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79|回复: 0

环球科学:欧洲发现高毒力的HIV新变异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7 1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病毒 ·

  欧洲发现高毒力的HIV新变异株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已知变异最快的病毒之一。据《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科学家在欧洲发现了HIV的一种新毒株。该毒株属于HIV-1型中的B亚型,比其他B亚型毒株具有更强的毒力和传染性,感染后发病也更快,但现有药物依然有效。

  研究人员对109名该毒株的感染者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其他B亚型毒株感染者相比,新毒株的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提高了2.5~4.5倍,CD4+ T细胞计数减少的速度也快了近1倍,而这种免疫细胞减少表明HIV已经破坏了免疫系统。研究人员据此估计,如果不经治疗,该毒株的感染者会在诊断后2~3年内发病,而对于其他的HIV毒株,这通常需要6~7年。基因组分析表明,该毒株可能于上世纪90年代产生于荷兰,并且在21世纪初迅速扩散,但2010年之后其传播放缓,可能与荷兰的HIV防控政策有关。由于该毒株中有近300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因此难以确定导致其毒力增加的确切机制。但研究人员表示,现有的抗HIV药物对该毒株仍然有效,广泛开展HIV检测、实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 航天 ·

  国际空间站将于2031年退役,坠入南太平洋

  2021年11月8日的国际空间站,由SpaceX的Crew Dragon Endeavour号拍摄(图片来源:Wikipedia/NASA)

  近日NASA宣布,计划于2031年让国际空间站退役,并坠入南太平洋中名为“尼莫点”的开阔海域。尼莫点周围2700千米内没有陆地,并且处于南太平洋环流圈内,营养物质难以抵达,生物相对稀少。因此,尼莫点是大量报废的航天器脱离轨道后的目的地,也被称为“航天器墓地”。

  国际空间站是NASA、欧洲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项目,于1998年开始发射,2011年完工,2000年以来由19个国家的宇航员轮换值守。空间站原定于2024年退役,不过美国白宫去年底宣布,计划将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延长至2030年。NASA希望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由商业空间站接替。(澎湃新闻)

  · 生物学 ·

  CRISPR基因编辑可导致可遗传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CRISPR-Cas9系统是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并且展现出了开展基因疗法的潜力,但通过基因编辑治疗疾病首先需确保其安全性。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编辑不仅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突变,并且可能会将突变遗传给后代。

  研究人员对斑马鱼的受精卵进行了基因编辑,并对编辑后的第一代及其下一代斑马鱼、共1100多个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他们发现,在第一代斑马鱼中,有6%的个体基因组中出现了结构变异(即包含至少50个碱基对的序列插入或删除),这些变异既有在靶的,也有位于脱靶位点的。而在下一代斑马鱼中,有26%的个体携带了脱靶突变,9%的个体携带结构变异。研究人员认为,在临床应用中开展基因编辑之前,应当预先进行充分的脱靶和结构变异风险评估,以避免产生意外的重大后果。

  · 天文学 ·

  人类首次发现“流浪”黑洞

  科学家一直都假设星际空间存在很多孤立的流浪黑洞,但因为黑洞本身不发光,人类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黑洞。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开论文,表示他们通过微引力透镜事件发现了一个7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是人类首个发现的流浪黑洞。

  2011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在银河系核球方向发现了一次微引力透镜事件,此事件持续时间长达270天,放大率也较高。同时,哈勃空间望远镜在6年间8次观测证实,观测目标相对恒星背景存在明显位移,地面观测也发现了地球运动造成的视差,研究团队得以确定,该微引力透镜是由一个7倍太阳质量,距地球5000光年左右的天体造成的。造成该引力透镜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其质量已经超出了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质量上限,所以只能是黑洞。研究团队还测量这颗黑洞相对其所处星际空间的速度为每秒45千米左右,表明它在形成时被超新星爆炸“踢”了一下。

  · 物理学 ·

  冰融化后的形貌取决于水的温度

  周围水的温度决定了融冰的形貌:4 摄氏度(左侧),5.6摄氏度(中间),8摄氏度(右侧)。图片来源:原论文

  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液体,水的密度并不是在冰点达到最大值,而是在4摄氏度。因此,当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水会膨胀而不是收缩,从而使冰浮在水面上。不过,此前还没有研究过水的这种性质对融冰形貌的影响,近日,一项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表示周围水的温度决定了冰融化后的形貌。

  研究人员将长度为15-20厘米、直径为几厘米的冰柱竖直浸在温度为2-10摄氏度的水中,并使冰柱周围的水温保持恒定。他们发现,当水的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冰柱会从下面开始融化,形成一个倒立的尖柱;当温度处于5-7摄氏度时,融冰则变成了波浪形;当水温大于7摄氏度时,冰在融化后形成朝上的尖柱。经过模拟测试,他们证实这些不同的形状是不同温度下,水的浮力不同导致的。例如,在水温为4摄氏度左右时,融化后的更冷的水的密度低于周围水的密度,因此会在水的上层,使冰柱的底部靠近温度较高的水,从而提高底部冰的融化速度。该研究为理解全球变暖对冰形貌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气象学 ·

  768公里!17秒!科学家测量到有史以来最长闪电

  持续时间最长(左)和覆盖距离最长(右)的闪电的发生地(图片来源:原论文)

  近日,世界上最长闪电的世界纪录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确认。覆盖距离最长的闪电发生在2020年4月的美国南部,长度约为768公里。持续时间最长的闪电发生于在2020年6月的乌拉圭和阿根廷边境,持续了17秒。虽然这两次闪电都发生于2020年,但WMO经过检查仪器、交叉检查观察结果和专家小组的验证,直到现在才认定它们是是有记录以来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闪电。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公报》。

  这两次闪电分别出现在北美大平原和南美拉普拉塔盆地的雷暴热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易于形成相对较大的对流系统,这可能导致个别雷暴合并成大规模天气系统,从而引发极端雷击。跨越美国南部的闪电很难用传统的地面设备进行测量,因此气象学家使用了地球同步卫星上的闪电测绘仪,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中国科学报)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2月7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394 757 639例,死亡病例5 738 898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2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4例(广东21例,上海8例,北京1例,浙江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广西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45例(广西37例,均在百色市;广东4例,其中深圳市3例、广州市1例;北京3例,其中朝阳区1例、丰台区1例、西城区1例;天津1例,在河北区),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北京)。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1例,其中境外输入41例,本土10例(黑龙江5例,均在黑河市;广西5例,其中百色市4例、南宁市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5例(境外输入2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76例(境外输入764例)。

  截至2022年2月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0468.1万剂次。

  文:十米、郑昱虹、王昱、王怡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8 04:07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