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85|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1-2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9 2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7日,星期五,2021年第226期

  【话题】中俄元首视频会晤24小时后,西方对俄罗斯让步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西方对俄罗斯让步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1、伊朗再次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核设施内安装监控设备或说明西方对俄罗斯的确做出了某种让步。

  2、中俄元首视频会晤24小时后,西方对俄罗斯让步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相继出现了,20年内乌克兰无法加入北约、英国表态无意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等对俄方有利的消息。

  3、西方目前总体上对国际社会仍在传统安全层面保持“高度对抗”,在非传统安全层面保持“相对缓和”。这一点,落在西方层面,更多体现在欧盟方面;落在美国层面,更多体现在美国的经济方面。

  4、奥地利就“北溪2”会按时开通的说法虽然传递出西方打算对俄罗斯让步之意,但更多是对俄罗斯的试探。当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结束后,面对战略互信再次加深的中俄(比如出现了类似,经蒙古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即将在近期准备完毕的消息),西方不得不更多的表现出对俄罗斯准备让步的姿态。

  ●“相对缓和”与“高度对抗”是西方仍打算从实力的角度与国际社会讲话的“一枚硬币的两面”

  1、西方仍在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处理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双边关系。

  2、所谓“惯性思维”的核心就在于,西方仍试图从实力的角度与国际社会讲话,仍然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追逐之心。

  3、所以,无论传统安全层面“高度对抗”也好,非传统安全层面“相对缓和”也好,只是西方执行这种“惯性思维”的手段,而非目的。

  4、西方既害怕局面失控导致的金融维稳“秒崩”,又不愿意(也不敢)在国际社会最为关切的方面让步,比如非传统安全层面的实质性让步之于俄罗斯,传统安全层面的实质性让步之于中国。所以始终处于“决策难产”状态(效果客观上等同于“河渡人”)。

  ●中俄继续相互战略策应的一个延续

  1、近期有关中俄经济互补相关的消息十分密集,无论是能源合作,经贸合作还是两国双边贸易量。

  2、在传统安全层面,俄罗斯绕日巡逻路线被披露,中国海警再巡钓鱼岛,都对日本和西太发出强烈警告,西方胆敢轻举妄动,中俄就顺势“替天行道”。

  ●西方不敢轻易实质性让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队伍难带”!

  1、岸田文雄也是在利用安倍的狂言在西方与国际社会之间两边要价(投机、两边捞好处)。此外,岸田推迟访美也与RCEP有关(害怕美国借机阻挠),顺便观察中俄北京冬奥会期间线下会谈的结果。总而言之,日本“最后一次战略投机之心”可谓空前明显。

  2、布林肯访问东南亚气氛似乎不对,于是只能中途中断返回,以“拖病”为由给自己下台阶(类似上次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失败的越南之行)。

  3、中老铁路的“实”与美国政客的“空”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的综合实力下降的太多。

  4、柬埔寨新修高铁,从波比到金边,与泰国接轨,向北则与万象直线相连。越南就此被彻底边缘化,如果越南想要“亡羊补牢”只能横向与老挝高铁打通。

  【话题】为什么德国车企对中国越来越依赖?

  (1)澳大利亚也在紧张盯RCEP进行“曲线救国”(在日本,东南亚国家注册公司)。澳大利亚明知空客与波音的竞争关系,却还购买空客飞机,显然有警告美国不要干预澳大利亚加入RCEP之意,这“奴才”开始和“主子”开始谈条件,也是美国的悲哀。

  (2)中国“拉闸限电”(不单纯是市场行为,与人民币走高不同),韩国,澳大利亚却严重缺少车用尿素,因为两国的车用尿素80%到90%由中国生产。这也是西方经济对中国依赖性远高于中国的原因。

  (3)德国汽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也是技术领先者,所以对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个国家是绕不开的”。

  (4)德国专家对德国车企比以往更依赖中国的认识,首先验证了,因为贸易战、疫情,全球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在向中国集中,尤其是高端品牌和关键零部件;其次验证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未来汽车产业,离开中国、离开中国市场必然落后和死掉。

  【话题】中日政府对GDP数据态度对比

  (1)中国GDP经过调整(政府部门主动调整,减少2400亿),但仍然比去年有所增张。

  (2)日本则在瞒报GDP,要不是媒体报道,世界都被蒙在鼓里。

  (3)对日本而言,如果GDP增长率小于利率,那金融游戏就不能持续(那意味借债永远无法还上),这恐怕是日本政府层面瞒报GDP的主要原因。

  (4)我们等着美国,欧洲GDP造假的曝光。

  (5)某些层面,日本的金融游戏玩的比美国还要疯狂。日本GDP几十年来都在5万亿上下,这里面有多少水分?细思极恐。

  印钞需要经济数据支持,所以GDP数据需要造假,而日本GDP造假或只是西方经济水平真相的冰山一角。

  【话题】中国前11个月吸收外资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1)这种外资利用是用于实体生产,而非热钱,其是可以带动就业,这是我们最需要的,且创历史新高。中国目前在中部地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所以这种投资是真实的。

  (2)世界的供应链总体在混乱,但中国的供应链却在不断完善。

  (3)中国疫情期间一些传统产业损失确实很大,如餐饮、服装、旅游等,但中国的新产业,高科技产业也在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应用等,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转型过程。

  【话题】郭树清在2018年6月发出的警告应验了

  (1)华夏幸福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7%到10%。

  (2)早在2018年6月14日,郭树清就明确指出,理财收益率超过6%,投资者要打个问号;收益率超过8%、9%,投资者要极其小心;如果收益率超过10%,投资者就要做好随时准备损失全部本金的心理准备。现在,华夏幸福报案了,境外理财资金相关对接人失联了,郭树清的警告应验了。

  (3)垃圾资产或毒资产有个最突出特征就是收益率极高。

  (4)东方时事解读早就做出过相关评论,国外的金融巨鳄(西方资本)原本就有计划,将垃圾资产、毒资产进行各种包装,通过国内的某些无良机构转卖给中国百姓。

  (5)这种所谓的境外理财项目,本质就是旁氏骗局。典型案例的主角之一麦道夫,本质就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传销”头子。

  (6)中国也曾有过类似的故事发生,比如当年“月饼券”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0 23:4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