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3|回复: 0

北风:“浪潮加班”舆论发酵,背后的深层危机更应该警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1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底以来,许多重磅改革和“思维观念”的改变,非常快,快到猝不及防。

  从“网课是公平教育的辅助渠道”到“双减”落地,“学科培训”成为原罪,万亿产值的赛道只在一瞬间。

  从加班是“奉献”,延长工作时长是“任劳任怨肯吃苦”,996是“福报”,到谁提加班谁完蛋,互联网企业抢做“减短工作时长”的表率,观念的改变也就在今年几个月之间。

  曾经办公区走道的“标语”,都没人愿意抬头望几眼,如今山东国企“浪潮”在办公区挂几条“加班土味标语”,居然引发全国舆论海啸!

  从“全民舆论”口诛笔伐,到浪潮的“内部调查通报”,藏在系列风波后的危机才更应该警惕!

  壹、浪潮加班事件

  11月15日,有网友爆料,山东浪潮集团办公室内多处挂上了花式加班语:“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

  “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

  “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

  “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

  从这些标语就能看出,“编排”的人思想比较“守旧”,因此标语有“浓浓”的土味。

  其中几条标语明显看出是早年“广告词”随意修改的,也可看出思考选择标语的人员非常的敷衍。

  因此从一开始,“悬挂加班标语”就是一件“没有认真准备”“应付差事”的形式主义而已。

  可是“贴标语”的人都没上心认真对待,看标语的却认真了。

  浪潮的“加班标语”被传上网络,与“天下苦996久矣”的打工人民意形成合流,引发全网关注。

  当天下午,记者采访济南当地劳动部门,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回应媒体称,将前往浪潮调查此事。

  浪潮“鼓励加班”事件之所以引发全民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加班标语”太洗脑,太讽刺。

  另一方面,是因为浪潮集团是山东省规模较大的“国企”,而且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国企。

  有些朋友会疑惑,浪潮集团到底是干啥的?有啥“神圣使命”?

  如果只看浪潮官网介绍,你会发现: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业务板块,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也就是说,浪潮集团的核心业务是: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

  这些主营业务清晰地表明,浪潮集团的核心业务,就是给地方政府打造“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的,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积极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集团是占比最大的公司之一。

  除了能够写在“官网”上的,还有很多“不能写在明面上的业务”。最近几年,随着中美博弈的不断深化,国家层面对数据安全,系统安全,金融安全更加重视,许多地方政府都进行了“办公软硬件”的保密升级。

  我从不同省份的朋友那里调研的结果,是随着“联想的美国黑料”不断增多,这几年已经有多个省份的“涉密办公硬件”全部从联想更换为浪潮。

  因此,浪潮代表的不是“普通国企”,而是肩负协助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构建数据安全”的龙头国企。

  浪潮前几年都是因为和华为,中兴,大疆等一起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而上头条,今年却因为“自己都不当回事”的“形式主义标语”成为全网焦点,民意情绪的“倾泻对象”,时间点非常的蹊跷。

  贰、浪潮的回应是“处理办事员”

  从去年底以来,“996是福报”被彻底打倒后,鼓励员工加班的“互联网巨头”成为全网攻击的对象,“嗜血资本”的代名词。

  浪潮集团被揭露很多“人浮于事”,“体制僵硬”等问题,表明“不需要加班”,“加班是磨洋工”。

  针对浪潮“鼓励加班标语”,连大型官媒都出面表态,认为“浪潮集团”作为国企表率,更应该“遵纪守法”。

  因此我今天的重点不是谈“浪潮鼓励加班”这件事本身对不对,而是“加班标语”遭到全民抵制后,浪潮集团的调查和回应。

  此次“浪潮加班”事件持续发酵,大家都在抨击“鼓励加班”这种企业文化的错误,我倒觉得这次事件的真正危机,体现在浪潮集团的“内部自查”和“对外回应”上。

  昨天,浪潮集团公布了“内部调查结果,并且做出了处理”。

  浪潮的调查结果是:浪潮软件综合与安全管理部员工于某,在未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具体内容的情况下,联系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文案材料布设到浪潮软件6号楼南一层办公区域,造成不良影响。

  浪潮的处理结果是:对浪潮软件在集团内进行通报批评。浪潮软件对相关人员不按程序办事及作风不严谨的情况依规作出相应处理。

  都2021年了,一次引爆全网,全国关注的舆论危机,浪潮集团作为重要国企,处理方式依然是:解决基层办事人员。

  这次“悬挂标语”虽然没有公布更多内情,但是依照“普遍的公司运营规律,可以做出推测”。

  事件的第一步,必然是公司决策层有一个“创造良好加班冲刺业绩的工作氛围”的决策,这种事都是交给综合部门去完成。

  第二步,许多企业的“网络运营”,安全管理等职能都是挂靠在综合部门下面的,综合部门的领导就交给“小于”到网上找或者是“自己编”一些加班标语。

  第三步,小于弄了一连串“土味加班标语”,领导还没审核,或者是很多工作,某一天看了,但是不置可否。

  第四步,因为有领导视察或者是决策层事项督办,于是有很多事项处理的领导,直接命令“小于”赶紧在“某个节点”之前,将“加班标语”挂出来。

  反正“加班标语”是“形式主义的任务”,内容根本无需审核,土一点,传统一点,都没关系。

  可是在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后,最后处理的结果却是“基层人员”小于私自决定“标语内容”,私自联系制作公司,并且私自决定悬挂标语。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依规定处理员工小于。

  我估计依照规定,轻者降级调岗,重则开除走人!

  可是这次事件的核心是“标语内容”么?是“悬挂标语”么?就算小于依照规定让领导审核,无非是“修改标语措辞”呗!

  事件的核心:是打造加班文化,命令悬挂加班标语这件事本身,真的是基层员工‘小于’私自可以决定的么?

  员工小于是浪潮软件的“安全管理员”,居然可以私自联系印制宣传标语,私自在办公区域悬挂。

  如果这是“事实”,那这位员工“小于”,是不是可以私自决定在每一个标语挂板上配一个“针孔摄像头”,或者安装信息采集芯片?

  如果是这样,这个为政府把关数据安全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我这里不是对浪潮集团‘上纲上线’,而是在2021年,作为重要国企,面对舆论风暴会是常态,那么遇到危机,就推出“类似临时工”的基层员工顶雷,这是十几年前就引发“全民极大负面观感”的“落后处理方式”。

  浪潮作为“肩负重要使命”的国企,有些部门有些业务需要加班,只需要人性化的协调和调配即可。

  作为老牌国企,往年都是用“加班与奉献”作为企业标兵,五一先进,三八红旗手的选拔标准,一夜之间,企业突然切换到“拒绝加班”,“效率为王”,领导层有人一时之间没有转过弯来,这是“真实而让人体谅”的。

  如果借助这次舆论危机,有领导层主动召开记者会,主动应对,坦诚国企“转变思路”“转变发展模式”的痛点与纠结,未尝不能率领浪潮软件“成功突围”。

  我在前文写过,浪潮集团在我国未来政务数据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领域,肩负重任。

  因为责任重大,成为外国舆论实力“制造事端攻击”,成为漩涡中心会是未来的常态。

  如何更好的引导舆论,应对负面情绪。用担当与坦诚,结合正能量传媒,能将境外势力的攻讦,转化为凝聚民心的良药。

  相反,面对负面舆情,直接“解决一线员工”,而且强迫全民相信,这一切事件从起因到结果,都是一线员工“私自作为”,这是非常伤民心士气的回应。

  未来几年,境外势力鼓动下的国内舆论场,肩负使命的大型国企必然会轮流成为“负面事件的核心”。

  未来如何应对“负面舆情”,浪潮集团给出了“极端错误”的示范,也值得所有国企央企警惕。

  叁、数字政务的万亿市场与浪潮效率

  为什么我说“浪潮加班”成为全网舆论攻击靶心的“时机”非同寻常?

  因为就在前天,“浪潮加班”事件两天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前不久,有权威调研机构出具《2021-2025年中国智慧政务行业发展分析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达到3326亿元,同比增长5.86%。预计2025年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5200亿元,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653.6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政务云市场高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1497.3亿元。

  大部分投资机构综合政务云,智慧城市以及配套信息服务行业,预判整个行业到2025年成为万亿规模的新赛道。

  在“校外培训”“互联网学科教育”这个万亿产业被国家割舍之后,结合互联网与未来政务治理的趋势,国家将“数字政府”打造为新的“万亿产业”绝不是巧合。

  这其中,智慧城市,政府数据云服务都是浪潮的核心业务。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政务云系统,信息安全,不被美国资本窥视都是“核心前提”,因此浪潮作为国企龙头,必然在未来五年接到更多更大的项目。

  在这个关键节点,浪潮没有因为“重任在肩”登顶头条,却因为“加班标语”和“内部处理通报”持续霸占一周热搜,当然值得警惕。

  浪潮集团的“体制僵化”,“管理缺乏人性化”,官僚作风等“老牌国企顽疾”,也不仅仅体现在“加班标语及员工背锅”这一次事件上。

  我在以前的文章就多次将我国未来“数字治理”的效率优势,作为中美博弈的一个“优势点”来分析,因此我很早就深入调研“政府政务云”市场。

  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我就以中部省份一个四线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来浅谈我了解的“浪潮问题”。

  这个城市我就以《让子弹飞》的“鹅城”来代替好了。

  就我的调研了解,鹅城所在的中部省份与江苏、浙江、广东、湖南一起较早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是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前列的省份。

  鹅城作为省内底子并不厚实的四线城市,几年前就与浪潮合作,搭建“智慧鹅城”数字平台。

  这一“数字城市治理”的骨架,一期的费用就是3000万元。

  大家不要小看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平台,之所以能够构建万亿市场,是因为它的互通性,延展性,以及持续造血的能力。

  要建设“智慧城市”,除了“基础骨架”,还需要搭建政务,交通,人才招聘等平台。

  鹅城下属的几十个局级单位,都需要构建自己权责范围内的智慧平台。

  同时鹅城下面还有几个县和县级市,也需要搭建智慧县城平台与上一级城市融合。

  这延展开去,一个鹅城要最终实现“智慧化”,“信息化”,会是持久的一个建设过程。

  在今年安全工作的重点部署中,金融安全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因此我着重调研鹅城的金融系统的“数字化”“智慧化”工程。

  先期,鹅城金融系统搭建的“智慧金融”平台,因为要和“智慧鹅城”对接,所以也是找浪潮做的。

  据说一期平台的搭建费用三百万还有农行系统的支持。

  今年鹅城的金融系统希望在“智慧金融平台”,增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示范平台”功能。

  这次“智慧金融”的二次升级,项目本身就是300万,重点是“持续造血”能力。

  根据类似“金融平台”在其他同类城市的运营数据,“大厅”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授信96042人(户)次、248亿元,放款31358人(户)次、221亿元。

  这一平台在后续的持续服务中,每次授信和“放贷”,都是有“佣金”的,虽然比例极低,可是在大基数下,也是持续现金流的“长线项目”。

  就这么一个“前期项目资金600万,后期长线现金流可观”的项目,鹅城金融部门找了浪潮软件,以及省内两家行业拔尖的公司招投标。

  其实在中部省份内部,以三峡金科为代表的“金融数字平台”专业公司已经将同类平台做到了“全国前列”,超越首都的水平。

  可是因为浪潮毕竟是“智慧鹅城”这一“基本骨架”的搭建者,也是“智慧金融一期项目”的负责单位,因此在“平台升级”及后续平台运作的招投标中,鹅城金融部门依旧将浪潮集团作为首选。

  可是浪潮集团的项目对接人员却长期冷淡,也不解决细节技术问题,以至于鹅城金融部门决定要选择省内公司合作。

  在几乎“尘埃落定”,省内金融平台搭建公司开始做细节方案的时候,浪潮集团又有领导层的人物意识到“项目的长线收益”,开始关注和重视起来,又“突然转为热情,努力挽回”。

  那么浪潮如何解释自己在“前几个月对升级招标项目持续冷淡,拒绝沟通方案”呢?

  解释当然是:前期项目人员“跟进失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内部处罚”,如今领导层意识到项目重要,全力督办之类。

  我所调研的这个“智慧金融”项目,比“浪潮加班标语处罚员工”要早一些,可是处理的“理由和过程”却如出一辙。

  当然,这也可能是全国众多“智慧城市”的“子项目”中,偶尔的个别案例。

  肆、未来的市场机遇和舆论攻击都需要国企更有担当

  “前期技术细节不沟通,招标流程不尊重,后期领导出面协调,一线跟进人员背锅”,这是“老派国企多年前的市场顽疾”。

  但凡有哪家企业今时今日还在用这种模式“拿项目”,“创业绩”,都是不可持续,必须改变的。

  未来五年,智慧城市,政务云,信息安全产业的万亿赛道已经开跑。这一领域的“服务人民”属性,“高度安全”“高度自主”的要求,都让国企巨头拥有“先发优势”。

  同样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美经济快速逼近,承担产业升级新动能的国企央企,也会成为美国“舆论绞杀”的重点目标。

  市场机遇和“舆论陷阱”都已经埋在前行的航道上。未来的国企掌舵者真的需要去除积弊,更有担当,才能驾驭时代的浪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0:53 , Processed in 0.2031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