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4|回复: 0

智先生:一支红粉笔,写不尽乡村教育梦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7 2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壹

  我的朋友大李,大学毕业那年本来签下不错的工作,却因为看到一部乡村教育支教宣传片,跑去了怒江边上的少数民族村子,当了小学老师。

  「那些孩子的眼神我看了心里难受,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我没什么高尚的想法,我就是觉得我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年后,他考了教资,从支教志愿者成为了当地小学的正式老师。

  从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大都市,到云雾苍苍山高水远的小村庄,他走上三尺讲台,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从此,一支红粉笔将他的人生画出截然不同的轨迹。

  虽然他经常自嘲自己现在土气落伍了,但每次聊天,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这里条件没有以前好是肯定的,也有很多受罪的事,但是学生摘几把野花,拿个罐头瓶子插着放到我桌上,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他是中国乡村教师的三百万分之一。

  贰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人口红利。

  我们习惯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习惯了存在多年的人口红利,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仔细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巨大的人口体量,只有受过教育,才是红利,否则只是负担。

  现代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必须要接受过基础教育才行,工人识字,有基础的逻辑理解能力,才能操作机器。而现代社会的文盲人口,只能创造极低的社会价值,基本属于社会负担。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让世界称羡的高素质劳动力,离不开多年来排除万难坚持的义务教育。

  能识字算数,敬畏法律,勤恳向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素养,再乘以中国的人口数量,是一项了不起成就:2021年,有十四亿的中国,文盲率仅2.67%。

  追溯源头,经济的参天大树,由乡村教师播种。从扫盲班的热心志愿党员到留在乡下的知青,从民办代课教师到定向师范生……

  一代代身份背景各异的乡村教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重塑乡土中国,托起一个崭新国家的根基。

  叁

  中国人不信宿命天定,自陈涉大泽乡振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改变命运的期冀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是阶层流动最重要的一架梯子,这个规律自隋唐开启科举取士以来,一直没有改变。

  很多人说,今天寒门再难出贵子,对乡村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教育,已经意义不大了。

  确实,社会没有绝对公平,能成为寒门贵子,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齐配,堪称真正的人中龙凤。

  可这个世界并不只需要精英。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让他们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贫农的孩子能通过教育找一份有技能的工作,这在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是奇迹,在当今的中国却司空见惯,正是得益于中国的乡村基础教育。

  更重要的是,教育从文化上改变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里,花是怎么开的,云是怎么流动的,别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我们这里的很多孩子,上完义务教育后留在家里,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就在家里娶个媳妇生活了,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受到的教育,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

  今年41岁的其梅老师,在西藏日喀则市的甲措雄乡中心小学任教。在她看来,学生即使没有实现阶层跃迁,接受教育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现在不管你在家干点什么,没有文化都是不行。」

  从小立志做老师的她,担任乡村小学汉语和综合教师已经18年了,见证了西藏基础教育的物质飞跃。

  「一开始条件很差很差的,不通电,电灯都没有,都是靠太阳能。现在条件好了,电子白板,多媒体两年前都安上了,暖气设备今年安上了,教师宿舍也安上了,我们心里都觉得特别温暖。」

  无论物质条件如何,其梅老师尽全力托举起孩子的未来,始终如一。

  这些年,她一共输送了12名小学毕业生到内地的西藏班,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截然不同的前途,对偏远的乡村小学来说,更是了不起的成绩。

  「今年四个班级,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往年考上去的也有几个,但是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他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是家庭特别困难,我们老师一起努力,将他输送到内地学校了。」

  让其梅老师引以为傲的孩子,叫丹增伦珠。他从小父母离异,又都有了新的家庭,父母都不管他,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丹增伦珠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忙碌之余会主动看课外角图书。老师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好苗子,着力培养他。

  他的藏文有些薄弱,于是其梅老师和藏文老师协商,给他补课,密切关注他的功课进展。终于,他没有辜负老师们期望,考上了西安一所名校的西藏班。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其梅老师也为丹增伦珠考虑得很长远:

  「"我想着他以后上高中上大学,也需要学费,我们去学校,村镇,派出所给他开贫困证明,到他基础档案里贴了贫困证明,给他以后都准备好了。」

  孩子的心是纯粹洁净的,得到的爱,他都放在心里。丹增伦珠是一个羞涩固执的孩子,不善言辞,却回报给其梅老师最大的感动。

  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孩子没有完成事先布置的作文,其梅老师佯装生气,你们这样子,今天开始我不带你们班的语文课了。

  平时沉默的丹增伦珠跑上来,抱住老师,哭着说:「老师求你别这样,一直当我们的语文老师吧!」

  「平时他看着根本就不像这样(感情外露)的学生,他性格很固执的。看到他这样,我偷偷地流下了眼泪。」

  其梅老师没想到自己在丹增伦珠的心里如此重要,那一刻,她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孩子金子般无邪的心。

  丹增伦珠是「其梅妈妈」无数个孩子的缩影。

  平日里,其梅老师总是自掏腰包买尺子,橡皮等文具奖励孩子们,教育他们不要乱吃外面的火腿肠,方便面,辣条,少喝碳酸饮料。还会自己做一些甜茶,分给孩子们解馋。在孩子们心里,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妈妈没有什么区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任教十八年,其梅老师每天起床时天还没亮,便照料学生的生活点滴,送学生看病,日夜为学生操劳,收获的感动也如高原上夜空里的繁星,缀满了她日常生活。

  「能看出来学生特别喜欢我,有些学生真的特别可爱。」

  每次上课前,总有孩子把其梅老师的杯子倒满开水,放在课桌上;

  手机,充电器,手套等小物件落在教室里,孩子们总是第一时间给送回来;

  办公室门口的垃圾桶永远干干净净的,因为孩子们一旦发现有垃圾就会去倒掉;

  办公桌上经常有孩子送来的面包,水果等小零食,尽管其梅老师再三强调"老师不会吃你们的零食",让孩子们拿回去……

  「我觉得很幸福,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没有那种无聊的日子。」

  改完期末考试的卷子,其梅老师还要和毕业多年的学生相约去茶馆叙旧。

  学生们回来探望她,她的开心溢于言表:「作为乡村教师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感到很荣幸,我真的非常自豪。」

  年仅27岁,教龄五年的罗布加层老师,有着和其梅老师一样的感受。

  他的第一批学生已经上初中了,在他去中学校园踢球的时候,会特意过来问候老师,跟他玩笑打闹。

  「这时候心里感到特别舒服,因为学生记挂着你,觉得很感动嘛。」

  罗布加层老师大学选择了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就在西藏日喀则岗巴县直克乡小学教美术。

  这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教师短缺,他还兼任藏文老师、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宫美术辅导员、班主任等多项职务。

  环境的艰苦,苦不到罗布加层老师的心里。

  他风趣,幽默,经常带孩子们到室外写生,孩子们喜欢围着他说笑打闹。

  刚来的时候,跟孩子们还有语言障碍,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话,但心和心的距离,依然被真诚慢慢拉近。

  「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都像朋友一样,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时间过得也比较快。」

  罗布加层老师把这种快乐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家境贫困的白马央增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书,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交道。罗布加层老师一眼就注意到了他。

  「我看着他,看起来感觉很不舒服,我想改变他,让他快乐一点。」

  于是,罗布加层老师经常刻意地靠近白马央增,逗他开心,让他上课起来回答问题,号召别的孩子主动去找他玩,和他交朋友。

  渐渐地,白马央增心里的坚冰融化,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开朗,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身为班主任,除了学习,罗布加层老师要照管的事情还有很多。

  岗巴县地处喜马拉雅山麓,天气恶劣,学生三天两头感冒生病。一旦有孩子生病,就要立马送到医院,为了不耽误孩子上课,罗布加层老师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还经常垫付医药费。

  藏族孩子常见的高原红,罗布加层老师也挂念在心里: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一些但是家长有点不管,他们那个脸上,连擦脸的都没有,脸上脱皮,我就给他们提供一些擦脸油,督促他们擦脸。」

  提起自己为学生做的事情,罗布加层老师有点不好意思:「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嘛。」

  今年才27岁的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

  「五年来,一直没有开展过我们的大型作品展览,这是我最遗憾的事,后面我必须要做这个。」

  罗布加层老师热爱绘画,他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也希望孩子们能在日常生活之外,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多一条出路。

  「我一直跟他们说,你们必须保存那些画,在画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到中学时候看到自己的作品,这就是你们小学阶段的一种回忆。」

  「或者你到了高中大学,出路这一块,学习不好,艺术好的话,也是一个出路。我还是希望学生各方面都要发展。」

  「我希望五年以后,在县里准备自己的个人展览,和学生的作品,一半一半。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希望。」

  抱着这样的信念,罗布加层老师从素描,线条开始,教学生们打好基础,一直在做准备,把学生的作品贴在教室墙上,自己也利用所有课余时间进行绘画创作。

  谈及未来,他说自己会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的画画和学生们,已经融合在一起。」

  肆

  像其梅老师,罗布加层老师这样的理想主义践行者,散落在大山深处,边陲小村,像满天星辰,照亮了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夜空。

  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

  雪佛兰秉持造车育人,回报社会的价值观,从2006年启动红粉笔教育计划至今,已经连结了超过1200名志愿者,用都市白领的眼界,为129所乡村小学的39000多名学生打开了山外的视界。

  公益,最大的创新就是坚持。做一次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直做好事。而雪佛兰做乡村教育公益已经十五年了。

  在十五周年之际,红粉笔计划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关注扶持乡村教师。

  2021年4月2日,上汽通用汽车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了「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

  这个项目基于「雪佛兰·红粉笔计划」升级打造,聚焦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扶持和鼓励长期扎根乡村,从事一线乡村儿童教育的「未来造梦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的孩子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个志愿者可能来了又走,但一个乡村老师却可以影响改变几代当地人。授人以渔,才是长远之计。

  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从这样的观念出发,汇聚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套线上素质教育示范课程,帮助乡村教师因地制宜开展美术、音乐、体育等素质课程教学。

  同时,还联动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的平台资源,组织乡村教师暑期培训营,邀请国内一线教育专家、专业教学机构与乡村教师面对面授课并答疑解惑。

  其梅老师和罗布加层老师正是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的受益者。

  其梅老师汉语很好,她学习了素质教育课程之后,翻译给学校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向大家传授儿童美育的教学心理,美术音乐基础知识,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多。

  她很渴望疫情过后,能亲自去上海参加培训营,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我从来没来过上海,特别想来上海,那个培训的话我希望不要取消,好吗?不管是哪个时候,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什么时候都可以,我们乡村教师很不容拿到这种培训名额,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可以去。」

  罗布加层老师在红粉笔的素质教育课程中坚定了自己的教学路线:

  学生喜欢学习动漫画法,但他认为应该从素描、线条开始打好基础。他曾经一度困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

  直到红粉笔提供的课程里,专家也认为应该先打好基础,解开了他的疑惑。

  「对我的业务学习很有帮助,补足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希望还能参加第二次培训。」

  今年的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评选聚焦在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及新疆的边陲地区,其梅老师和罗布加层老师都是从西藏地区评选出来的「十大最美造梦师」之一。

  在最边远的地方,有孩子们最需要的人。

  他们点亮了孩子们的梦,而雪佛兰送出的一支红粉笔,点亮了他们的梦。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扎根在边陲的乡村教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人。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一样的公益,让乡村教师知道,在扎根乡村,回报祖国的路上,他们并不孤单,有许多力量,许多温暖,在与他们一同前行,照亮前方漫漫长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 10:09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