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00|回复: 0

北风:“病毒共存”引发民意撕裂?解决问题的法宝其实一直都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5 2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周,“与病毒共存”的争论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了“谁赞成?谁反对?”,“打倒谁,保护谁”的民意对峙。

  “与病毒共存”,并不是最新提出的观点,其实在欧美国家持续的防疫政策拉胯,躺平等死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新冠病毒的持续传播和变异不会停止,新冠病毒会长期存在。”

  最近一周“与病毒共存”的争论,其实被“更换了概念”,大家争论的变成“是否要放松防疫政策,让疫情和经济生活共舞!”

  西方的“向病毒投降”执行了一年多,可是有两种新情况值得警惕:第一,过去一年多,西方并没有大举向我国输出躺平等死理论。第二,国内也一直没有“病毒投降派”的市场。

  可是为什么“彭博社”为首的媒体开始向中国疯狂鼓吹躺平论?而国内为什么又有汹涌的民意与过去“一致严厉”的防疫民意发生冲突呢?

  壹、欧美国家忽悠我们的两套逻辑!

  先说“彭博社”无比替“中国担忧”的报道:坚持抗疫会让中国成为世界孤岛。

  彭博社就是上个月用“特殊标准”将美国抗疫排世界第一,中国抗疫排世界第八的美国媒体,“屁股有多歪”大家都能体会到。

  应对欧美媒体的舆论忽悠,其实只要我们记住毛主席说的“敌人反对什么,我们就坚持什么”就能不动如山,稳如磐石。

  会有人疑惑,毕竟世界发生变化,境外势力不能简单地以“朋友”和“敌人”来简单划分,那主席语录还能“放之四海皆准”么?

  要认清美国媒体“忽悠中国躺平,向病毒投降”到底是恶意还是善意,只要看他这一年多是怎么做的就明白了。

  欧美国家从去年四月开始,其实基本都是“躺平向病毒投降”的抗疫政策,差别只是“有没有堂而皇之宣布”而已。

  那么为什么坚定“躺平投降对国家民众有利”的欧美政府和媒体,为什么当时不向中国推销这一政策呢?

  因为他们希望保留自己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力”,他们希望中国的封城与停工停产,会导致中国的制造业崩溃,物流业崩溃,从而影响外贸出口。

  当我国因为“封城与停产”导致产业链崩溃,产品积压无法出口的时候,他们“与病毒共存”的生产线就可以承接“中国产业链转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新冠病毒不接受投降”,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后果,是一段时间之后,持续的传播与死亡,最终逼迫西方国家在封城停工与解封复产之间反复横跳,不仅“承接中国产业链”的阴谋破产,还必须依靠中国货物维持民众生活。

  到了今年八月,欧美国家政府与媒体又改口“希望中国躺平接受病毒”,这是为了让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么?

  许多支持这一观点的认为,我国只有打开国门,适应与病毒共存,然后欧美国家就会接纳我们。

  可是今年五月,欧盟就开始推行“疫苗护照”,只要接种了两剂美国和英国疫苗的人,都可以在欧盟各国自由往来。

  这项“疫苗护照”政策,唯独将世卫组织认可的中国疫苗排除在外。

  也就是国人就算防疫再成功,国内病例清零,你接种两针疫苗,人家照样拒绝和你往来。

  那么当你放开国门,许多地区人口密度超过印度的我们,变成一个日新增几十万病例的国家,欧美国家就向我们开放,拥抱我们去交流了?

  没有病例,打了疫苗他都坚决排斥你,你疫情爆发,他会拥抱你?

  所以欧美人忽悠的让中国躺平,接受与病毒共存,并不是想要拥抱我们更多人出国,只是想输入新冠病毒,让我们的经济生活与制造产业链比他们更崩溃而已。

  他们需要的,是全球进入比烂的世界!

  有些朋友疑惑:这次国内“与病毒共存”的呼声这么高,都是欧美国家忽悠和国内公知带节奏么?

  他们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么?

  贰、民意撕裂的根源在哪里?

  这次围绕“某网红医生”的争论,我看到几条解读,都越偏越厉害。

  比如一种观点:支持和反对“某网红医生”表明中国贫富差距的撕裂。

  这种观点就凭“上海人都支持网红医生”的文章,就判断网红医生的观点,代表了北上广深的富裕阶层,支持“严厉抗议一刀切”的代表内陆贫穷阶层的观点。

  这显然是“缺乏调研的想当然”结果,网红医生目前最坚固的“支持地盘”仅仅只有上海而已,那是因为上海至今没有遭受南京扬州那样的疫情毒打。

  同为一线城市,北京至今是全国最严格的城市,至今依旧执行有中高风险区的地市人员,一律不准进京。

  你问一下,安全潇洒的北京人,愿意支持网红医生放开么?

  与上海北京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网红医生”的支持者依旧寥寥。

  为什么?

  因为广州东莞深圳经受了今年五月“早茶传播链”的毒打,认识到德尔塔病毒的可怕,因此经历过苦难,就会支持“严格清零”的政策。

  那么上海人如何才会转变立场呢?我不会说:上海要经历南京扬州疫情的毒打,才会认清现实。

  但是许多人的高高在上,确实是因为没有经历相应的苦难。

  另一个观点,则是说“网红医生抗疫政策”的争议,源于中国如今的互联网人口太多,而这其中低学历低文化层次的人口太多。

  这种观点透露出“腐朽酸臭的伪精英主义”,意思是低学历没文化的人就反对网红医生,高智商懂经济的精英人士会选择保护他。

  这些“高智商精英”普遍认为,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彻底封杀在国门越来越难,并且每一轮入侵,国内几十个省份的“严厉抗疫和封锁”,最终会导致中国经济承受不住。

  如今在网络上叫嚣着“躺平抗疫,拒绝严厉政策”的人,和去年高喊“问责武汉政府,为什么封城戒严晚几天”的是同一批人。

  那么支持“放松抗疫政策”的是不是就代表“经济发展派”,支持“严厉抗疫政策”的就代表“贫穷安稳派”呢?

  根本不是,就北风的多行业调研结果,去年以来,我国严厉抗疫,西方躺平投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一些外贸行业,物流行业纷纷反馈,虽然过去一年多汇率升了,海运费用涨了,集装箱价格涨了,外贸依旧持续火爆,一箱难求。

  一些传统制造业,过去被东南亚和印度的产业转移打得“艰难求生”的制造业,如今都因为印度和东南亚的停产,生意好到爆。

  那如果国内所有产业都获利,“放松防疫”的呼声哪来那么大的民意支持呢?

  严厉防疫政策实实在在的冲击了我国实体服务业:旅游,酒店,餐饮,公共交通,线下零售等。

  这些行业的许多公司去年疫情就没扛过来,大量失业。苦撑一年多,熬到今年夏天的,都投入最后的“弹药”希望搏一把逆天改命。

  可是新一轮疫情将这些小微企业冲击的再次被强制歇业。

  所以我国的严厉抗疫政策有利于制造业和外贸行业,严重冲击了实体服务业。

  在我国GDP的构成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7:36:57.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增大,层次跃升,服务业占比一定是不断提高的,所以一项有利于制造业,但是伤害服务业的政策,肯定是不利于百姓利益的吧?

  不能这么算。因为我国的服务业包罗万象,二十年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业,受疫情政策冲击较小,同时,房地产销售也是服务业的范畴。

  过去一年多,全国房产调控措施不断加码,也才勉强遏制上升的势头而已。

  所以实体服务业占我国经济的比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还有另一个严重的对比是:严厉的防疫措施,会有利于制造业,冲击实体服务业。对应的是以我国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一旦采取躺平抗疫,社区传播的病毒同样会冲击到实体服务业。

  大家可以想象,周边每天都有大量新增病例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旅游,酒店,大型聚餐,公共交通和农贸市场么?

  所以严厉清零,社区封锁的防疫政策会部分有利,部分产业受冲击,躺平投降则是所有产业都完蛋,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叁、思想混乱源于缺乏信心和理论指引

  在分析明确了“严厉清零,严格封锁”是我国防疫政策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停止争论,统一思想”的问题。

  一味地靠压制和禁言,是无法让切身利益受损的人群真正拥护和认同的。

  实体服务业,虽然在经济规模上,并没有大到颠覆国家经济大局的程度,可是实体服务业最大的特点是吸收大量“底层劳动力”。

  从就业人口总数,从对社会维稳,对社会消费的刺激程度,实体服务业都有远超GDP份额的影响力。

  这次国内产生大量“放松防疫政策”的声音,是因为大量的小微企业真的扛不住了,大量的服务业人群失业,家庭开支撑不住了。

  他们产生“向病毒投降”的念头,产生“病毒杀死其他人,但我身体好能扛过去”的机会主义与利己主义思想,根源还在于大家没有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也缺乏理论支撑与引导。

  要统一全民思想,坚定抗疫政策不动摇,就必须回答几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处在抗疫战争的什么阶段?我们最终能否彻底战胜新冠病毒与变异毒株?多久能够战胜?

  所有人明确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有信念有凝聚力的支持“严格防疫不动摇”。

  我国当今关于防疫政策的争论,来自于两个观点:

  一派认为我国体制有得天独厚优势,全球各国无法做到的封锁抗疫,我们体制能够轻松做到,百分百御敌国门之外!

  一派认为新冠变异病毒的传播力与潜伏时间越来越长,我国的一线医护人员已经在崩溃边缘,不可能长期支撑,应该在崩溃前缓慢的适应“与病毒共存”。

  这两种思想,其实就是面对新冠病毒的“速胜论”与“必败论”。

  必败论的高知识分子,认为“速胜论”只会无脑打鸡血,不会“理智中立客观”的分析问题,最终救国还得靠“必败论”发展为“曲线救国论”。

  “与鬼子共存共荣”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中国人面对强大力量入侵,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一定会诞生“速胜论”与“必败论”的争议。

  那么最终,什么理论能够凝聚人心,最终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外族侵略,避免民族消亡呢?

  是“论持久战”理论的伟大实践。

  最近面临“新冠变异病毒”入侵产生的“必胜”与“投降共存”的撕裂,许多人以为是新问题。

  许多人很迷茫,看不清楚全球拉胯,所有国家都被病毒攻占之后,孤岛求生的我们,如何赢得这“实力悬殊”的战争。

  所有问题的解答,“论持久战”里都有。所有人的彷徨,挣扎,混乱,内斗,只因为一代人都没有学习“论持久战”,都没有把“论持久战”作为全民抗疫的基础理论。

  我们一旦从“论持久战”的视野,来看待中华民族与新冠疫情的战争,一切豁然开朗。

  首先,“速胜论”与“必败论”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认清“不可能速胜”,新冠疫情不会快速结束,我们不会很快的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生活方式。

  同时要认清“当年鼓吹抗日三天亡国”的公知,最终灰溜溜被推下神坛,“曲线救国”最终也没有“和鬼子共存共荣”。

  因为新冠病毒以及变异毒株,它是“不讲理”的,它和鬼子一样,是掠夺生命与财富的,不是与你共生共荣的。

  从“论持久战”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与新冠病毒的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三大阶段。

  从2019年底,全世界多地遭遇新冠病毒突袭,到中国武汉首先预警,首先抗争,全世界都进入病毒肆虐,各国医疗系统艰苦抵抗的战略防御阶段。

  把当今世界看作80年前的旧中国,欧洲的“与病毒共存”就是汪精卫的“曲线救国”。

  特朗普与拜登一脉相承的“抗疫先甩锅中国”就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明白了这样的对照,那么今天的中国,就是当年的“红色抗日根据地”。

  面对新冠病毒与变异毒株的“大扫荡”,我们会有牺牲,可是经历“百团大战”之后,今年的“国门抗疫”,“国内零星感染的坚决歼灭战”都证明我们处在抗疫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进攻,这需要生物科技的大发展,需要针对变异毒株的新疫苗,新的口服药物能够驯服“变异病毒”。

  从“论持久战”的角度,我们也能看懂最终“与病毒共存”的战后世界。

  抗战之后,日本继续存在,但日本必须是被阉割的,对周边国家无害的,无法对周边国家发起新一轮侵略的状态,就可以共存。

  这就是科学界判断的:新冠病毒最终被疫苗与药物驯服,毒性降低为普通流感,才能与人类共存。

  而76年前轰在广岛与长崎的原子弹,就是未来研发能够“消灭新冠毒性”的决定性药物。

  而日本逐渐“变异”,“军国主义之魂苏醒”,再次成为入侵邻国的侵略者,就会爆发再一次的抗日战争。

  这就像被驯服的新冠病毒,未来经过无数年的变异,又会在某一个分支,变异出新的,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新病毒,那又是几十年后的再一次抗疫战争。

  肆、抗疫战争的胜负手到底在哪里?

  有了“论持久战”的理论基础,我们就都能明白我们所处的抗疫阶段,和最终的抗疫结果。

  那么具体到当今社会,如何“运用论持久战”来打赢抗疫战争呢?

  论持久战中,战略相持最重要的观点是“让敌人占领的损失多于获取”。

  从战略相持转到“战略反攻”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撑到敌人撑不住为止。

  放在今天的抗疫状态下,就是我们的“经济韧性要熬到疫苗与口服药物的问世”。

  所以我们接下来的问题,不是争论“抗疫路线”的松与紧,躺平或者清零,而是如何让我们的经济在严格抗疫中更具韧性。

  有朋友会质疑北风的“抗疫文章”站位太高,不了解被封禁百姓的疾苦。

  过去十几天,北风恰恰处在“湖北抗疫的一线”。

  我遭遇了封锁,被集体测了核酸,然后又单独测核酸才能上高速,再加上周边黄冈,荆州的亲戚朋友反馈的“防疫措施”,我也看到了一些“基层防疫过度,影响经济的状况”。

  8月7日的时候,我跟着几百个拥挤的人,仅仅靠口罩防护下,排队做了集体核酸检测。

  可做了核酸检测被告知不会很快出结果,如果要上高速,到周边城市,必须第二天自费再做一次核酸检测。

  而且到了相邻城市,在一周内,要到社区指定地点做三次核酸检测。

  我亲戚在黄冈市,这是一个七百万人口,面积是武汉两倍的地级市。

  黄冈仅有一个城区,下面有七个县两个县级市,其中红安县7月底出现了两个病例与淮安旅行团有交集。

  在红安县已经封禁与多轮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其实与相距遥远,人流交往不多的其他县区没有交集,可是所有县区都加强了防疫措施。

  黄州区的大量餐饮店关门,部分是因为生意太差,熬不住疫情关闭的,还有少量是“生意太好”,买早餐的排队,会造成“聚集风险”的。

  而且各地有被曝光“基层过度防疫”之后,也有了“对策”,那就是不允许店家发布“因为疫情严重而关门歇业”的通知,避免“防疫政策过度的指责”。

  于是许多商铺与公共场所都开始在最近“电脑系统升级”,“年中盘存”,停止服务,关门歇业,开业时间等通知。

  国家本有低风险地区影院保持75%上座,影院人员核酸检测,影厅全面消杀就能够正常营业的政策。

  可是北风关注的一家影城的公众号,8月5日发布“重要通知”,说接到通知,因为疫情,影院全面歇业。

  8月6日却又发“宣传文案”,里面是工作人员全面核酸检测,影院全面消杀的图片,以及影院照常营业的宣传推文。

  到了8月8日,再发通知,“疫情期间,自主选择歇业”。

  四天之内,三份通知,从强制歇业,到允许开业,再到“自愿歇业”,可见基层防疫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加码对实体服务业影响远大于理论值。

  北风能感受到的“超出政策的影响经济”,是网络无数人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过度政策”,将很多人推到“要求放松疫情防疫措施”的对立面。

  许多人看到这些政策对经济基本面不可逆的伤害,才会下断言“最终肯定绷不住,经济崩溃之前被迫放开躺平,和现在有序躺平,谁的危害更大?”

  我认为,后续中国经济韧性能否“熬到”新冠特效药率先突破,最重要的就是“智能防疫”。

  严格清零,密接人员与核心活动区的严格风控不可放松,可是未来对城市内高风险,中风险以外地区的“生产经营的干扰”一定要减少。

  我们必须承认网络上的一个观点:南京机场的漏洞堵住后,后续一定会有其他的地方,其他的传播链产生。

  如果后续每次传播链,我们几十个省,不管高中低风险,相邻县区,相邻城市全面严格防疫的话,我们的经济韧性根本承受不了几轮。

  北风宁愿相信,这次各省区各城市许多相邻低风险市区,做出远超国家规定的防疫政策,可以看做是八九十年代的“严打”。

  在黑恶势力猖獗,社会治安崩坏的状态下,快刀斩乱麻的强制执法中,确实会出现矫枉过正。

  可是随着社会风气改善,我们可以承受长治久安与扫黑除恶的动态共存。

  我们在遭遇了一轮轮散发疫情之后,封控管理会更加智能,同时社会上的经营个体也会逐渐免疫,与时紧时松的常态化防疫措施“共存”。

  让全民将常态化防疫作为习惯,实体服务业将常态化防疫演变成日常服务的一个必经流程,这种适应与共存,绝对比“牺牲老人和穷人性命,全社会与病毒共存”更容易实现。

  除了“精确防疫,智慧防疫”,大家也没有理解到“巨头反垄断”对经济与防疫的支撑。

  严厉的防疫政策,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率,国家有低增速增长的心理准备。比起经济数据,更大的危机是“底层就业”。

  在实体服务业被冲击之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底层失业人员的增加。

  互联网垄断的诞生,实际上就是高效率赚取超额利润。

  过去企业管理的一个经典思路:一个公司三个员工,每人工资1000块,通过绩效改革,让两个人每人1300,干原来三个人的活,打工人收入提高,企业成本降低,企业效率提高。

  这在过去二十年,是“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可在今年,这种“压缩就业岗位”的模式会被打压。

  一定是更多的就业人员,每人相对较少的工作时间是国家力推的保障政策。

  同时,在国家不采取“大放水”的经济措施下,社会总财富是一定的。

  在社会财富没有暴增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对高利润攫取者的“垄断集团”进行打击和财富再分配,这些财富才能流向疫情中失业边缘的城市底层。

  未来一段时间,“精准智慧抗疫”和“反垄断”将帮助我们扛过“战略相持”阶段的经济困局。

  七十六年前的伟大胜利告诉我们,坚守“论持久战”的定力,能够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1 06:33 , Processed in 0.1719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