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36|回复: 0

云石:中国到底该如何对待资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8: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开头先说一下,这里的资本指的是民间资本、外资,而非国有资本。

  下面开始正文。

  舆论风向逆转的真的是快。就在几年前,网上对资本和资本家还是一片歌颂膜拜——马云被喊成马爸爸;“国进民退”被骂的体无完肤,成为国家侵占个人资产的代名词;连向海外移民、转移资产,虽然这是资本家——至少也是高级中产考虑的事儿,但也不妨碍一大帮普通人自我代入,在网上大喊自己的钱爱去哪儿去哪儿,国家没资格干涉。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资本的推波助澜,但归根结底,还是网民真实态度的反映。不过同样是网民,现在对资本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的逆转——现在马爸爸黑化,资本家被喊着吊路灯,国进民退成了政治正确,转移资产的因果逻辑也被大众充分认知。只不过,现在似乎大众认知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天天把资本原罪挂在嘴边,似乎资本就是万恶不赦。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资本?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相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对资本,确实是天然不够友好的。

  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决定的。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这种国家中,政治权力十分强大,占据金字塔顶端,资本再厉害,也必须受制于政治权力。而西式分权制度下,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不说,又通过选举制度党派政治将政治权力进一步拆解,所以这种体制下,资本占据相对优势,政治权力不仅无法压制资本,反而在极大程度上,受资本制约。

  这种底层逻辑,决定了资本天然更青睐于西式体制,而自己必须低头做小的东方体制,无疑不是他们所喜欢的。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就无法吸引资本。虽然在体制吸引力这个基础层面,以对资本的吸引力为标准,西方比中国有天然优势,但现代中国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首先,体量巨大、发展速度快;其次,体制对经济的保障作用强。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人口大国,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保持了几乎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一个超大规模人口的国家,还有全球顶尖的经济增速,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会创造出巨大的增量财富,这块蛋糕谁要是沾到,完全可以吃的满嘴流油。

  当然,中国现在发展速度也逐渐慢下来了。但是,虽然中国经济增速不如从前,但相对于其他主流经济体,依然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而且,几十年发展下来,中国经济的体量也已经起来——已经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而且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而且,中国的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和保障作用极强。虽然中国体制相对于西方来说,并不受资本待见,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套体制对发展经济十分有用。高效而有权威的政府,一旦理顺了内部结构,并把重心调整到经济上,就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充分践行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主义定律,所有西方因为政治无力而做不到的事,中国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比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做得好。

  这就让资本欲罢不能。资本归根结底是要逐利的。虽然在乎自己的江湖地位,喜欢更少约束更少管制,但更在乎的,还是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攫利——就像前些年,有不少国内精英抛弃相对高的国内身份地位,宁愿去美国当二等公民甚至刷盘子一样,这种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普通人,同样适用于资本。

  有天然“缺陷”,也有致命诱惑。这就构成了资本对中国又爱又恨的局面:它们知道,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成为它们的理想寄主;但来自中国的超级诱惑,又让它们无法断舍离。所以资本在中国这里,采取的策略就是一边表面埋头做小,装做乖乖听话的样子;一边私下里阳奉阴违,甚至操纵舆论、积极渗透,希望像晚明的晋商和东林那样,对官僚阶层逐步渗透,培养代理人,以期改变中国政治结构,将其转变为自己的合适寄主;与此同时,在国外对中国经济模式大肆否定,尤其是百般诋毁、限制国资,以防止中国的这一套被其他国家效仿。

  那么,对这些资本,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原则就是一个,中庸。

  首先,无底线放纵肯定是不行的,这两年资本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证明了资本的嗜血本性。如果不用政治权力加以约束,任由这种嗜血本性在市场上泛滥,那么用不了多久,资本就会凭借自己的实力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将各领域的生产资料,牢牢垄断到自己手中。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不仅民众将被迫承受持续性的体制化收割,在靠垄断挣钱的情况下,资本也不会有进行创新研发而争夺市场的动力——因为这不仅风险巨大,而且会打破自己现有的垄断格局;经济也会因为丧失竞争,而失去活力,最后整个国家都会日韩化甚至香港化——民众沦为财阀的工具,深陷内卷而不能自拔。最严重的情况,还会像晚明那样,因为整个国家的财富乃至生产资料被资本掌控,而使得政府因为缺乏资源,进而失去解决民生,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最终导致国家崩溃、文明毁灭。

  但像民众认为的那样,彻底管死,甚至禁绝也绝不可行。民营资本和外资在促进经济方面的作用,也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同样,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方面的功能,也是国企做不到的。所以,如果真的限死了,那等于是回到了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而那个年代,那个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是什么状况,想必不用多说。

  所以,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宏观掌控,方向性引导。

  所谓宏观掌控,具体来说,就是首先捍卫国企的核心地位,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由国企控制——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政府对经济的基本性控制,也是因为一个行业发展壮大到涉及国计民生这种高度后,通常都已经比较成熟,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要求相对不高;像这种行业,就比较适合循规蹈矩的规范化管理。只要把制度建设搞完善,监督机制正常,就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与此同时,也培育一批市场化运营的国企,与民企、外企一样参与市场竞争。

  其实多数市场化行业,对科技创新要求不高的,只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已。这类行业讲究的是软实力竞争,模式竞争,只要企业领导认知水平到位,有胆识有魄力,再带上一帮市场化思维的员工,就可以赚到钱。而这些要求,民资和外资企业可以,国资企业只要解放思想同样可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是软实力竞争,所以硬科技方面的研发创新要求不高——这意味着参与竞争的风险相对不大,就算失败了,损失的资本也有限。所以尽管可以给国企放开手脚,让它们去拼——输了也不会伤筋动骨。但是能赢下一片市场份额,那就相当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大量的国资参与其中,做的其实也挺不错。甚至一些完全市场化的低技术化高竞争行业,国资同样能做得有滋有味——比如瓶装水行业中的华润怡宝,妥妥的央企国资,照样占据市场第二份额。

  最后,对于研发创新要求极高,尤其是需要持续高投入研发创新来生存的高新行业,这个确实风险就太大了,完全由国资来承担就不合适,而且国企的一些体制和机制,也确实跟不上这种快节奏高风险。这种就可以以市场化民企为主——风险收益自担,国家在方向上进行把控,从政策上予以支持;或者国资参股支持,共同分担风险——当然最后如果成功,也是收益共享。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国资、民资、外资,在各类别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既维护市场活力,鼓励创新竞争,同时又保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行业准入与资本性质挂了钩。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准入,来进行方向性引导。基础性的国计民生行业,基本上非国有资本就不想着占主角了——这些行业带有公共福利性质,不能嗜血,所以更适合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重江山重于赚钱的国资。

  至于市场化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这个政府可以进行方向引导。

  至于怎么引导呢?

  我觉得直白点说,就是划框框。

  说白了,资本必然是嗜血的——所以指望它们主观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不大可能。但资本也确实有用——没有它们投资办厂做企业,很多事儿光靠国家确实搞不定。所以,就给它们划个框框,在这个框框里的,给你一个相对的特权,你狠一点,乱一点,甚至有时候不那么合法,只要不太过分,这个都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容忍的——毕竟你也确实承担了巨大风险,干的事业跟国家重大利益也高度相关,所以适当宽容些,让它更爽点,其实也是利大于弊的。

  而不在这个框框里的,那你就得给我遵纪守法规范化经营。如果你犹嫌不足,想用非法手段赚取超额利益——那对不起,反正这行业也没太大技术含量,高度成熟可替代性强,没了你随时可以有其他资本或者国资顶上,碍不了事。

  而这个框框的划定标准,就看发展哪些行业,能给国家重大利益,与国家当下最重视的领域紧密相关。比如改革开放早中期,中国一穷二白,所以你外资来大陆投资办个代工厂,让咱们有口饭吃,那就已经是天大的贵宾了——而且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能承接的最高端产业的也只能是加贸代工。所以那时候搞代工的资本就比较爽,哪怕玩血汗工厂的模式——中国因为自身经济太薄弱,太缺钱,加上基础设施和行政效能都不行,又要和海外其他国家拼比较优势,所以也对此予以最大限度宽容。

  到本世纪以后,这种框框内行业的典型,就是互联网。这帮互联网巨头从崛起到壮大的过程,可以说是一路绿灯,不光自身可以享受高科技企业优惠税率,甚至连淘宝电商这些,都好多年可以不交税。

  而现在,中国经济也已经度过了早中期的窘迫,所以血汗工厂那一套不允许了;互联网这些软科技,既有发展路径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已经没法再通过模式创新,改进生产关系,带给中国经济更大利益——相反还纷纷走向垄断,试图画地为牢收保护费。这时候,互联网就自然被划出了优待的框框——优惠税率没有了,996剥削劳工被规范了;垄断模式被行政强拆了。总而言之,当你不能继续提供整体经济增量,不能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紧密关联,你就没有资格再享受疯狂嗜血的特殊待遇,只得向普通行业靠拢。

  当然,上帝关上一扇门,自然又会给你打开一扇新门——而这道新门就是硬科技。现在的中国,新经济增长点已瞄准了硬科技的自主可控和研发创新。因为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所以这个领域十分欢迎资本进入,而且,为了增加吸引力,这块领域,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开绿灯的,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享受更高额的回报;政府还会给你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甚至企业有些地方不那么合规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估计政府也没准就算了——总而言之,在外部层面,尽可能的降低你的投资风险,增加你的投资回报。

  这就是方向性引导。资本有追逐利益的本性,但也有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这种玩意,通过宏观管控和方向性引导,借助它逐利的本性,将它们引导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当中——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扶植政策,增加这种引导的吸引力。

  这样一来,既可以在整体层面,避免资本为追逐利益,而影响社会秩序,影响国计民生;又把资本的贪婪本性,与国家经济发展大方向巧妙关联在一起。如此,就既成功利用了资本的能量,又不至于被其负面影响所反噬。

  这,应该就是现在中国对待资本的整体思路,也是最合适的资本掌控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8 03:18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