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54|回复: 0

环球科学:90%的感染者在1年内死亡,朊病毒的致病机制被破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3 1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病毒学 ·

  90%的感染者在一年内死亡,朊病毒的致病机制被破解

  朊病毒在人神经元的轴突中富集。(图片来源:Adriaan Verhelle and Yin Wu (Scripps Research))

  朊病毒(PrP)是一种亚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它和病毒、细菌一样能感染人和动物。PrP在进入人和动物的大脑后,会使得与其相似的蛋白质错误折叠并形成聚集体,导致克-雅病(人患病)和牛海绵状脑病(也称疯牛病)等。这类疾病会导致精神错乱,运动失调等,在感染1年后,约90%的人和动物都会死亡,目前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一篇新发表于《科学·前沿》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由朊病毒组成的聚集体,能进入并摧毁神经元的轴突,进而杀死神经元,导致大脑功能逐渐丧失。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能清除其胞体周围的有害蛋白,但对于轴突区域却无能为力。他们发现4种蛋白质,分别是Arl8、kinesin-1、Vps41和SKIP参与了将PrP包裹、运输到神经元轴突内部,并促使PrP形成聚集体的过程。而抑制其中任何一种蛋白质后,PrP都无法进入神经元的轴突。该研究显示,或许可以通过阻止有害的蛋白质进入神经元,来治疗多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 天文学 ·

  发现至少70颗流浪行星

  不围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被称为流浪行星,这些天体远离任何能照亮它们的恒星,因此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被拍到。然而,在流浪行星诞生后的几百万年里,它们仍然有足够的热量能够发光,使得它们能被大型望远镜上的灵敏相机直接探测到。根据这一事实,新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在靠近太阳的恒星形成区域发现了至少70颗质量与木星相当的流浪行星。

  研究人员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等设备,观测了天蝎座上部和蛇夫座的一个区域中数千万个光源的微小运动、颜色和亮度,并结合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收集的数据,确定了这一区域存在70~170颗流浪行星。研究人员表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数十亿颗这样的流浪行星,它们可能是由不足以形成恒星的小型气体云坍缩形成的,也可能是受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了母星系。哪种形成机制占主导地位,还需要更详细的观测。

  · 环境 ·

  海浪能将有毒化学物质“喷”回大气

  研究者发现,大气样品中PFAS与钠离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图片来源:原论文)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耐水、耐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粘锅、消防泡沫等产品。PFAS强大的化学键也使其难以自然分解,因此PFAS还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已有研究表明,PFAS会损害动物的肝脏和免疫系统,并导致出生缺陷或死亡。

  过去,研究者认为随污水排放的PFAS会流向海洋并停留在海里。然而一项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指出,海浪能将PFAS“喷回”陆地。研究者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海洋飞沫的形成过程,发现PFAS会在气溶胶飞沫中浓缩,其浓度是海水中的62000倍。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者连续3年,在挪威2处海岸采集空气样本,结果显示,样品中PFAS的含量与钠离子的含量密切相关。钠离子是海洋飞沫气溶胶的关键部分,这表明PFAS的确是随海洋飞沫气溶胶进入大气的,且很可能会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到数百千米外的内陆地区。

  · 物理学 ·

  在3D打印磁性双螺旋中发现纳米级纹理

  磁性双螺旋的不同构型(图片来源:原论文)

  磁性设备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供能、数据存储和计算等。但磁性计算设备正在迅速接近其在二维系统中的尺寸极限。对于下一代磁性计算,人们越来越转向关注三维系统。近日,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使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造了磁性双螺旋,结构类似DNA双螺旋。科学家发现这些磁性双螺旋在磁场中能产生纳米级的拓扑纹理,这为开发下一代磁性器件打开了大门。

  研究人员运用软X射线层析技术观察磁性双螺旋,发现相邻螺旋中成对的磁畴壁高度耦合,因此会变形并相互吸引、旋转,“锁定”到位并形成牢固而规则的键,类似于DNA中的碱基对,并拥有不同的构型。微磁模拟表明,磁性双螺旋的不同构型导致感应磁场形成复杂纹理,共同构成磁壁结构。研究人员表示,设计复杂的三维磁场纳米纹理,或可推动智能材料、非常规计算、粒子捕获和磁成像等技术的发展。

  · 古生物学 ·

  迄今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

  “英良贝贝”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Julius Csotonyi)

  近日,在发表于i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从一枚约7200万-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胚胎化石。该胚胎体长约27厘米,属于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s),被命名为“英良贝贝”。

  鸟类在孵化出壳前,会采取一系列的收缩姿势,包括弯曲身体、将头伸到翅膀下方等,过去的研究认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胚胎顺利孵化。而本项研究发现,“英良贝贝”的头部位于身体下方,脚在身体两侧,背部沿着蛋的钝端蜷缩。这种姿势与现代鸟类孵化前的收缩姿势类似,在其他恐龙胚胎化石中从未发现过。研究团队据此提出,鸟类这种特有的收缩姿势,可能是从兽脚类恐龙中最先出现并演化而来的。

  · 新冠药物 ·

  新冠口服特效药降低88%重症风险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2日授予辉瑞公司制造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紧急使用授权。Paxlovid是蛋白酶抑制剂和低剂量托那韦(Ritonavir)的复方制剂,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该药物适用于12周岁(体重超过40千克)及以上轻到中度感染人群,并应尽早服用(症状出现5天内)。在临床实验中,从症状出现5天内开始,连续5天,每日2次,每次3片的药物治疗,能降低88%成年感染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此外,已在英国获批上市的默沙东公司制造的新冠口服药莫努匹韦(Molnupiravir)也正在接受FDA审查,此前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莫努匹韦能将轻到中度新冠病毒感染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降低30%左右。口服小分子药物相比抗体药物给药更加方便,生产和分配成本更低,将为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帮助。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2月23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77 111 912例,死亡病例5 376 422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2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上海11例,广东8例,广西3例,江苏2例,天津1例,吉林1例,浙江1例,福建1例,云南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浙江);本土病例71例(陕西63例,均在西安市;广西4例,均在防城港市;河南2例,均在周口市;浙江1例,在绍兴市;广东1例,在东莞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境外输入17例,本土2例(均在河南周口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3例(境外输入2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96例(境外输入458例)。

  截至2021年12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0667.6万剂次。

  文:白德凡、二七、clefable、孙琳钰、曾欣欣、谢汝雨、马一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7:39 , Processed in 0.0781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