌克兰送武器装备、向东欧邻国部署军队,特别是近几天拜登向东欧送去了3000美军、北约秘书长声称在研究加强东翼兵力部署并称“北约东扩是重大成就史”、美驻乌使馆支持乌克兰“应当继续走北约之路”,哪一条都是在戳普京的脸。

  可以明显感觉到,拜登的策略明显越发强硬了,似乎是在有意地加剧紧张,营造一种俄乌战争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假象。

  但问题是,拜登真的需要战争吗?

  戎评之前说过,对于拜登来说,美国在欧洲需要的是“可控的紧张”,当紧张超出限度时,“降温”就是必然的选择,因为乌克兰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为乌克兰赌博,去陷入一场比阿富汗难上无数倍的战争,甚至这场战争什么时候开打,美国的霸权就得什么时候崩塌!

  那么拜登现在为啥又要架起大火,不惜将局面推向战争边缘呢?

  戎评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抢钱。

  泽连斯基指责美国“制造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美国营造的战争氛围,已经导致了至少125亿美元的资金撤出了乌克兰,但拜登的眼界显然不在这区区125亿,而是要通过乌克兰这个“火药桶”,在大欧洲复制这种资金外逃的场景。

  要知道,在“末日舆论”的狂轰滥炸下,最先被洗脑、最恐慌的就是欧洲民众,只要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轻易逼走欧洲资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月24日,在美国宣布撤出基辅的外交官之后,欧洲金融市场应声下跌——英国富时下跌2.63%,法国CAC下跌3.97%,德国DAX下跌3.80%,波兰WIG下跌4.40%——这就是美国“炒作入侵威胁”的收益。

  再配合美联储今年至少3次加息而欧洲不敢加息,美元回流的“笼子”实际已经做好,就等杀欧洲的肥羊了——乌克兰问题本来是普京做的局,现在变成拜登的局了。

  当然,咱们前面分析过,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形势和预期是好于美国的,美国这一手可能会让中国渔翁得利,那怎么办呢?

  所以,拜登在忙于欧洲战线的时候,也在围绕中国制造“不稳定”的局面。

  比如,俄罗斯在大西洋、北冰洋、地中海、太平洋投入超过140艘战舰大搞全球军演,美国为了“回应欧洲盟友对乌克兰局势的担忧”,也只派了一艘航母在地中海意思一下,同时却将三个航母战斗群派来万里之外的南海,难道南海比欧洲还危险?当然不是,拜登要的就是南海变得危险!

  还有最近的对台二次军售、将33家中国实体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世界银行炒作中国“贷款陷阱”、美日印澳四方峰会将要讨论的加强半导体协作、即将要公布的针对印太地区的新经济框架等等,无不在营造一种中国投资有风险、美国掌握主动的氛围。

  一方面美国也想顺势薅中国的羊毛,另一方面,就是不想让中国在美元回流的路上“挡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乌东局势越紧张,美国越是硬要两线开战的原因。

  其二,斗争策略。

  普京“以战逼谈”,成功让美国和北约陷入了被动,但普京提出的三个条件又要价过高,拜登根本无力满足,毕竟,美国作为欧洲安全问题的“带头大哥”,必须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压根儿没有退步的余地。

  那这就和普京的预期存在一个落差,而这个落差,就是拜登和普京各显神通施压对方让步的重点之所在。

  拜登为什么恶意炒作俄乌局势?其实也是在给普京做入侵的压力测试,想要摸清俄熊的底线。

  要知道,从去年秋季兴兵边境以来,俄罗斯的军事威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弱了,咱们就看看在南奥赛梯、在克里米亚、在叙利亚,普京那都是行动果决,放在当前,如果真想入侵甚至吞并乌克兰,普京打的也一定是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毕竟,陈兵边境越久,对俄罗斯自身的负面影响也越大,普京也是要背负压力的。

  而且无论是南奥塞梯还是克里米亚的战事,在战前俄罗斯媒体都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动员,但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媒体,都是在反驳西方关于侵略的言论,以及申明“不战”的意愿,和大军入侵的行动并不协调,这说明普京目前并没有开战的决心。

  在昂撒流氓面前,只要你没有开战的决心,那么你提的条件就大有砍价的空间了,所以拜登的做法,就是利用舆论给普京反向施压,让普京骑虎难下。

  这个策略有点冒险——如果真的擦枪走火,美国在北约的经营可能一夜就被打回解放前了,但拜登现在也不得不试试,因为,随着欧盟不甘心被牺牲掉,法德开始出来冒头了!

  法德的冒头让拜登建立西方“反俄统一战线”的努力功亏一篑,更严重的是,在普京的有意偏向下,现在德法似乎才是俄罗斯与西方沟通的话事人,美国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一个显著的例证就是,在前面几轮由美国主导的谈判中没有丝毫松口的普京,居然在7日和马克龙会晤后,首次说要“尽一切努力寻找适合所有人的妥协方案”,并承诺有可能推进马克龙提出的一些建议——如果欧洲面临安全问题时,美国和北约无所作为,而法国取得了进展,那要美国和北约何用?

  所以仅隔一天之后,白宫就出来搅局了,表示不认同欧洲正在与莫斯科进行的“单独轨道”谈判,认为美国才是“关键角色”,然后,话锋一转,美国和北约同时表达了继续与俄对话的意愿。

  这也就是为什么拜登要炒作俄罗斯“侵略”威胁的另一个原因——欧洲生了“逆骨”,只有当欧洲更加危险了,美国才能基于安全问题完全掌控欧洲。

  这种掌控包括两层含义:

  一、东欧和北欧国家希望拜登强硬,所以不支持拜登与普京开展对话;而西欧国家主张直接对话,所以不支持拜登当前的策略。只要这两种相反声音的存在,拜登要“团结”西方盟友体系就无从下手,但是,一旦局面趋向紧张,主角就只有一个,美国就又能强势控局了。

  二,拜登反制俄罗斯的主要手段就是经济制裁,但是这些制裁的代价主要是欧盟在承受,欧盟也不傻,明显不想给拜登这个面子,现在好了,随着美国有意让局势紧张化,压力就转到了欧盟一方,哪怕制裁对自己不利,含泪也得跟。

  所以,美国刻意营造“战争氛围”,既是在逼迫普京,也是在逼迫欧洲盟友。

  其三,政治原因。

  本质上,拜登在舆论上制造恐慌,和想避免局势走向失控,这是一个逻辑的两面,并不冲突。

  这个逻辑就是,拜登需要把俄乌问题渲染成一个无解的难题,难度越大,拜登在政治上转圜的空间也就越大,那么一定程度的对俄“绥靖”就不会受到过大的政治压力,反而还会成为拜登的外交政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拜登声称要实施“最严厉的制裁”,然后布林肯出面“排除了立即实施严厉经济制裁的可能性”,称要“将外交努力进行到底”;拜登硬气地宣布向东欧派兵,然后国防部长奥斯汀和参联会主席米利这种军方大佬出来降火,称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仍有外交斡旋的空间”。

  这就是拜登玩的玄虚。

  通过这样反反复复两种口径的表达,拜登放了狠话吧?“硬派领袖”的人设立起来了吧?同时,下面干实事的外交部门和军事部门,表达清楚了“不制裁、不派兵、有的谈”的立场了吧?

  说穿了,一切都是美国国会山的政治游戏,都是为了选票,美国现在的民意压倒性地反对海外用兵,拜登可能在选举年反民意而行?

  想通过战争转移矛盾也是要资本的,至少拜登这届不行!

  当然,这个策略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会显得战略摇摆不定,难以让人信服,比如面对俄罗斯可能的入侵,拜登很鸡贼地提到了“轻微入侵”和“侵略”两种定调,就让一众盟友大失所望。

  可是,拜登还顾得了那么多吗?

  其实美国大肆炒作“战争氛围”,到底是虚招,还是实招,也很好判断。

  就一点,假设俄罗斯真的入侵在即,这个时候的美国和北约应该要怎么做?

  首先,哪怕是明确不向乌克兰派兵了,至少得作出“协防”的动作吧,比如真正帮助提升乌克兰的防御力量,但美国军援看似不少,送去的却都是些小型武器、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及各种零部件,这是打算在重武装的俄军面前造一条纸糊的防线?

  再退一步说,你不能在乌克兰部署军队,至少可以保持政治存在吧,也算让普京投鼠忌器,结果呢,还没见着打仗的影子,美国外交人员先高调撤退了,搞得泽连斯基都一头雾水,这算啥事儿?

  或者再退一步说,就算是直接放弃乌克兰了吧,但一旦俄罗斯事实入侵,真的48小时打穿基辅,接下来可就剑指东欧了,你怎么保卫东欧的北约盟友?是靠着最近部署的两三千兵力,还是在48小时内重新紧急调兵布置防线?

  所以,美国政府判断俄罗斯入侵在即,却没有做任何应该做的准备,反常不?

  虚虚实实,不过只是一个烟雾弹而已!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乌克兰问题的背后,是普京对北约东扩30年的报复,这笔“积怨”越深,普京要价越高,最终就越有可能达成一个从此改善欧洲安全格局的大交易,真到那一天,美俄矛盾就算历史性的缓解了,美国势必会抽调更多的资源围堵中国,届时,俄罗斯地位超然,压力将全在中国一边。

  所以,当前难解的局面,就是普京同志在给我们创造的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你看美国近期在台海、南海、贸易制裁上搞事儿,咱们接话茬了吗?

  没有,我们干了啥?

  与巴基斯坦商定了加快瓜达尔港的建设,与阿根廷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与俄罗斯签署了15项内容广泛的协议——当美国陷在欧洲的时候,我们正在加紧激活全盘的脉络!

  中国看似不是这场欧洲游戏的玩家,那是因为不想激成中俄-西方冷战对立的局面,但是谁都知道,中国才是背后平衡俄罗斯与西方力量对比的关键角色。

  正是因为中国发挥的“平衡”作用,俄罗斯才有底气漫天要价,乌克兰问题才能够困住美欧,地球上除了中国外的主要玩家,才能会在这个泥坑里长期对峙下去。

  所以某种程度上,拜登越是激化局势,“维持平衡”和“打破平衡”的需求越激烈,就会越发凸显中国这个“隐藏棋手”的价值。

  因此,拜登学着普京搞“以攻代守”那一套,用“佯攻”的烟雾弹来牵引局面,顶多只是斗争的“术”,中国这种既抽离又入局,既神隐其外又落子其中,才是真正博弈的“势”。

  最终,无论是普京放手一搏打散了美国的北约体系,踢倒了美国摇摇欲坠的霸权多米诺骨牌,还是普京威逼成功,美欧从此异梦——

  这一局,我们都是赢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8 08:23 , Processed in 0.078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