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00|回复: 0

云石:2022:形势严峻,但希望就在更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年底了。从做这个号开始,每到岁末年终,我都会写一篇年终回顾,谈谈个人心路。但这一次,我想改成新年展望,而且内容上,也不再扯自己的的这点小心思,而是说说对接下来一年大势方向的看法。

  在过去的一年里,可能绝大部分人的日子都不那么好过,除了疫情的突袭式反复,更让大家忧心的,恐怕还是荷包的缩水——这一年中,许多职场人经历了降薪、裁员甚至整个行业的衰退乃至覆没;生意人也被消费的萎靡折腾的七荤八素;甚至号称旱涝保收的体制内,很多人的绩效和奖金也在这一年中被大幅削减甚至取消。

  这无疑是让人很沮丧的。不过其实这一切在年初时就已经显露端倪——当时民间和外界普遍预期今年GDP增速在8个点甚至更多,但中央却出人意料的只将目标增速定在了区区6个点。当时很多人将其解释为中央担心疫情反复和海外形势冲击的谨慎和保守;但后来的经历,却证明了这其实并不是主因,真正的逻辑,是中央要借此契机,进行一场经济结构调整,和部分产业和产能的清退。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房地产的出清,看到了互联网的整顿,看到了教培的覆没,看到了薇娅13.41亿补税罚款和网红的大补税——总而言之,资本在这一年里,遭受了过去20年前所未有的强监管和整顿。

  强监管自然会在短期内影响经济——这就可以理解今年市场的萧条。但这也让一些人对明年有所期待——既然今年的紧张,主要是政府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意为之;那随着调整的告一段落,随着资本垄断的破除,和共同富裕理念下社会资源的合理化再分配,明年的市场环境想比会有一个好转。

  不过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浇一盆冷水——明年的市场环境,恐怕比今年还要严峻。

  抛开疫情这个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仅从可确定性的部分来看,明年的经济,依然会面临巨大的内外双重压力:

  外部,美国即将收水加息。过去十几年,尤其是疫情这两年来的疯狂放水,已经让美国的股市泡沫和联邦债务飚到天际,也已经越来越逼近美国金融体系承受力的极限。所以,无论美国是否准备好,明年都将开始加息,而以美国的经济形势,随着加息周期开启,快则明年、慢则后年,必然引发股房债三杀,进而戳破泡沫,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降临。

  当然,对经济危机后如何收场这件事,无论中美都已经有了应对预案——美国势必会借美元潮汐之势收割全球,割它人的肉,补自己的疮;而中国更是准备多时,届时不仅要阻止美国收割自己,还要趁这个机会冲出海外——阻滞美国收割世界成效的同时,大力助推自己的海外影响力拓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

  但这都是经济危机以后的事了。无论最后中国的战略效果能有多好,但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全球经济危机到来的这个阶段,哪怕中国准备的再充分,也是绝无可能独善其身的——虽然中国可以凭着这两年的调整、克制和政策储备进行有效对冲,但这种对冲,最多只能滞缓,而绝无可能完全熨平这种美国掀起的全球性经济剧烈波动。

  这是外部的大环境。而从内部来说,虽然共同富裕的启动,给我们的经济的未来重新带来希望,但这种财富再分配,终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要想摆脱这种颓势,最终还是得靠财富增量的创造——也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但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并非一日之功。至少在短期内,我们看不到明显成效,收获不到回报的——不仅没有收获,在此期间我们还要将大量的钱砸进去。这意味着今年经济结构调整挤出的利益,很大程度并不会直接注入社会经济循环,而是要拿来投入科创和产业升级的大坑中——虽然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是正确的,是长远发展之道;但也意味着,短期内,市场并不能从这一轮财富再分配中获益太多。反而还要因此承受结构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

  外部和内部的双重作用力汇聚在同一时间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动能青黄不接的当口——旧动能渐竭,新动能未起,外部惊涛骇浪又将来袭。这种情况下,明年甚至后年的形势,恐怕会比今年还要艰难!

  这就是我对明年市场形势的一个宏观预判。虽然按理说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似乎应该乐观。但严峻的形势,容不得我们懈怠。

  所以,大家还是未雨绸缪,做好过冬的准备吧——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这个小周期内,我们必须要咬紧牙关。

  那么,这牙要咬到什么时候?

  我个人的估计,应该是2025年左右。

  宏观上来说,我们早已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虽然因为外部因素,现在明面上直接提的少了,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废止,相反还有加速。

  而具体到微观层面,按照之前定下的国家战略,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应达到70%——芯片是我国进口的最大单项,一年需花费3000亿美金。如果芯片自给率达标,则差不多能减少近一半的外部购芯支出;

  至于进口排名第二,每年需耗费2000亿美元的原油——考虑到光伏储能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今年新能源车的超预期增速,到2025年,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完全可以上一个大台阶;单就小型乘用车市场来说,2025年时达到30%—40%的市场份额是可以期待的。而这一块大市场,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来看,除了特斯拉,基本上不再有其他有实力的外部品牌竞争者——这不仅意味着外购原油支出会逐渐降低,汽车这个国家支柱产业也会伴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由外资车厂主导,转变为国货占据主流——这都会将大量财富留在国内,并培育出一大串的自主新产业链。如果再考虑到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综合优势,它对化石能源体系的替代,不仅能大幅压低相关产业因大量进口导致的财富外流,还可以大举外销,通过海外市场为我们创造巨大的财富增量。这一减一出,又意味着国家财富总量,会因此上一个台阶。

  这是核心产业部分。而在非核心的普通产业方面,伴随着洋文化的式微和崇洋媚外风潮的消退,产品力上跟国货其实并无实质差距(本来就是中国代工),主要凭借文化溢价在中国大发横财的各路洋品牌,将逐渐被国货逐渐取代。同时,只要中国如预期的渡过这场经济危机并引领全球反弹,中国海外影响力必然上一个台阶,届时相当一部分洋品牌的海外市场,也会被国货占领——这都意味着财富从流出到流入的转换。

  这就是中国未来增量财富的来源。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竞争,要想中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就得打造经济内循环——把原先由西方,尤其是美国拿走的那部分财富留下来;就得冲到海外,把原属于西方和美国的部分市场挖过来。我们这几年的疯狂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投入,在疫情全球大放水环境中的自我克制,宁可承受一定程度增速下滑,也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决断,都是为了在未来,实现这种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促的新经济格局;为了确保我们未来十多年时间里,哪怕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没有爆发,我们中国依然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动能。

  而从规划来看,2025年,就是初步实现这种战略格局的时间节点。而纵观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宏观战略规划,基本上都是超前完成,少有失期;而从现实环境来看,无论是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态势,还是外部大环境的波动变化,大致也都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在前进。所以,2025,完全可以期待,可以作为中国新一轮财富增量爆发的开端。

  所以,未来几年,形势是严峻的。但我们也不必丧气——至少,我们还有希望,这个希望还不小。而纵观全球,除了中国,以及有可能坐上中国顺风车的部分国家有可能走出危机,甚至迎来新机遇;其他的90%的国家——包括欧美日韩这帮发达国家,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爆发之前,都已经丧失了更进一步的空间,甚至在接下来的经济危机和长期滞胀环境中,面临极大的下滑甚至坠落风险。

  综上所述,大家还是坦然面对吧。2022,乃至再后面两年,可能会有一些经济对冲带来的结构性反弹,但整体经济大环境,恐怕难以短期内反转。建议大家摆正心态,如果你就是个普通人的话,那请谨慎创业,有稳定工作的不要轻易辞职,没工作的在找工作时尽量求稳,保证自己的现金流,合理规划自己和家庭的各项开支,以便安然无恙的熬过这个不算短,但也不算太漫长的寒冬。

  当然,如果你确实有能力,也有想法、有资本的话,也可以趁此机会充实自己;甚至找准时机,做一些投入不大,但意义深远的前期部署——毕竟我们国家还有增量,等2025新世界来临,这个冬天用较小花费埋下的伏笔,虽然当时不赚钱甚至略亏,但后面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第一时间捕捉增量,揽获新机遇的战略契机——当然,前提是你得先保证你熬过这个冬天,不倒在黎明之前!

  这就是在2021年末,2022年初,云石君想说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最后,大家新年快乐!2022,纵不飞黄腾达,但仍平安健康!这就是云石君的祝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0: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