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0|回复: 0

周德武:2021年:疫苗奇迹没有出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7: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6日,美国国会山暴乱震惊世界。

  导言:2021年的世界充满了魔幻与混乱。1月6日美国国会山出现暴动,世界“民主灯塔”轰然倒下。拜登上任后高喊“美国回来了”,结果在阿富汗,全世界惊讶地看到“美国回家了”。这一年,默克尔宣布退休,欧盟领导人米歇尔说,“欧洲舞台没有了你,就像巴黎没有了艾菲尔铁塔。”叱咤德国乃至欧洲政坛16年的“铁娘子”的离去,让人们对欧洲这艘大船的航向多了几分担心。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中亚诸国虽建起了“突厥国家联盟”,但奥斯曼帝国的落日余晖难以成为明天的光亮,里拉“跌跌”不止大大挫伤了政治强人的雄心。从年初的“德尔塔”到年尾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快速进化,尽管人类有了新冠疫苗,但死去的人比2020年还要多,世界不得不学会“与病毒共存”。疫情扰乱了全球生产与供应链,通货膨胀也跟着凑热闹。西方大国通过价值观联盟“抱团取暖”,在最该团结应对的领域却各自为战,任新冠泛滥,这是时代的悲剧,凸显了全球公共卫生政策的失败。

  一、2021年全球抗疫考验人的耐心

  2021年的世界被新冠病毒反复折磨,也把人类的耐心撑到了极限。截至2021年12月底,新冠疫情已经夺去了540余万人的生命,而其中一部分人本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改变其生命轨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奇迹并没有发生。有的人一直渴望得到疫苗终未如愿;有的人拒绝唾手可得的疫苗、悔之晚矣!“疫苗民族主义”拉大了“疫苗鸿沟”,这既是贫富差距的自然延伸,也是人为竖立的障碍,同时把发达国家的自私自利彻底示众。在反疫苗组织的强大攻势面前,世界绝大部分人选择与科学同路,积极接种,这让2021年的世界变得不那么绝望;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与愚昧并行,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机会。仅以美国为例,美国80余万死亡者之中,75%的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相信人们自有判断。

  2021年11月,《牛津词典》将疫苗(Vax)作为年度热词,算是对2021年的世界作了最直接的诠释。新冠疫苗的研发与时间赛跑,人类在短短的10个月间,就把新冠疫苗推向了市场,不能不说是医学的奇迹。当2021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全世界期待新冠疫苗能够让人类快速告别疫情,但是这一次我们并没有那么幸运。新冠疫苗的功能在防止相互传染方面并没有想像的神奇,“疫苗逃逸”现象比比皆是,即使疫苗接种率高达80%以上的国家,依然回不到常态。欧洲国家的接种率居于世界前列,但2021年的最后一季再次成为疫情的“震中”。圣诞节这一周,美国每天的感染人数高达50万,法国突破20万,英国也高达12万以上,发达国家正以这种速度实现“群体免疫”,社会达尔文主义再次盛行于西方世界,把中国人看得目瞪口呆。

  在新冠大流行面前,没有人是安全的,除非世界上最短的木板被补齐。这浅显的道理,即使疫情暴发已历经两年,但人类的认识依然浅薄。抗疫既是国内事务,更是一项跨国性的国际事务,国家有边界,但病毒无国界,成员国各自为政,注定要将这场人间悲剧人为地放大。广大非洲国家的接种率目前仍是个位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1年夏天警告,“富裕国家不愿广泛分享疫苗,一旦出现危险的变异,疫情将会反弹。”这位非洲兄弟一语成谶。

  ▲5月13日,印度一处火葬场内,家属掩面哭泣。

  从年初在印度肆虐的“德尔塔”到岁末年尾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已经进化了几个层级。从南非11月下旬报告第一宗病例,奥密克戎到如今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毒株,仅仅耗时一个月。纵然美国舆论对南非的“透明度”大加赞扬,但并不能阻挡奥密克戎向世界其他地区的蔓延,人类的警觉永远赶不上病毒的狡猾,无论是武汉向世卫组织报告第一例患者,还是不知不觉中、德尔塔变种袭击印度,抑或是南部非洲这次 “吹哨”,都在揭示同一个道理:病毒不分国别,它是全球共同的灾难,相互指责和妖魔化对方无济于事,只有世界团结起来共同抗疫,我们才能早一点走出新冠的阴霾。

  2021年,中国疫苗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极不公正的待遇,中国疫苗“低效论”时不时成为其热炒的话题,好在非洲的塞舌尔、巴西塞拉纳小镇、以及整个智利,都在为中国疫苗的效力做免费广告,在现实世界中,中国疫苗在防止重症和死亡方面并不输给欧美。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疫苗,2021年想从欧美国家获得施舍无异于与虎谋皮。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中国采取了“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虽个别城市不时有零星的封城措施,但总体上整个社会相对安全,从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中国除了向世界出口及供应了数百亿计口罩、防护服及呼吸机之外,还向世界供应了20亿剂新冠疫苗,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牢固地位。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背后是绿色产业链

  2021年是普通人上太空最多的一年,世界首富们争相去太空过了一把瘾,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昂贵的太空探索正变成“常态化”的旅游,马斯克掌控的卫星充斥太空轨道,可能制造的太空垃圾让世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从地面上的电动车到太空中的星链,马斯克的手伸得实在太长,俨然成为“宇宙中心”,他的一句话甚至能影响股票市场,从虚拟货币到自家的股票。马斯克拥有如此大的能量,成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也在意料之中。

  科学的进步会让人类变得傲慢和自负,但小小的新冠病毒搞得人类面目全非,这是对人类自信心的一次重击。也许我们会嘲笑103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那次瘟疫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数千万人丧生。而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数十个国家卷入,“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争霸战,让世界陷入了逢强必霸、逢霸必战的怪圈,1600余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瘟疫与战争是消灭人口最快捷的方式,马尔萨斯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让西方列强陷入了对新制度的恐慌之中,加上瘟疫的蔓延,让他们草草地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不期而至的大流感“拯救”了欧洲、拯救了世界。而100多年之后的2021年,主义之争、瘟疫之患再次摆到了台面,战争的话题再起,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美国战略学家基辛格在过去一段时期里,对人类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给予了多次警告。新冠疫情的暴发不断地告诫我们,大国不要彼此为敌,大家同处一个战壕,气候变化、瘟疫才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所谓的“世界领袖”不在抗疫问题上搞全球统一战线,却把心思花在建立所谓排他性的价值观联盟,老天爷不惩罚人类,还能惩罚谁呢?一些战略学家早就警告,美国在21世纪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把敌人搞错。

  ▲10月28日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大会前,民众在场外呼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暖化。

  2021年的频繁灾难再次教会人类要对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得克萨斯州的一场罕见暴风雪让那里的电网瘫痪。北极与南极圈在这一年测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冰盖在迅速融化、冰山在倒塌;从中国的河南、山西到欧洲的许多城市,一夜之间的倾盆大雨让城乡的排水系统捉襟见肘,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地球温度的升高。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总算给地球装了一个“温控器”,各国对碳排放作出了承诺,希望能将地球升温的幅度控制在1.5℃以内。这个宣言能落到实处吗?许多国家对此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2021年的脸书公司干脆不要“脸”了,公司改名为META,誓言进军“元宇宙”。元宇宙的虚虚实实,让人类在虚与实的切换中有了更多沉浸式的体验,但支撑这一切的基础还是人工智能、5G、大数据以及脑控技术,而芯片则处于这些领域的核心地位,其战略性可见一斑。

  地球温度的升高,带火了碳中和概念。气候变化问题的背后是绿色产业链。正像人类的进化一样,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进而发展到铁器、煤炭、石油时代,并不是这些东西变得稀有了,而是被更先进的能源和生产工具所取代。无处不在的风、光则大显身手,连大多数人讨厌的二氧化碳也被西方捣鼓成了货币,成了一个可以买卖的指标。碳货币的到来,会不会让美元失去定价的锚?

  三、中美竞争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

  ▲3月,中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高层对话现场。

  2021年美国选民送走了特朗普、迎来了拜登总统。拜登在宣誓就职的前一天,亲自到林肯纪念堂悼念因新冠逝去的40万亡灵,他发誓把战胜疫情作为他上任后的第一项任务。然而,在拜登的任上,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比特朗普时期还要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疫苗接种已经一年,为什么美国的死亡人数不减反增呢?生命之逝与制度之失的争论还在持续,“威权国家”在新冠疫情面前并不都是赢家,只有中国独树一帜,独撑一方。拜登来自民主党,向来以意识形态挂帅,2021年底还搞了个“民主峰会”,在自家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的大背景下,这场峰会究竟是给自家人照照镜子还是把美国当成世界的样板加以推销?

  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拜登的支持率也从上任之初的56%,下降到现在的43%左右,如此低的支持率也把拜登与特朗普划到了同类。2021年,民主党参议员曼钦赚足了世界的眼球,其“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分量甚至超过了拜登,以致美国主流报刊称其为 “曼钦总统”,以讥讽拜登的领导力不足。圣诞节前夕,白宫迎来了一只新牧羊犬,取名为“司令”,一些网友就此评论道,全美最缺的是真正领导力,而不是这只任人差遣的假“司令”。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人对拜登上任寄予的最大希望。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从两国领导人年初的春节通话到年底的视频会晤,中美关系迈出了融冰的一小步。以2021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为标志,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从被动防守转为局部进攻。

  平心而论,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好过特朗普时期,但总体上仍在低谷徘徊。中美双方在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艰难前行。中美高层之间的接触明显增多,与2020年仅有一次的夏威夷会晤相比有了较大改观。中国数十万留学生得以重返美国校园;中美两国的常驻记者可以不用担心被驱逐出境;孟晚舟回到了阔别三年的祖国;2021年的中美双边贸易额可望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纪录,让中美经济“脱钩”之说不攻自破。拜登上台之初抛出了对华竞争、合作与对抗的3C政策,年底不得不向中国承诺:不对华搞新冷战、不以推翻中国制度为目标、不以同盟形式对华进行遏制。美国新“三不”承诺能有多少可信成分,大多数中国人表示怀疑。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时期 “自由落体”,并呈现出巨大的惯性,在对华强硬成为两党共识的前提下,不可能指望中美关系迅速得到改善,人们显然高估了拜登拨乱反正的决心。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在拜登这一届政府中早已融为一体。把外衣当内衣穿,把内衣当外衣穿已是常态。中国成为美国一切国内问题的挡箭牌,以牺牲中美关系换取党派利益,既体现了拜登的政治算计,也符合美国当下的政治大环境,于是中美关系在其内在的逻辑中不断强化和演绎。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从前成了一种怀念。两国关系深陷“战略对抗”的泥潭,这是时代的不幸。无法想像,今后还有什么巨大的战略牵引力能把严重受损的中美关系从泥潭中拖出?按理说,共同抗击世纪性瘟疫算一个,但遗憾的是这个机会之窗正在关上。2021年中美关系以这样的方式收场,多少有点残酷和悲怆,且行且珍惜吧!

  谢谢各位读者过去一年对“公评世界”公号的关注。如果想在第一时间获得及时的推送,请您点击下方的“在看”。祝大家2022年一切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1 06:06 , Processed in 0.1250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