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91|回复: 0

安民:中国全年新冠疫苗收入有望达到5000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9 0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举国体制在新冠疫苗开发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新冠疫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很好地解决局部与全局问题的范本。

  一、关于疫情

  现在是周六下午3:30,美国疫情,腾讯上的数据是,累计感染39157249人,累计死亡649680人。上周六下午3点半的数据是,累计感染38398596人,累计死亡644281人。则7天时间,新增感染758653人,平均每天108379人,今天新增171737人;7天死亡5399人,平均每天771人。这两个数据都在高位。上周说过,本周死亡人数铁定过65万人。到明天就可以了。

  另外,纽约新任市长透露的数据,纽约原本报出来的疫情死亡人数4.34万人,新任市长到任后,死亡人数追加1.2万到5.54万人。但是腾讯网的数据仍然没有跟随调整。以此推算,纽约疫情死亡人数的瞒报率为27.62%。今年我曾经质疑过印度和美国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现在都有结果。印度7月份在全国70多个地方进行血清抽查的结果显示,当时疫情感染率基本是67%左右。现在过去1个多月了,印度铁定超过70%。还有,从纽约瞒报疫情死亡人数的情况看,美国的死亡数据,在现有基础上加30%,可能还是低了。

  其他的变化,只是东南亚各国疫情更厉害了。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还有东亚的日本。

  除了中国,世界各国目前的疫情都不轻。

  二、防疫策略

  上周,我判断打加强针是基本的防疫策略。上周是以色列和英国要打加强针,本周是美国定下来了,要打加强针。现在打加强针,美国自己是定下来了,要打,但世界卫生组织反对。谭德塞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发达国家疫苗普遍过剩,发展中国家疫苗供应严重不足,那他当然要反对发达国家打第三针呀。但发达国家什么时候听过世卫组织的话吗?既然如此,那发达国家会对自己执政期的国家负责,打加强针。而且是普遍打。后面会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地宣布的。

  中国现在听一半不听一半。怎么讲呢?就是多少要给谭德塞一点面子,在对外联系紧密的岗位打加强针,比如机场、港口、铁路等国际交通及国内交通行业,医生、教师等等。因为打加强针可以提高20到30倍的抗体浓度。不打加强针的话,体内的抗体浓度越来越低,时间一拖久了,最后就跟没打差不多。那以后防疫靠什么?还防个什么疫?

  我看了有的疫苗公司的调研记录,疫苗公司管理层一样判断后面会打加强针,其中内在的逻辑很简单,不打加强针的话,体内的抗体浓度越来越低,时间一拖久了,最后就跟没打差不多,那前面那两针就白打了。另外,他们的说法跟我所说的二价、三价、四价、五价、九价、十五价新冠疫苗一致。即是根据新的变异病毒研究针对更多的点都有效的疫苗。而且有的不用做三期实验,因为是在原有的技术路线上来进行开发的,是同一种类的疫苗,既然前一种做三期实验没有问题了,那么后面的改进型就可以不做三期实验。

  所以,中国最终会全面开打加强针,而且会全面开始多价新冠疫苗的研发。

  新冠抗疫,除了口罩、检测、隔离外,只有疫苗是一个大面积有效的群体性解决办法。尽管疫苗有种种缺陷,但目前离开它还真的不行。少了也不行。这里的所谓少了不行,就是针对加强针而言的。

  三、从局部和全局看集采

  说到这里,我要就医药集采说两句,前期有篇文章谈到过,今天再谈几句。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深入研究过集采的价格变化、成本变化等等数据,因此目前的想法没有特别的针对性,但在总体上是有价值的。原来说集采要打掉的是中间商的利润,特别是腐败的利润。打掉进入医院药房的腐败款,打掉给医生的回扣,干掉这两个环节我坚决支持。但要完全打掉中间商的利润,那这部分人的工作怎么办?政府是否解决这些人的工作问题?不然一定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些人现在失去工作了,如果没有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他们一定会闹事,到时你政府的成本还得掏。只是到时的维稳成本,可能是地方政府来掏了。但掏钱的主体只是从社保变成了地方政府而已,还是国家得掏。

  还有一点,药企的利润率是否有很大的侵蚀,这个我没有发言权。但我想说一点的是,原来的药企,毛利率都很高,费用率也同样很高,这其中的费用率,主要就是进医院的费用,给医生的回扣等等。那么用原来的毛利率减去这些费用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还有现在的毛利率减去费用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它们降了多少?我没有计算,因此不能得出结论。但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原来的毛利率-原来的腐败费用率如果远大于现在的毛利率减去现在的费用率,那么类似新华制药一样的断供事件,就一定会发生。今天不会发生,明天也会发生,或者要么发生在这家药厂,要么发生在另外一家药企。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任何一家药企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集采不能严重侵害这种权利。药企可以受损,但一定不能严重受损,否则游戏就一定不可能长期进行下去。原因是什么?是各自的利益冲突。各省集采的时候,屁股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的,是各自局部的利益。他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站在整体上进行全局性的思考,而企业为了拿到订单,中国企业习惯于开始的单子不挣钱,后面再慢慢来。但集采不是这回事,如果你开始的单子不挣钱,以后你也很难挣到多少钱。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最后生态就会出问题。

  这就是很多事情,在局部看来往往是真理,但在全局看来,则是莫大的谬误。很典型的就是计划生育政策。4年前,2017年元旦前夕,当我第一次研究中国人口变化的时候,就知道那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最后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大问题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人口数据,第一次写相关文章。我第一次接触就能看清楚的问题,我不信中国那么多计生专家看不明白。但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呢,那一定是因为部门利益。这是典型的在局部,在部门看来非常正确的东西,但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却错得离谱的事例。因此,从2017年起,每年元旦,我才写系列文章,呼吁中国开放生育政策,一直写到去年出生人口数据出来后,最后一篇文章,我谈的是如果不改变生育政策,2026年中国将开始长期通缩。然后一周后,三胎政策推出。这是典型的局部和全局的问题。

  集采问题,一样是局部和全局的问题。局部是社保要大规模降费用,全局是2027年后,谁来管中国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谁来为他们服务的问题,还有就是中国药企到时具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从1962年到1993年,中国在这32年中,出生7.36亿人。明年,1962年出生的人就60岁了。估计到他们65岁时,中国的医疗压力就一定会很大。也即是说,中国现行的药企,做好应对中国未来全面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了吗?我觉得没有。中国政府做好准备了吗?我觉得也没有。药企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说到底是6年以后,谁来为将来持续32年的7.36亿人的老龄人口服务的问题,以及服务质量的问题。这个才是战略大局。但目前的集采,只是为社保降药价降到有的企业断供的问题。降价才是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这么处理问题,那理论上就是比谁的价格低呗,那就只有价格一个维度为评判标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社保降费用支出呀对吧。可如果这样才出结果,那最后就一定是寸草不生。

  社保降药价是眼前的重要问题,6年后谁为中国未来的7.36亿进行医药服务是长远的大问题。集采问题应该在这两个问题中取得平衡,偏向任何一头儿,最后就一定会出问题。过分偏向药企,那么社保降费用的初衷可能得大打折扣,过分偏向社保降费,那么医药企业就没有利润,最后他们的发展能力就一定会出大问题,他们6年后就很难担当为未来7.36亿人的养老进行良好的医疗服务、医疗投资这个重任。我们总不能指望把7.36亿人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都扔给外国人去做吧,而且,到时即使我们把这个任务交给外国人了,那么中国将付出的成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成本呢?

  因此,适当降当前的药价,然后全力扶持中国本土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新药和医疗器械新品种,这应该成为我们集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用二维的评价标准,其中一维是新产品投资开发,而不是用一维的价格评价标准。如果只有降价一个出发点, 一个归宿,那么集采就比较容易出问题的,而且一定会出问题的。

  注意,我前面的文章中谈到过,如果企业的利润形成受阻,你要指望国家的民间投资大幅增长那就是奢望。一样的道理,如果药企的利润形成受阻,你要他们大规模投资新药和新的医疗器械,那也是援木求鱼。内在的道理是一样的。注意我的文章的内在逻辑,很多时候它们都有连贯性,有内在的一致性的。

  那么什么是价格的核定标准呢?根据我多年研究企业的报表和企业的发展情况,我认为,毛利率应该是我们认定的依据。对医药企业进行集采,打掉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给相关部门和医生的费用后,毛利率控制在30%到50%的范围比较合适。这样药企有利润,未来也有资金进行研发投入,研制出新产品,保障企业的发展后劲。毛利率太低,企业总有比较大的运营费用,那么费用就会让企业无力研发新品的。而且新药开发,新医疗器械的开发,费用昂贵,需要比较多的利润来支撑,而且周期还长。这样打掉的是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给相关部门和医生的费用,打掉的是腐败成本,整个社会都赞成。另外,集采以后,是否保留药品的批发商、经销商,如何保障他们有点收益,这个问题,我建议不要草率否决。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不保留批发商、销售商的利益,那么政府得考虑如何对他们进行转岗和安置。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后面会付出相应的维稳成本,那个钱同样省不了,甚至有可能更大。

  为什么是30%到50%呢?没有别的,就是要考虑医药企业发展,要适当扶持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现在中国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普遍都比较弱小,同国际企业没有办法进行竞争。而2027年以后,中国铁定进入对医药和医疗器械存在巨额需求的时代,如果中国药企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服务,靠国外企业满足这个服务,到时中国将付出巨额的医疗成本。而中国药企要能胜任这项战略任务,没有资金实力是无法想象的。一个药品,一款疫苗的开发,长的十四五年,短的经常也有七八年。中国离这个时期只有区区6年时间,留给中国药企做大做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社保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想降费用,那么集采损害的,一定是中国药企长久服务于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能力。这个关系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四、中国的举国体制在新冠疫苗开发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新冠疫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很好地解决局部与全局问题的范本

  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2020年春,中国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研发,现在有3条技术路线的产品已经大量销售了,有2条都在做三期。当初灭活疫苗价格是500元/剂,国家采购以后,降价80%到100元/剂。当时我建议毛利率不要低于30%,最好在50%到60%。这样做,国家既得到大幅降价的好处,同时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缩小同美国药企的距离,跟上国际竞争对手的步伐。结果到今天为止,中国已经打了超过20亿剂,估计在20.15亿剂,前些时出口7.7亿剂,现在估计在8.125亿剂。今年全年,中国国内将打超过30亿剂(含三针),对外出口20亿剂,按50亿剂计算,按100元/剂计算,全年收入5000亿元。我前面的判断,新冠疫苗全球市场有万亿元的规模,中国企业收入有望抢到5000亿,为中国GDP贡献0.4%到0.5%的增速;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很准确。

  这5000亿,就在国药、科兴、智飞、康西诺、复兴、泰康、沃森生物几家公司之间分配,后面也有可能还有一两家企业。国药和科兴至少占80%到85%的市场份额,也即4000亿到4250亿,两家公司每家至少1500亿元销售收入,多则可能达到2500亿元。年度净利润有一家或两家将超过100亿美元。这两家达到这么个销售规模,一下子就拉近了同国际大的疫苗生产厂商的差距,也即从资金规模来看,他们之间再难有质的差别,而只有量的差别,当然,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未来他们同国际大厂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但既然钱有了,国家就可以要求他们大规模投入研发,大规模招收研发人员,要朝国际一流药企进军。

  智飞和康西诺,年销售要低一个数量级,但都会达到百亿级的规模。高的可能达300亿左右,甚至不排除更高,低的都是一两百亿。当然,他们离国际大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未来全球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他们仍然存在机会。至于抓不抓得住,那不太好说。

  复兴、泰康、沃森生物三家,至少都是十亿级的规模,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厂家能进入到百亿级别。但到底谁能进,暂不好说。但十亿级是有保障的。

  中国在新冠疫苗方面采取的有效策略,不仅扶持了本土生产厂家迅速做大做强,而且这些企业有钱后,在迅速加大投入进行研发。据我的了解,目前国药、科兴、智飞、康西诺都在研发针对德尔塔等变异毒株的新疫苗,或者是三价、四价新疫苗。中国疫苗研发企业在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上,又站在了国际领先的一线地位。而且,据原研疫苗的数据,智飞原研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有效保护率达到78%(这还不是专门针对德尔塔的疫苗),而辉瑞已经降到19%了。表明中国疫苗研发在对付德尔塔毒株上,比美国领先不少的。

  有多种疫苗在手,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生机勃勃。美国每每打压中国,我们只要看看联合国投票,一投票,美国就一定是少数,反对声一遍,支持中国的都是一些小国家,穷哥们儿,他们把中国看做他们的希望,因此他们就跟着中国走,而不是跟着美国走。大家看看我前几个月的文章,中国面对美国的围攻,需要疫苗。是不是这样?这个时候,疫苗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就是硬通货。否则,谭德塞为什么那么急是吧?第三世界各国,都需要中国疫苗的帮助,更需要中国全套抗疫办法的帮助,还需要中国大量的生活物资供应。中国已经彻底成为世界各国抗疫的大后方了。这将强有力地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且从价格上,中国疫苗不涨价,但美国疫苗已经涨两次价了。

  五、美国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

  这是我上周文章谈的内容,留了个尾巴,希望大家思考。现在我谈谈我的观点。

  对美国来说,后续经济复苏是根本,是政府和美联储的最大利益。因为复苏了,美联储才可以退出宽松的财政政策,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才可以缩减购债规模,才可以加息,且保持股市的基本稳定。否则就是大动荡。股指只要不能做到基本稳定,比如跌个年把时间,调整个百分之四五十,那么就一定会打击美国经济。股指和经济,二者关系密切。经济向好,可以刺激股指,股指向上,可以增加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反过来有影响。而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充分就业。在疫情之前,美国登记失业率小于等于5.4%,现在离这个还有距离。充分就业的前提,一是企业广泛招工,一是社会充分开放和充分流动,一是普通民众愿意就业(但现在因为政府补助,有一部分人是有钱拿就不就业的)。而充分开放和充分流动的前提,要么是美国躺平,和疫情共存,再重的疫情也不封锁了;要么是疫情控制很好。但后一个条件已经的确不存在了。因此,对美国而言,只能是要么和疫情共存,再重的疫情也不封锁,要么是疫情严重了依然禁足。而改变这个的变量,就是加强针。因此,我们看到本周美国宣布全国打加强针了。打加强针后,如果疫情降下来,那么美国的抗疫政策就会变,就会全面开放。如果打加强针后,数据仍然高居不下,那么美国政策还可能会有变数。

  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是否继续给失业者提供补助。前面曾说要停的,9月6日后不再提供,但现在疫情这么严重,那就有可能存在变数。

  六、关于中国文化复兴问题

  这是个大问题。前些时,我博客上谈过几次了。国际上一直有一股力量针对中国文化,攻击中国文化,妖魔化中国,然后一直在中国推动美国和日本文化,这个对中国影响很深。说实话,我对这个一直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些年来,我看了很多中国人弄的西方流行文化的东东,中国人越在这一块努力,说出来的话越是低人一等。如此,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何谈起?看看现在年轻人推崇的是些什么人罢了。前两年推崇的说唱歌手,吸毒,乱性,真的把西方的糟粕拿过来当个性。特别是女权,倡导女生宁死不嫁,不出嫁,不生育,为了身材不要孩子。这是在毁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传承和赖以生存的根基。中国还需要女权吗?好多东北的大老爷们儿每天从老婆手中拿一二十块钱生活,外表看起来无比爷们儿,可他们爷们儿得起来吗?还有中国大学里学的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吗?全部是西方的原版教材,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这是有严重问题的。社会科学领域不进行全面的变革,若干年后,中国非出问题不可。

  今年,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我们能够看到文化界一些人被清理。希望中国由此开始,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2:55 , Processed in 0.0937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