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1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智库-东方时事解读讨论核心内容摘要》【第2021-2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2 1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2日,星期一,2021年第204期

  【话题】从历史尘封中再度浮出的库尔斯克号事件

  ●简单回顾库尔斯克号事件

  1、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时,普京刚刚首任总统不到半年。

  2、2000年8月12日 ,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艇上107名乘员、11名舰队级的高级将领和助手共计118人全部遇难。该事件引发俄罗斯全国极大悲痛,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3、官方给出的结论是鱼雷意外爆炸导致弹药殉爆最终致潜艇沉没。

  4、11月22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前司令波波夫海军上将表示,于2000年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原因为与北约潜艇相撞。

  ●美国海狼级“康涅狄格”号潜艇“撞击事件”引发轩然大波

  1、美国本次暂停潜艇航行的主要原因:第一、南海对于美国潜艇而言已“单向透明”(美潜艇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但对方能第一时间发现美潜艇);第二、不排除中国或将与美军潜艇相关机密信息、数据与俄军共享的可能。

  2、“撞击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引出了美国核心造船厂,核心舰只钢材、韧性造假丑闻。

  3、国际社会对“撞击事件”追踪仍在继续,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就曾经多次以“核泄漏”为由敦促美方就此事件加以澄清,但美方一直遮遮掩掩,三缄其口。

  3、中国“南海战场建设”成绩斐然,这或就是“单向透明”意义所在,在中国可能与俄罗斯分享相关机密军事情报的内容中,或就包含“猎杀”美军潜艇的整个过程。

  ●中俄军事合作程度之深,既低调,又惊人

  1、但年俄罗斯也许知道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为遭遇意外撞击导致,但始终缺乏具体证据和技术参数,这次收到中国信息共享后,也许俄罗斯会“如梦方醒”,这或是俄罗斯突然“翻旧账”的原因之一。

  2、如果上述中俄军事交流是真实存在的话,至少在现阶段,中俄军事互信已经运转在一个极高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恐怕这是俄罗斯“翻旧账”的原因之二。

  ●西方在本次立陶宛就台湾问题挑衅中国的问题上可谓策划精心

  1、外交等级共分为三种:大使级(特命全权代表)、公使级、待办级。越过这三个等级就是断交,即两国不存在任何外交关系。

  2、立陶宛(欧盟)之所以诡辩称所谓“台湾办事处”不具官方性质,从西方全球战略层面观察,符合其一贯的“传统安全层面保持高度对抗”、“非传统安全层面保持相对缓和”的原则。

  3、在具体“分工”问题上,美国更多扮演“传统安全层面保持高度对抗”的角色,而欧盟更多扮演“非传统安全层面保持相对缓和”的角色,所以我们始终用欧盟为美国“站台”、“补刀”等形容欧盟在“传统安全层面”策应美国的动作,我们也始终用“欧盟始终不敢实质性加入美国对华贸易战”形容欧盟更多扮演“非传统安全层面保持相对缓和”的角色。

  ●反切“香肠”、立下“红线”

  1、显然,欧盟策动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同时又借口“非官方”给自己留了一道“保险丝”,以避免在“非传统安全层面”与中国矛盾尖锐,但恐怕这种心思只是欧盟一厢情愿而已。

  2、中国外交部对立陶宛、欧盟方面的诡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中国不会在台湾问题上有任何妥协,严厉警告再敢走半步,中国和立陶宛必然断交,届时中欧外交关系必然受到全面冲击,且一定会延续到“非传统安全层面”。

  3、“球”踢到了欧盟脚下,中国采取了类似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一样的手段,反切“香肠”,立下“红线”。

  ●在中国的强力策应下,俄白两国自然一路走“强”

  1、俄罗斯就库尔斯克号事件“翻旧账”的意图十分明显,暗示西方,一旦俄白与欧盟闹翻,国际社会必然站在俄白一边。

  2、面对中俄“绕日巡航”、范围极广的空中巡航,相比之下,美国临时拼凑在南海、黑海组织两场军事演习显得既业余,又迟钝。日本如何同时应对中、俄、朝三个有核,且与日本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这是日本人最关心的问题,却让美国一筹莫展。

  3、如果说北约视乌克兰为“包袱”,不过是其利用的棋子,那么波兰和立陶宛呢?他们可是北约的正式成员,难道北约也打算不得已“魔改”北约“集体防卫条约”不成?

  4、无论是地面冲突,还是太空冲突,后果对西方而言都不堪设想。

  ●来不来参加是西方的自由,但冬奥会本身已成为西方自己的麻烦

  1、奥运会是西方发明的优秀文化成果,但却每每因西方政治化奥运会而毁于一旦。

  2、北京冬奥会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不同。第一、中国实力空前强大,西方则空前的衰弱;第二、中国疫情控制的非常完美,除中国外别有分号。所以,中国不在乎西方国家来或不来,你来不来,中国就在这里,不来不去。

  3、如果欧美国家领导人纷纷参加北京冬奥会,则基本等同于西方与国际社会博弈到此以认怂告终。

  4、在波白边境难民问题日益升级的背景下,普京宣布参加,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参加,局面对谁有利一目了然。西方在这个问题上要挟中国恐怕“威胁无效”。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期间,中国以上合名义对俄罗斯表示理解,这次呢?打算在北京奥运期间挑起战争吗?策动台独重大事变,还是军事打击伊朗、白俄罗斯?

  【话题】钴矿冶炼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

  ●同样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的钴

  1、钴与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永磁铁制造、抗高温部件制造、航空产业等都与其密切关系,除了稀土外,钴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

  2、钴在中国的存量不多,世界存量也不多,目前探明的不过700万吨,中国是用钴大国。

  ●提炼钴的技术西方还需要与中国合作

  1、中国公民在刚果金遭到绑架恐怕就与钴矿有关。

  2、西方即便颠覆当地政府,抢夺钴矿,最后还是要运到中国冶炼,因为中国掌握着世界绝大部分提炼钴的技术,所以西方即便在不愿意仍需要与中国合作,这一点与稀土问题十分相似(西方国家不缺稀土,但无法提炼加工)。

  3、中国还可以继续观望一段时间,中国有很多方式维护自己在海外存在的利益。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好的后续手段,事情走到底就是“彻底摊牌”。

  4、牵扯拜登儿子或也与目前美国内部派系激烈争斗有关。

  【话题】美国制造业已沦丧至圣诞节毛绒玩具都要“包机自提”,基辛格还拿什么威胁中国?

  ●圣诞节离不开的“毛绒玩具”

  1、供应链中断必然导致需求放缓,这也是航运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世界经济不正常,一切都不正常。在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同时步入通胀的情况下,什么乱象都会出现,比如包机去运“毛绒玩具”。

  2、没有“毛绒玩具”,恐怕圣诞节期间很多生意是无法展开的。“毛绒玩具”虽然不涨价,但商人们自有自己的“生意经”。不过,2021年的圣诞节或在“非传统安全层面”上是“寒意最浓”的一届。

  3、再谈资本主义制度制度决定了其金融霸权形成过程中必然以牺牲实体制造业为代价,形成“空心化”是必然。美国制造业已沦丧至圣诞节毛绒玩具都要“包机自提”的地步。

  4、美国内需层面所谓“复苏”只是货币金额上的增加,而不是产品数量的增加。这意味着商品价格在不断上涨,而商品供应本身却在不断萎缩。显然,这种“复苏”与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实体生产层面的复苏有有本质区别。

  ●“老朋友”最好收起“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那一套

  1、基辛格有关“10年中国大陆不会武统台湾”的说法,本质仍然是“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的老一套。

  2、何时解放台湾恐怕真的不是基辛格(西方)说了算的。

  3、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都掩盖了阶级斗争的本质。美国白人男子枪杀黑人无罪恐怕也是美国内部争斗尖锐化的具体表现,说白了还是为了“分蛋糕”(又一轮“刺激计划”即将出台)。

  4、西方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美国(西方国家)现有制度解决不了一些顽疾,比如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种族歧视、应对大流行病的无能、对全球供应链的严重依赖、实体制造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所以很多人会想到马克思,想到社会主义,但人类社会距离全面回归这种理性认识和思考或还需要一段时间。

  【话题】台湾远东集团被大陆重罚,大陆出手震慑“台独”金主

  ●西方策动立陶宛就台湾问题挑衅中国,除了警告中国不要插手白波边境难民问题外的其它意图

  1、这是瞄着“立陶宛”一事的、在“对台独顽固分子的‘制裁令’”层面上、既针对国际台独势力(西方)也针对岛内台独势力的后续发展,也是必然一步。它随时可以向全面摊牌方向转进,如果欧盟(立陶宛)敢进一步的话。

  2、“立陶宛”一事,立陶宛(实际上是欧盟)目前在“办事处不具官方性质”层面进行着辩解,这是因为欧盟(而不是立陶宛自己)知道进一步的严重后果。

  3、中国将关系降到“代办”就是在明确警告欧盟(其次,才是立陶宛),再近一步从而彻底走实这一挑衅,就是“断交”。

  4、由于欧盟的对外政策都是“一票否决”。显然,欧美之所以选择立陶宛这个小国做这一轮在台独问题上挑衅中国的棋子,除了它靠近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之外,更多就是想利用这种“一票否决”的“自身弱点”,来“反向测试”中国“是否有与欧盟全面摊牌”(启动“最低经济内循环”)的决心。

  ●“办事处不具官方性质”这道“保险丝”无效!

  1、中国洞悉对方的企图,从而展示出如下决心与能力:一旦欧盟(立陶宛)将立陶事这事走实(立与台建立任何一级别的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必然与之“断交”。

  2、欧盟的对华政策,就面临着“要么、表现得无法阻止立陶宛的反华必然而全面崩溃、继而摊牌,要么,就实质上勒令立陶宛表现得‘不反华(投赞成票、或至少是弃权票)、继而继续、并‘被迫地’、但明眼人一看却是‘主动地’表现出与中国在非传统安全层面保持相对缓和的关系”,从而令欧盟(包括美国、也就是西方)自己陷入一种“自己打脸”(如此欧盟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的状态。

  ●自作聪明,求锤得锤!

  1、即便欧盟最终选择“自己打自己的脸”,也是需要时间的。

  2、如果欧盟选择就这样僵持着,也行,一则,僵持,更需要时间,二则,也是最微妙的,中国已经开始谴责立陶宛对边境难民的残暴了。这摆明了中国的欧洲政策,在“开始明确支持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了”。

  3、在中国开始明确支持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后,欧盟(美国、西方)在这一轮打台独牌、以施压中国“不要管闲事”的问题上,真真正正的再次上演“搬起砖头砸了自己脚”的讽刺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0 12:2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