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4|回复: 0

玉名:连续万亿元没行情?市场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9 1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看如氢能源从大涨到群体跌停,也就是2-3天的时间,就是这种转换了。概念没了吗?当然还在,概念永远都在,这几年只要新能车炒高了,就是其他能源就冒出来。但这几年,只有特斯拉为首的新能车实现盈利,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从概念转化成了实质。同样道理,万亿元成交,券商大涨,就是牛市了?这个反复提到过,万亿元成交不假,但市场赚钱效应不佳也是事实,所以并没有普涨或躺赢行情,分化更加明显,万亿元背后只是市场扩容后的一种效应而已。包括证券板块,博弈超跌反弹是可以的,过去一年多,几乎每个月都有1-2次,群体大涨,甚至涨停潮,缺乏的是持续性,只能短炒而已。

  指数方面,早盘也给大家提到,8.17放量下跌,8.18缩量反弹,就必然还有考验,尤其是大金融护盘后,其他热点没跟随,分化明显,我们看到券商、银行等大金融领涨,其它板块却没有跟风大涨,那么,再度考验,避免跌破低点就是一个必要的过程。8.19日就是探底回升,而投资者要看到的是另外一个因素,这样过程中,哪些热点超跌反弹后新低了(白酒为首的消费板块是典型),哪些热点回落后又反弹了(新能车是典型,双创50指数的走强),这样差别,就时代表了强弱,而群体呈现的强弱就是行业景气度的高低了。尤其是中国移动也被批准IPO,又一个超级大盘股,由此我们其实慢慢理解,大金融护盘的意图。

  特斯拉实现盈利后,拉动整个行业的走强;相反,我们看到有不少概念股,5G概念、网红直播概念等,都是在业绩周期就跳水了。还有一些是更为隐蔽的,比如说2021年春节后,传统经济行业的走弱,新兴行业的走强,差异巨大。那么,有没有一些比较靠谱儿的,去把握牛熊的规律呢?行业思路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今儿微博订阅文章《利用行业视角去看懂牛熊切换》做了分析,股民在博弈个股时容易忽略行业因素,这样会有几个错误。第一错误是习惯于个股之间比高低。真正的赢家思维是,哪个可以为我所用,实现利润?第二错误是执着于个股本身,忽略了大环境。行业景气度会拉动群体性活跃。第三,股民的错误在于觉得个股强弱,或者某个指标有意义,真正大利润来自赛道。无论是熊股,还是牛股,我们判断都不要仅仅是针对于单一个股,而是应该扩大视野到群体中。比如说这个行业如今是什么样周期,如果行业大量个股都是下降,行业低迷周期,就不要期待自己的个股能幸免,要规避风险;同样地,当行业高景气周期时,先将行业平均利润拿到手,让时间去堆积利润。今晚20:30分,玉名微博还将对此详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5:39 , Processed in 0.1722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