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1|回复: 0

老牛:“美联储经济学”为什么失灵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5 20: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推出了Taper(缩减购债),计划每个月减少购债规模150亿美元,但加息未有时间表。

  这是疫情之后美联储迈出的关键一步,意味着货币政策要开始收紧了。

  此次政策调整被指重心从经济增长转向通货膨胀。或者说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高到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的地步了!

  但是为了对经济增长不产生冲击,特别是“保护”美股的上涨势头,稳定投资者信心,美联储在必要加息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保守的Taper,而且对于Taper都没有那么坚定——委员会认为,继续每月保持类似的降幅可能是合适的,但如果经济前景发生变化,美联储也做好了调整购买速度的准备。

  我们知道,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除了控制通胀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扭转全球美元资本的预期,即强化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使资本回流美国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美联储正是根据货币政策的松紧指挥着全球美元的流向,并在这个过程中为美国悄无声息地积累财富。这就是极具迷惑性质的“美联储经济学”。

  但现在出现了美联储无法控制的情况,那就是美国经济增长低迷,通货膨胀高企,“滞胀”趋势明显,而类似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却蓬勃发展,具备强劲动能,从而吸引外资大量流入,即使美联储发出货币收紧信号,资本或许也不愿意回流美国。

  FOMC决议发布和鲍威尔讲话后,美元指数跳水,跌破94关口。这说明美联储收紧货币的政策信号,并没有给美元资本以信心提振。

  那么,“美联储经济学”是不是失灵了?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美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下面老牛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在下降

  美国通胀高企和美联储的大量放水密切相关,而美联储也对通胀形势出现了误判,其“暂时通胀论”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基于此的货币政策也必然不能很好地控制通胀。

  美联储既是通胀的助推者,也是通胀的误判者,这可能导致本次推出Taper的政策效果有限。

  面对新冠疫情,美联储打出“组合拳”,力度远超次贷危机时期。短短几月内资产负债表扩张了65%,总额最高达到7.22万亿美元,基础货币一下子多冒出来3万亿美元。

  这规模绝对是史无前例。要知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用了3年多时间,经过4轮量化宽松,也才由1万亿美元扩张到2012年末的2.85万亿美元。

  有史以来的美元总量,有21%是2020年这一年印出来的。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此高的货币发行量,绝对是美国高通胀的直接推手。这显然不是“暂时通胀”四个字所能解释的。

  更要命的是,美联储此次释放出的流动性,因为数量过大,对于美国经济是全面覆盖,而不是像此前一样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美国政府竟然拿印的钱直接补贴民众去了。

  2021年3月,拜登上台没多久就签署了1.9万亿美元纾困案,包括每人最多1400美元的现金补助、每周额外300美元的失业救济等。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拿到补贴的民众直接去超市里买买买,把超市的货架都买空了,僧多肉少,通胀不爆表才怪!供应链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自作自受。

  放水容易收回难。疫情以来超发的天量货币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收回呢?除了担心经济的承受力,还要考虑补贴停止后的民意。拜登绝对不会拿自己的选票作为交换的。

  这就使得美联储回收货币的步伐会异常漫长,仅仅完成Taper就至少要到明年年中了。而通胀会在货币超发、商品供应紧缺、美联储误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还会攀升。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经济基本面、通胀持续性和劳动力市场三个维度,美联储都存在显著误判,这种误判无论对于美国经济还是全球市场,都是危险的。

  在经济增长方面,美联储低估了下行压力。受到疫情和供应链瓶颈的影响,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仅录得2%。个人消费支出增速疲软,商品消费增速由正转负。这与上一次议息会议,鲍威尔所强调的“复苏的步伐超出了预期”明显偏离。

  在物价方面,美联储误判了通胀严重性。9月美联储对核心PCE全年的预测中值为2.3%。但基于最新数据,截止9月全年核心PCE水平已经到达2.88%。这与鲍威尔的“暂时通胀论”明显不相符。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美联储误判了微观事实。尽管联储官员都表达过就业缺口的恢复将基本决定Taper是否年内落地,但从非农数据来看当前就业缺口仍有490万人(与2020年2月疫情前相比)。

  货币超发严重与美联储误判形势,降低了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

  中国强势“吸金”,阻挡美元回流步伐

  过去美国在全球表演“吸金大法”的要领之一,就是当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停留在其它经济体的美元资本,因为美国本土投资回报率上升而扭转预期,回流美国,从而达到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但是这一“惯例”被中国打破了。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但中国FDI逆势增长4%,总额达1630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此外,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展中经济体所吸纳的FDI创下了其占全球FDI创纪录份额(72%)的景象。

  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平稳躲过风暴,在2020年共吸引了约4760亿美元的FDI。就单个国家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FDI流入国,2020年流向中国的FDI同比增长4%,达到1630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全年吸纳FDI总量为1340亿美元。

  目前,中国吸收外资全球占比大幅提升,已经高达19%。

  而FDI锐降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具体而言,流入北美地区的资金同比减少46%至1660亿美元,跨国并购(M&A)下降了43%,宣布的绿地投资项目也下降了29%,项目融资交易下降了2%。

  其中,流入美国的FDI同比减少49%至1340亿美元,主要发生在批发贸易、金融服务和制造业领域。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对欧洲的投资也枯竭了。2020年流入欧洲的FDI下降了三分之二,降至负40亿美元。在英国,流入的外资从2019年的450亿美元降至负13亿美元。

  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投资目的地,既有特定的大环境因素,也有过去多年发展累积起来的必然因素。

  中国对外开放数十载积累起来的强大综合性优势凸显,包括稳定的政治环境、巨大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成熟可靠的产业工人、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国内产业链环节运作、连续上升的创新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等。

  在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里,中国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和应急管理综合优势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的信心。尽管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国际关系扑朔迷离,中国依然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理念,给外资一颗强力定心丸。

  虽然目前美联储才刚刚释放货币收紧的信号,但即使美联储加息,也很难扭转外资流入中国的趋势。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营商环境、投资回报、市场空间等因素,更是因为美国经济自身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美元资本回流投资的信心。仅靠美元利率上升恐怕很难留住资本。

  究其本质,是因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虽然美元是世界货币,但是资本是逐利的,没有足够的利润作为吸引,即使美联储发出收紧信号,也左右不了资本的选择。中国的强势“吸金”,正在“瓦解”美联储通过货币松紧循环收割全球财富的金融运行机制。

  只有中美合作,美国经济才有光明前景

  现在中美仍然是全球资本最喜欢的两块投资热土,但是中美关系因为贸易战、台湾问题而快速损耗,特别是如果中美关系失控,出现“颠覆性、全局性破坏”,将会给其它国家和经济体以可乘之机,比如欧洲、日本。如果中美对抗,资本就会流向他们。这也是欧洲、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疯狂“碰瓷”的原因。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如果中国的投资环境因为战争因素受到破坏,变得不确定,那么,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获得资本的回流。因为中美对抗对于两国的伤害是同时的,如果美国武力介入台海,其本土不可能像二战时能够独善其身,而且两个核大国之间的较量是不可预估的,不存在美国会得利的问题。

  反而让欧洲、日本、俄罗斯等钻了空子,因为中美的投资环境如果不确定,资金会流向远离战场的地方,他们无异于渔翁得利。这就是欧日怂恿美国与中国对抗的背后动机。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会分流一部分美元投资,但是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伤害的不仅是中国的投资环境,美国的投资环境照样会受到破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中美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近日中美签订了20年的LNG大单,这无疑是中美谈判的一项重要成果。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绝对是矛盾的。前段时间美国无征兆的向中国示好,对一批中国商品进行免税,这是自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战之后首次向中国示好,实际上没了中国市场的加持,美国国内都快撑不住了。如果坚持反华,美国极有可能爆发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在进行了一系列对华示好的活动之后,美国政府突然对中国领土主权进行挑衅,中美贸易是否能够正常化又一次变成了疑问。除了拜登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会“保卫台湾”,国务卿布林肯在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联合声明,美国多次提到了中国台湾,表示支持台湾地区参与联合国体系。

  拜登政府已经意识到和中国耗下去对于美国来说绝对不利,也在一些问题上向中国松口,但是由于没有让渡中国所认为的核心利益,比如放松科技管制等。中国并没有妥协,而且态度还比较强硬。拜登政府被逼急之后,只能拿台湾问题来干扰中国,企图在经济利益上让中国妥协。

  所以,在中美关系上,不是你美国在语言和口风上服软就可以的,中国不吃这一套。美国要想在中美关系上获得对话的机会,必须先落实中美天津会谈上划定的“两份清单、三条底线、四个停止”,逐一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否则,中美对话的窗口恐怕会一直关闭。虽然中美近期签订了LNG大单,但未来的合作之路仍然是曲折的!

  要控制通胀,光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很难的,因为货币放水的规模实在太大了,每月缩减150亿美元的购债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美国的供应链危机除了货币放水等因素,供给收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要想解决供应链危机和通胀问题,必须寻求中国的帮助,但是偷奸耍滑、花言巧语那一套在中国这里是行不通的,美国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不能什么便宜都占尽。

  文章最后,老牛有话说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和流入的外资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是由中国的综合国力、营商环境决定的。而“美联储经济学”的失灵,其背后本质上是美国综合国力在走下坡路,难以吸引美元资本大幅回流所致。

  在可以遇见的将来,但随着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韧性和自主性越来越强,那么,美国想通过美元松紧循环收割全球财富的金融机制将会被瓦解。美联储的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效力也会大打折扣。

  而且,在中国与其它经济体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绕开美元直接用人民币交易,那么,即使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但其控制力也会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速而大幅减弱。

  美联储虽然是央行中的央行,但如果没有美国经济实力进行背书,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大厦将倾而已!所谓的“美联储经济学”,不过是建立在美国霸权主义之上的“流氓理论”,终将随着美元霸权的衰落而崩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9:45 , Processed in 0.1879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