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344|回复: 0

大林:他是怎么在苏联当上可汗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 2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9年12月31日,一群年轻的哈萨克学生正在乌克兰的一家餐馆里举行跨年活动。

  对这群长得既像中国人又像韩国人的亚洲同胞,当地的老基辅们表示相当不屑。臭外地的,上我们乌克兰要饭来啦。

  很快,一场冲突随之爆发。一名醉酒的哈萨克人动手打了伴奏乐队的乌克兰领班,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板凳与拳脚齐飞的俄式交流。

  一通群架过后,势单力薄的哈萨克人选择了战略转进,集体逃离了斗殴现场。

  不过,这些人都没跑远。乌克兰警方在当天晚上就把他们全抓了进去。

  根据警方的决定,这些寻隙滋事的街溜子将全部被遣返原籍,一个不漏的滚回大草原放羊。

  此时,一名长相酷似沈腾的哈萨克人站了出来。他高举双手,摆出一副全体目光向我看齐的架势,然后宣布了这么一个事:

  “就像我们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

  在接下来的陈述中,这名年轻人温和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要求打人的哈萨克人公开向乐队领班道歉,并请求乌克兰人撤销对他的指控。

  一番儒雅随和的表态后,包括被打的领班在内的所有人都回心转意,不再把这事看得有多严重了。在这位年轻人的努力下,最终没有一个哈萨克人被遣返回乡。

  当天晚上,警局的一位领导对年轻人的表现感到大为震撼。

  震撼过后,这位领导做出了一番预言:

  “小伙子,如果你能一直这么能干,你25年内一定能当上哈萨克斯坦的领袖”。

  从结果来看,领导的预言是准确的——只不过时间稍微晚了几年。30年后的1989年,当年那个儒雅随和的年轻人成为了一名老成持重的共和国领袖。

  和所有俄罗斯名著的主人公一样,他有一个又长又难记的名字: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0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40年7月6日,值法国投降半个月之际,纳扎尔巴耶夫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阿拉木图州不等于阿拉木图。它俩的关系就像纽约和纽约州一样,属于除名字外基本毫无共性。

  因此,纳扎尔巴耶夫也不是啥首都出身的人上人。他家里倒也都是国企员工:父亲是山民,母亲是农民,全家都挂靠在国营的集体农庄下面。

  纳扎尔巴耶夫的父母

  和小纳的家庭一样普通的,是他居住的村子。在18岁之前,纳扎尔巴耶夫一直生活在阿拉木图州的切莫尔干村。这个村以苏联标准绝对称得上贫困。

  直到1953年,村头才装了个广播,开播的第一个消息是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离开了人世;一年后,村里终于通了电,算是初步实现了列宁口中的共产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纳扎尔巴耶夫可选的娱乐自然相当有限。幸好,他也不是啥爱玩的人。

  从小,小纳就是个标准的别人家孩子:他热爱学习,嗜书如命,十几岁时就能通读俄语版的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而且一读就是一整天,以至于连他亲妈都看不下去。

  某一天,母亲命令小纳放下书本,去外头呼吸点新鲜空气。纳扎尔巴耶夫照做了。但没一会,他就偷溜回房间,拿起书本,继续他读书不能算偷的孔乙己行为。

  整个学生时代,纳扎尔巴耶夫都是全村远近闻名的做题家。六年级时,他在所有科目上都拿了五分,成绩比苏联的五年计划还亮眼。

  1958年,纳扎尔巴耶夫高中毕业。和广大青年一样。他也面临着高考和填志愿的问题。

  一开始,小纳比较想去实验室摇瓶子,所以他报考了哈萨克斯坦基洛夫大学的化学系,最终以一分之差未能上岸。

  之后,他投递了基辅民航学院,打算当一名飞行员。这次他倒是考上了。但家里人觉得:父母在,不远游。你去乌克兰上大学,爹妈岂不是要成空巢老人?

  在家人的反对下,纳扎尔巴耶夫的第二志愿也失败了。

  失去人生目标的小纳感到颇为玉玉,为了不让自己无所事事,他甚至去银行干了三个月的保安。

  某天,在阅读《列宁接班人报》时,纳扎尔巴耶夫突然发现了一件美事。

  根据苏共中央的决定,哈萨克共和国将在离他家300英里的铁米尔套地区建一座全新的钢铁厂。建成后,这座工厂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厂之一。

  为扩充人才队伍,厂里现面向社会招募有志之士。只要你来,即可享受全套的冶金工人培训课程,随到随学,包教包会国家管学费。

  对于纳扎尔巴耶夫来说,这份工作堪称是真男人的dream offer。早在学生时代,纳扎尔巴耶夫就熟读了那本青少年必读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保尔·柯察金冒着风雪抢修铁路的情节,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彼时还是个屠龙少年的小纳坚信:一个青年,就应当以保尔的方式,像一块坚强的铁矿石一样,在社会主义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度过充实而火热的一生。

  所以,当工厂的人事主管问他为啥放着大学不上,偏要进厂做工时,纳扎尔巴耶夫斩钉截铁地表示:

  “如果你是名共青团员,你就应该第一个面对挑战,最后一个享受红利和优待”。

  顺利拿到offer后,小纳和300多名同事被组织派去乌克兰深造,学习采矿和冶金知识。在那里,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年的学习结束后,1960年7月3日,铁米尔套钢铁厂正式开门大吉,小纳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鼓风炉看护工。

  进厂后,纳扎尔巴耶夫发现,自己如愿以偿地过上了火热的生活(字面上的火热)。

  小纳工作的鼓风炉车间,平均气温往往在40℃以上。每天上工时,纳扎尔巴耶夫必须穿着比铁浮图还厚的防护服,并随时喝特制的饮料,才能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每经过四个高强度的班次工作后,纳扎尔巴耶夫需要至少休息48小时,才能消除身上的疲劳。

  但是,即便环境如此恶劣,纳扎尔巴耶夫也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给的实在太多了。

  入行一年后,纳扎尔巴耶夫每月差不多能挣400卢布。这在当时的苏联是一个高到可怕的工资。

  可怕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1960年,苏联全体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80.6卢布。如果选择从政的话,400卢布差不多是部长级别的工资水平。

  而且,纳扎尔巴耶夫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笔钱花不出去。据他本人回忆,工厂配套的商店里可谓琳琅满目:从鱼子酱到鲟鱼,从进口服装到法国白兰地,一切人类高质量商品应有尽有,这在当年是难得的奢侈。

  因此,小纳在厂里干劲十足。凭着过硬的技术,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连升四级,还因长得太帅上了报纸,成了全厂的形象代言人。

  1960年,纳扎尔巴耶夫的照片登于《哈萨克斯坦真理报》

  1960年,作为厂花的小纳高票当选为全厂的团书记。

  在这个岗位上,纳扎尔巴耶夫实习了人生中第一次宫廷政变:他联合了几位同事,将团里一位无所事事的劳动队长赶下了台,并由他本人亲自接任。

  到这个时候。纳扎尔巴耶夫已具备了一个俄式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首先,他的技术功底相当过硬;其次,他拥有高超的组织能力;最后,从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政变技巧,他也没落下。

  现在,这位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就差一场漂亮的外交了。

  1962年,22岁的小纳第一次出国,代表苏联参加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青年和学生联欢会。

  作为一项国际盛会,这场联欢自然少不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辩经。

  会上,小纳和美方辩手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辩。眼看说不过小纳,美国人不讲武德地开始了人身攻击。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美方代表推己及人地声称“你能被派到这,大概因为你父亲是什么高官吧”。

  此时,纳扎尔巴耶夫来了一波经典复刻。

  他像当年那样举起双手,摆出一副全体目光向我看齐的架势,然后高声宣布:

  “我没有什么高官父亲,我只是一名在鼓风炉前干活的普通工人,请看看我的双手吧!”。

  看到小纳长满老茧的手指后,被怼的无话可说的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只有体力劳动者才能拥有一双这样的手。

  这场漂亮的外交攻势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由于给国家大大长了脸。小纳回国后,组织上就安排他去全苏各地巡回演讲。

  结果,小纳越讲越上头。越说越嗨皮。他不止一次因为演讲回家太晚而被妻子一顿臭骂。

  1967年,入行七年的纳扎尔巴耶夫感觉,自己已经赢麻了。

  当时,他已经取得了冶金工程师的所有资格,每个月能挣500多卢布,堪称当代苏联高质量男性,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不幸的是,组织上也是这么认为的。

  很快,纳扎尔巴耶夫收到了第一道征辟。

  市里的人通知他:组织上看重你,打算把你的位置提一提。从今以后,你就是市共青团的第一书记啦。

  02 政坛新人

  对于这份美差,纳扎尔巴耶夫做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不干”。

  理由很简单:现在我一个月挣500卢,团里的新工作一个月才挣150卢,我是有多想不开才要换工作?

  于是,小纳委婉地向组织上表示,厂里人手紧,我这个专家走不开,你们还是另请他人吧。

  此言一出,领导被他的装腔作势激怒了。

  负责征辟小纳的领导咬牙切齿地表示:“总有一天,我一定让你付出代价”。

  不过,这一天终究没有到来。因为三个月后,这位领导就被调去了一个边远地区,再也没对小纳产生过任何影响。

  1969年,在辞不奉诏一年后,小纳接到了新领导的通知:组织上还是很欣赏你,还是很想让你来工作,你就来市里的重工业部门当个主管,干上一年就放你回去,好不好呀。

  这一次,纳扎尔巴耶夫没有拒绝。一方面是,领导承诺过他只干一年。

  另一方面是,他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兄弟,差不多得了。抗命这种下克上行为做一次就够了,咱们是苏维埃,不是昭和苏联物语。

  在新单位,小纳收获了满满的福报。

  他每天只用工作18个小时,主要负责的都是工厂扩建、新设备购置、调解办公室纠纷、协调家庭关系等鸡毛蒜皮的大事情。

  结合他打了骨折的薪水来看,这份工作跟发配差不多。

  结果,小纳着实让上级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干一行,爱一行。在处理工作时,纳扎尔巴耶夫,展现出了无穷的精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72年,小纳被提拔为铁米尔套钢铁厂的党委书记,主管钢铁生产工作。

  坐到管理岗后,小纳才发现,厂里的情况何止是不容乐观,简直就是不容乐观。在一帮虫豸官僚的苦心经营下,这座全苏的模范钢铁厂于一年内整出了81起事故,损失了8w多吨生铁和近5w吨钢。

  同时,厂里的机器完全没有达到设计能力,而重金购置的设备又长期处于空置状态。由于生活条件太差。工厂的专业人才也是走的走run的run。

  这一切最终造成的结果是:钢厂的产品质量低劣,种类单一且经常无法正常供货。

  了解到这些乱象后,纳扎尔巴耶夫认为,厂里的问题已经多到满坑满谷,靠自我完善怕是没救了,必须要出重拳才行。

  1972年6月8日,克里姆林宫的头头们在《真理报》上读到了这么一篇报道。

  报道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了一家陷入危机的钢铁厂,并对厂里的乱象进行了绘声绘色的点名批评。

  一通怒斥之后,作者在落款处留下了自己的芳名:纳扎尔巴耶夫。

  几周后,一个由50多位干部和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抵达了铁米尔套钢铁厂。又过了几个月,小纳来到了莫斯科,参加根据调查结果举行的听证会。

  在这里,他见到了人生中第一位重量级人物: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对当时的小纳来说,见苏斯洛夫跟见到神没有多大区别。

  在掌管意识形态领域近三十年后,苏斯洛夫已成了全苏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大牧首,即使勋宗本人都不敢说自己比他更懂苏维埃。

  接见小纳那天,苏斯洛夫穿着万年不变的灰大衣和橡胶靴,以一位老干部的姿态听取了这位政坛新人的汇报。

  了解完钢厂的情况后,苏斯洛夫发问:“你明天听证会上打算怎么说?”

  纳扎尔巴耶夫递过去一张纸“这是我的发言稿,他们只给我十分钟时间”

  苏斯洛夫快速看了一遍稿子,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

  “明天不用说这些废话,你按今天回答我那样,专讲大实话就行。”

  末了,苏斯洛夫还补充了一句:“不用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我会保护你”

  于是,到了第二天,莫斯科的衮衮诸公们目睹了一出比下议院开会还精彩的名场面。拿到尚方宝剑的小纳火力全开,将官僚主义导致的钢厂管理问题抨击的淋漓尽致。

  那天早上,纳扎尔巴耶夫从煤炭部骂到建设部。从住宅部骂到冶金部。并且,他喷的有理有据,骂的荡气回肠。以至于在他讲完后。被骂的官员连谁赞成,谁反对都说不出。

  小纳讲完后,按照惯例,作为领导的苏斯洛夫又补充了两句。

  首先,他把小纳喷过的领导又挨个嘲讽了一遍,用词相当之yygq。

  然后,他官宣了处理结果:“委员会将草拟一项决议,要求改善铁米尔套钢厂职工的生活条件和文娱设施”。

  最终,这件事迎来了一个相当美好的结局:工人的待遇得到了改善,苏斯洛夫整了一波宣传,纳扎尔巴耶夫受到了提拔。

  只有官僚们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1976年,在觐见苏斯洛夫的四年后,小纳再次来到了他忠实的克里姆林宫。

  苏斯洛夫满怀期待地表示,组织上没有忘记你,你现在这个位置实在太屈才了。

  从今以后,你就跟着哈萨克斯坦的第一书记,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维奇·库纳耶夫一起混吧。

  03 共轭父子

  在研究勃列日涅夫时代时,很多历史学家都会用到一个词:“停滞”。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描述并不准确。因为正是在勋宗时代,苏联的gdp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对美六成,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从人事的角度讲,这个描述又无比准确。因为正是在勋宗时代,加盟国的领袖们迎来了前无古人的黄金岁月。

  得益于勋宗的纵容,他们往往能在各自的位置上停留个二十来年,直到解体前夕才挨个退场。

  因此,在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库纳耶夫就是弯弓射大雕的草原大汗。终勋宗一朝,库大汗都是阿拉木图和莫斯科的双料高级红人。

  至于他为什么能如此得宠,大家或许从长相上就能略知一二。

  左为库纳耶夫

  从勋宗这位老领导身上,库大汗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两大优良传统:发勋章,以及找儿子。

  而被库大汗看上的幸运儿子,自然就是小他快30岁的纳扎尔巴耶夫。

  1981年,库大汗迎来了他的七十大寿。寿宴当天,库大汗当着哈萨克文武百官的面,公然称纳扎尔巴耶夫为:“我的儿子”。

  后来,他又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除了小纳没人能接我的班”。

  嘴上当爹的同时,库大汗也用实际行动向小纳表示,做我的干儿子,不白做。

  1984年,在库大汗的爸气推荐下,年仅44岁的小纳当上了哈萨克斯坦的部长会议主席,成为了全苏最年轻的加盟国总理。

  不过,与小纳蒸蒸日上的仕途相对应的,是他对苏联江河日下的信心。

  作为新人总理,小纳在去莫斯科述职时,亲眼见到了被肺气肿折磨到只剩一口气的契尔年科。

  会见当天,这位老当益弱的领导人已经病到无法起身,全程是坐着听完了小纳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契尔年科试图站起身和小纳握手。但由于严重的肺气肿,他整个人像朽木一样倒了下去。一旁的医护人员赶忙上前,扶起了这位73岁的老同志。

  整个过程中,契尔年科问的唯一一个问题是:“他几岁了?”

  这次可怕的会面,对小纳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逐渐认为,和这群老虫豸一起,怎么可能搞好苏联呢?

  结合他在工作中观察到的一系列经济弊病,纳扎尔巴耶夫深刻意识到:按现在的道路走下去,苏联迟早得跟这帮老大爷一样,进殡仪馆火葬。

  此时,重组与开放的思想已逐渐在小纳心中酝酿。

  正所谓,波罗的海波涛汹涌,乌拉尔山乌云密布,特权之士不可一世,家国之事不闻不问。

  见识了老人政治的无能后,身处帝国晚期的小纳十分期待有人能掀起一股改革的浪潮,给老迈的苏联带来一丝新生。

  幸运的是,在3000公里外的莫斯科,有一位天降猛男也是这么想的。

  他的名字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1985年,刚当上领导人的戈地图造访了阿斯塔纳,和哈萨克斯坦的高层们举行午宴。

  宴会上。纳扎尔巴耶夫发现,有一位喋喋不休的女士总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她一会插戈地图的话,一会打库大汗的岔像懂王一样支配了会场。

  很快,小纳就认出了她的身份:这位普通而自信的女士名叫赖莎,目前不担任任何职务,唯一的身份是戈尔巴乔夫的贱内。

  当天宴会上,赖莎牝鸡司晨的行为引起了小纳的极大不满。

  讲了一阵后,赖莎谈到,哈萨克斯坦虽然是个农业共和国,但却不生产葡萄酒。

  被装x装到专业领域的小纳当即起身打脸:“我们哈萨克的葡萄酒特别好,建议每个人都马上尝一杯”。

  那天,小纳用这句话同时得罪了在场的三个人:

  首先,自然是被他顶撞的赖皇后。其次,是他的老上级库大汗。最重量级的,则是戈地图本人。

  因为前不久,戈尔巴乔夫才发表了一篇讲话,敦促全体苏联公民不要酗酒。

  听完小纳的自杀式发言,库纳耶夫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结果,挨了一脚的小纳变得更加放飞自我。他立马叫服务员拿了几瓶葡萄酒,之后又让人上了几瓶伏特加。

  等酒上齐后,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今天天冷,大家不想喝葡萄酒的话,可以来点白的暖暖身子。

  换句话说就是:“哎,这,这酒都齐了,怎么还不喝呀”。

  幸运的是,当天的宴席没有变成鸡汤来咯的名场面。因为禁酒先锋戈尔巴乔夫同志以身作则,率先浮了一大白。

  看到身先士卒的领导,在场的其他同志如释重负,纷纷端起了手里的酒杯:早知道您喜欢野的,我们就不装了。

  这场鸿门宴后,纳扎尔巴耶夫和库大汗的关系,比凤仪亭后的吕布和董卓还要亲密。

  库大汗一马当先,发动当地克格勃的力量查纳扎尔巴耶夫的黑账(最终啥也没查出来)。

  纳扎尔巴耶夫则投桃报李,他直接飞去莫斯科,找戈地图告义父的黑状。

  听完纳扎尔巴耶夫的描述,戈尔巴乔夫大为感动:没想到老虎苍蝇多到满坑满谷的苏联,竟还有您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苏式海瑞。

  感动之后。戈地图对纳扎尔巴耶夫做出了重要指示:

  “现在你要迎难而上,这些老顽固或许恨你,或许也恨我,但我们必须同他们作斗争”。

  听完领导的安慰话,纳扎尔巴耶夫认为自己获得了保护。然而,戈地图的发言只是一时上头的口嗨行为。

  作为国际舞台上有口皆碑的交际花,戈地图的日常是今天找里根扯皮,明天同撒切尔吹逼。说白了,人家连克里姆林宫的事都不太想管。

  至于离莫斯科有3000多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不好意思,您哪位?让我管事,您也配?

  领略了苏献帝的嘴炮治国后,纳扎尔巴耶夫决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安排上一场宫廷政变。

  当然,政变库大汗的胆子他还是没有的。但是搞库大汗家人的胆子他不仅有,而且很大。

  被纳扎尔巴耶夫随机抽取的幸运家人,是库大汗的亲弟弟阿斯卡尔。作为哈萨克科学院院长,阿斯卡尔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反996工作者。

  他一周的日常是:在六日喝得烂醉如泥,然后从周一休一口气到周四。只有到周五,办公室的同事才能有幸一睹领导的天颜。

  由于有一个书记哥哥,阿斯卡尔的考勤问题一直无人敢提。直到纳扎尔巴耶夫一头撞破了这层窗户纸。

  1986年2月16日,纳扎尔巴耶夫效赫鲁晓夫之故事,在哈共十六大上做了关于阿斯卡尔的非秘密报告。

  报告中,纳扎尔巴耶夫毫不留情地谈到:“在上个五年计划期间,哈萨克科学院没签过一项发明创造的证书。很明显,院长根本就没履行他的义务。而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强迫他去尽义务了”。

  对于这番公开处刑。当事人库大汗表示情绪不稳定。暴跳如雷的他恨不得立刻罢免了这个逆子。

  不过,由于纳扎尔巴耶夫已官至总理,想任免他得莫斯科点头才行。于是,1986年10月,库大汗秘密飞到莫斯科,找戈地图告义子的黑状。

  听完库大汗的描述,戈尔巴乔夫大为感慨:没想到曾经情同父子的你们,竟然也遇到了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问题。

  感慨之余,戈地图对库纳耶夫做出了重要指示:“免职是不行的”。

  眼看一计不成,库大汗又祭出了Plan B。他建议派纳扎尔巴耶夫出国考察,去那些西方国家转一转。

  出国考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蒋公行为。在位期间,蒋介石先后将冯玉祥,张学良,卫立煌等大量与他做对的党国精英送去国外考察。

  这些人每年总有那么十几个月呆在国外,手中的权力自然由蒋公代劳。

  不过,库大汗的这一计很可能是拍到了马蹄子上。

  作为国际舞台上有口皆碑的交际花,戈尔巴乔夫最恨的,就是送别人出国,在里根和撒切尔面前抢他的风头。

  戈地图不仅否决了库大汗的Plan B,还贴心地告诉他:几周前,有几个你的同事来过莫斯科,他们向我反映了一些关于经济衰退、政治停滞以及领导层混乱之类的问题。

  同志们给的方案也很简单:把你换掉。你看要不我窜个局,咱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听完领导的这番话,库大汗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差不多到头了。为避免再次遭到公开处刑,库大汗选择了主动辞职。

  临走前,库大汗给了戈地图一个诚恳的建议:让一个俄罗斯人来接替他领导哈萨克斯坦。

  戈地图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在他看来,一个久经考验的老同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04 可汗登基

  事后来看,库纳耶夫的提议,完全是一出带英式的挖坑埋雷行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让一个外人去领导他经营多年的哈萨克斯坦,会引发怎样可怕的后果。

  毕竟,库大汗在哈萨克斯坦干了24年。这么长的时间,就算养条狗也养出感情了,何况库大汗比狗能干的多。

  80年代的阿拉木图

  在库大汗执政时期,哈萨克斯坦的生产潜力提升了 700% ,工业增长了9倍,农业增长了6倍,基建增长了8倍,在加盟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

  虽然这些增长所用的卢布大多是莫斯科给的,但人民看到的,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哈萨克人,不畏强权,大公无私,顶着莫斯科的重重压力,为哈克斯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现代化。

  在哈萨克人心中,天无二日,库纳耶夫才是哈萨克斯坦唯一的太阳。至于新来的那个莫斯科佬,不好意思您哪位?领导我们您也配?

  2012年哈萨克斯坦发行的纪念库纳耶夫诞辰邮票

  更绝妙的是,戈地图派来的这个外人实在是太外了,外到就连一桶石油都比他更哈萨克。

  戈尔巴乔夫任命的哈萨克第一书记,名叫根纳季·科尔宾(请注意区分他和那个工党的科尔宾)。

  作为新任的哈萨克领导人,科尔宾的哈语词汇量为0,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经验同样也是0。他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戈尔巴乔夫的无上忠诚。

  所以,这个任命一下达,包括纳扎尔巴耶夫在内的所有哈萨克人都感觉,自己是被当猴耍了。

  上任第一天,科尔宾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86年12月17日,群众们聚集在阿拉木图的勃列日涅夫广场,举行抗议新领导人的示威活动。和今年的情况一样,抗议逐渐变成了大规模骚乱。

  为平息混乱,纳扎尔巴耶夫亲临一线,打算与示威人群开展一些良性互动。

  从马克龙挨耳光的经验来看,这种自以为是的亲民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

  果然,在发表讲话时,纳扎尔巴耶夫被抗议者的一块石头砸中。石头击中了麦克风,从扬声器反弹到他脸上,使纳扎尔巴耶夫惨遭破相。

  骚乱平息后,科尔宾成了全哈萨克最可怜的人。

  他想做很多事情,也发布过很多命令。结果却是做啥啥失败,干啥啥不成。唯一的成绩是,他成了当地政治笑话的主人公。

  1989年5月,克里姆林宫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给科尔宾安排了个闲职,一纸调令把他召回了莫斯科。

  现在,哈萨克领导人的位置空出来了。那么,谁能填补这个空缺呢?

  在科尔宾走后一个月,哈萨克斯坦举行了选举。纳扎尔巴耶夫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胜利,成为了哈萨克斯坦的第一书记。

  现在,属于纳扎尔巴耶夫的时代,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到来了。

  49岁的他,终于接过了库大汗的衣钵,终于爬上了哈萨克斯坦的权力之巅。

  理想的光辉已从他身上慢慢褪去,而一顶可汗的毡帽正渐渐出现在他的头上。

  此时,距离他祖国的分裂,只有不到三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7 15:06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