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84|回复: 0

明哥在路上:婴儿住院4天花55万药费?新闻背后的阴谋和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22: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果然不出明哥的所料。

  去年8月份,一则新闻横空出世,在舆论场上,引发了民众巨大的同情,并且掀起了对社会体制的无端指责:《一针孤儿救命药,日本免费、澳洲203元,国内卖70万?》。

  1年时间过去了,同样掀起滔天的悲情、焦虑、愤怒的民意的新闻,又被炮制了出来。

  只不过这一次,始作俑者,不再含沙射影地,将矛头对准虚无缥缈的社会体制,而是对准了一家公办的三甲医院:《震惊!1岁娃娃,住院4天,花费55万元!》

  此时此刻,如果你不是医生、医院工作人员,也不是医药企业、常年和医保打交道的人,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和附带的收费发票,一定会热血上涌,满腔的正义感就要喷薄而出,要谴责如此丧心病狂的医生和医院,连1岁的婴儿及其父母都不放过。

  然而,如果你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并且将满腔的怒火,喷向了医生和医院,那么,你就真的中了圈套。

  因为,这则新闻,和去年8月份的新闻,如出一辙,都是有人在背后布局、设计。

  他们炮制这种新闻的背后,有着惊人的商业目的,甚至可以说是:阴谋。

  无论是1岁的婴儿及其父母,还是无辜的三甲医院的专业医生,都成为了他们索要商业利益的棋子。

  你发自内心,悲天悯人的正义感,也被他们裹挟,成为了实现目的的武器。

  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神经康复病区住院部票据显示,这名幼女患者,从今年 8 月 17 日开始,住院 4 天直到 8 月 21 日,花费 55 万余元。

  西药费占总费用的 99.4%,为 550177.2 元。另付:诊查费 120 元,治疗费 157 元。

  我们要明确知道的是:医院决定对婴儿使用这种西药,是家长完全同意了的,并且将婴儿的生命从鬼门关上拯救了回来。

  家长支付的所有费用中,真正能够落到医院口袋的,只有可怜的床位费620、化验费930元、检查费1555元、诊查费120元、治疗费157元、护理费80元。如果扣除仪器费用、床位费用、检查的人工费用,真正为医生的专业诊断服务付费的部分,也就剩下了诊查费120元、治疗费157元,合计才277元!

  新闻掐头去尾,绝口不提具体病情、罕见病症、医生的治疗过程,仅「天价」二字,就将当事医院、医务人员,推上了舆论指责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这个1岁女婴,患的又是「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遗传性疾病。这是非常罕见的疾病,每一万个新生儿中大约会有1个罹患。如果不治疗,会丧失人的基本功能,如:手不能握拳、腿部不能运动,无法进行基本的吞咽或抬头,病情严重后会瘫痪、甚至死亡。

  之所以国际医学界将治疗这类罕见病的药物,称为「孤儿药」,是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不幸中招的父母,都会放弃治疗,让婴儿自生自灭,孤独地离开人世。

  55万元西药费,买的就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进口到的、延缓和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孤儿药:诺西那生纳注射液。

  患者家属缴纳的费用,全部给了美国药企:Biogen,即:渤健生物公司。公立医院对药品完全是零加成政策。新闻报道之后,当事医生和医院,不但没有因为专业、果断的诊断得到舆论的褒扬和赞美,反而成为了天价药费的背锅侠。

  在刻意编造、蓄意转移矛盾的新闻炮轰下,如果专业的媒体不发声,那么始作俑者将继续得意,专业而无辜的医院将一直将黑锅背到底,中国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要彻底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完全不可能的,无论是医生,还是进口药,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延缓病症的发作。

  在国内,特效药的价格极其昂贵,1针下去,70万元的药费就见底了。

  第1个治疗年度,需要6针;此后每年,至少需要3针,终生注射和服药。

  如果昂贵的特效药,实行完全市场化的原则,由患者家属,根据经济条件自行决策,是放弃治疗,还是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拯救婴儿,无论是对药企、国家还是患者家属而言,是三方可以接受的结果。

  对药企来说,虽然前期付出了10亿美元左右的研发费用,但是究竟能不能收回成本,甚至巨额盈利,由市场来决定,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

  只不过,药企Biogen,想要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图源:《我不是药神》电影剧照)

  2020年8月份,多家媒体上,统一节奏、统一语调,集中报道了这款孤儿药,在日本完全免费、在澳洲只要203元、在我国却要70万元的新闻,给医生群体、国家医保局,带来了汹涌的压力,差点顶不住。

  在去年的文章里,明哥详细调研了「诺西那生纳注射液」在日本、澳洲、美国等国家,收费的来源。

  媒体们被操纵着,只报道终端的患者所花费的费用,却绝口不提每个国家的医保账户、商业保险账户,所支付的药费部分。

  美国:如果没有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患病婴儿第一年的6针,每一针的药价是12.5万美元,按照去年每美元兑7人民币的汇率来计算,合人民币87.5万元;比国内还要贵出了25%。

  澳洲:虽然患者家庭只支付41澳元,但是政府医保采购的单支价格为11万澳元,如果按照每澳元兑4.95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政府出面采购时的每针价格,也达到了54.5万元人民币。

  日本:虽然患者家庭是免费的,但是该药物的定价为949.3024万日元,约折合62.5万元人民币,完全是由日本的国家医保政策兜底支付了。

  昂贵的特效药价,在不同国家,患者自付的部分金额有着天壤之别,并非是药价不同,而是不同国家的医保体系差异巨大。

  3

  去年,他们为什么要操纵多家媒体,选择在8月份的时候,集中报道不同国家药价的差别呢?

  因为,当时我国有两件大事,正在发生。

  2020年8月6日,IQVIA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论坛召开;8月7日,第三届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大会召开。

  但是,更重要的是:国家医保部门,正在举行医保目录调整的年度工作。

  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几乎决定着药企是否市场大开、巨额盈利。

  因为进入了医保目录,将来患者的药费,将由国家公共的医保账户支出,从此无论多么罕见的病症、多么昂贵的药费,都不会成为患者家属的考虑选项了。

  但是,我国的医保账户里面的钱,来源于所有缴纳了医疗保险的居民,总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

  一个国家的医保政策,究竟要将哪些药物,纳入报销保障范围,是有着极其科学、严谨的标准的。

  在我国,医保的定位是「兜底」,重点在「基本」。

  对于有限的医保费用,医保主管部门的首要出发点是尽可能多地涵盖更多的人群——为慢性病患者降低用药负担、为肾衰的患者出钱透析、为肿瘤患者负担靶向药。

  慷他人之慨,怀圣母心态,人人皆有。

  然而,将治疗非常罕见病症的天价药纳入医保目录,也就意味着要挤占其他普通患者罹患常见病症的医保报销比例。

  以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每年最低一档的550元为例,1针 70万元,需要1400位城乡居民一年缴费来支持;1年6针420万元,需要近 8000 位居民一年缴费来负担。

  花近万患者的医保费用,延续1个婴儿患者的生命。慷他人之慨,听起来很感人,在现实中必然面临着巨大争议。

  医保蛋糕,是所有缴纳者用心血做大的;

  如果不能普惠地让所有人受益,却仅仅让极少数人切走了最大的蛋糕,哪怕她就是1岁的婴儿,这公平吗?

  难道一个刚刚出世的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呢,只因为得了一种罕见的孤儿病,就要吃掉一个普通县级市人口的医保额度吗?

  (图源:《我不是药神》电影剧照)

  我国医保局专家,每天都在做着科学平衡的工作,决定哪些药品可以进入医保目录,哪些不能。

  所以,我们不难猜测到,去年8月份的舆情,极有可能是跨国大药企,在背后出钱,一头寻找罕见病患者的家属,要求他们提供病情和费用发票,站到舆论场上来,一头联系影响力巨大的媒体资源,给双方牵头曝光。

  他们早就谙熟了春秋笔法,掐头去尾,省却病情细节,将笔墨聚焦在民众的焦虑痛点上,将民众的焦虑和愤怒,引导到我国医保体制上来,调动到公立医院和医生的头上来。

  不明真相的民众,空有正义感和圣母心态,在悲情案例的面前,共振形成的诉求,就转化成了对医保体制和医保专家的压力,逼迫他们将罕见高价药,纳入医保目录。

  幸运的是,去年9月份,医保专家们顶住了舆论压力,否决了将「孤儿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申请。

  美国药企Biogen公司,闯关失败。

  为什么时隔一年,类似的惊悚新闻,再次突然爆发?

  药企是如何知道,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刚刚有一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的?

  患者家属,明明是自己同意了医院的治疗方案,并且支付了西药费,为何又反咬一口,配合药企和媒体,将民众的悲情和愤怒,转移到医院和医生头上?

  无他。又到了一年一度医保目录调整谈判的时机了。

  2021年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准备期为6-7月、申报期为7-8月,都已经结束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另外2个阶段:

  专家评审阶段,在8-9月;

  和药企谈判阶段,在9-10月。

  Biogen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和营销部门,极有可能仿效公司在日本、澳洲和美国的同行们,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的做法,又拿起看门的家伙,炮制悲情新闻、操纵媒体资源,给医保专家们施加压力。

  去年,我们没有深入调研美国Biogen公司的财务报表,只是笼统地认为,药企在前期研发罕见病的药物,毕竟付出了可能有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只有将其纳入医保目录,才有可能尽快收回前期投入,这也无口厚非。

  但是,随着它们操纵手法的肆无忌惮,我甚至开始怀疑,Biogen公司是否早就收回了前期投入,实现了巨额盈利,只是追求暴利的欲壑难填,使得它们敢于枉顾专业事实,操纵民意?

  幸运的是,Biogen制药公司,是在美国纳斯达克板块上市的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向市场公开发布,人人皆可查阅。

  从今年往前回溯到2010年,在过去12年时间里,每年都是净利润,从来没有亏损过。

  2020年,营业收入143.78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8.89亿美元;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9亿美元,净利润14.30亿美元。

  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市值,虽然近5年没有再增长了,但是假如从2010年底计算至今,市值已经暴涨至原来的5.36倍!

  我们当然应该要保护跨国大药企的知识产权,也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我们当然支持它们利用专利有效期、自主定价的权利,来收回过去研发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但是,如果药企不仅已经收回了每一种原创药的研发投入,覆盖摊销了失败药品的研发投入,并且过去12年,每年都在大幅盈利了,我们还应该漠视它们用金钱操纵不专业的媒体,裹挟民意,以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孤儿为人质,吃掉了我们国民每一个人的医保账户余额吗?

  我们惟愿,医保目录审核专家们,能够秉持专业的态度、普惠的医保原则,否决罕见病症的天价进口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申请,让市场化原则发挥应有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21:35 , Processed in 0.1094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