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9|回复: 0

刘晓博:风暴将至!你楼下的“名校”,可能会摘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2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再造之年”。

  为了让生育率回升,国家不断出台新政。到目前为止,教育领域已经或者正在发生三场大变革:

  第一场变革:国家下狠手整顿K12课外培训(学科培训),禁止资本化运作,禁止乱收费。相关上市公司股市大跌,一大批公司面临转型,而需要转行的人员可能多达数百万。

  第二场变革:是国家开始治理学区房乱象。到目前为止,以深圳出台的方案最为全面、力度最大。深圳通过立法的方式提出,未来要均分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全面推行大学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中推行跨校的交流制度。

  第三场变革:从4月修订的“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到日前教育部、发改委、住建部等8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规范力度越来越大。未来,民办学校或将基本退出义务教育。这个新政也将对部分学区房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重点分析一下“第三场变革”,也就是《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及民办学校新政所带来的影响。

  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2、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可以继续举办民办,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

  3、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

  4、新建居住社区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为公办学校。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或转为公办学校,或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5、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

  6、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

  7、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合作或挂牌的)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8、名校办民校(公参民)的治理,力争用2年时间,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看起来,这个通知只是在治理整顿“公办校”和“民办校”之间的合作问题,避免公立优质教育资源违规流向民营学校,最终为少数人谋取私利工具。

  事实上,一场全国性的、降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规模的行动,已经展开了。

  2021年6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有关精神汇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

  将推进全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落实中央对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省域内、县域内占比的调控要求。文件附件显示,湖南省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预计调减到5%及以下,全省民办小学、初中在校生规模预计调减36.4万余人。

  有报道说,仅湖南省衡阳市则需要调减14.8万人,占据全省调减份额的大约1/3。湖南衡阳市的民办教育占比约为20%左右,在全省偏高。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在校生,不能超过全省(全市、全县)的5%,从上述文件的表述看,是一个全国性的调控要求,但未必是终极调控目标。

  同样在2021年6月份,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出台了关于将民办教育在校生人数调减到5%的规划。

  据报道,四川省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比较多的省份。2017年的数据显示,四川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共有11109所,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48.2%。民办教育的在校生共有215.95万人,占据全省的19.97%。

  此外,江苏也在6月发布了类似的通知,计划2~3年时间将全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义务教育学校的人数比重降至5%以下。

  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出现民营企业家把控制的民办学校捐给政府的现象,比如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经董事会研究,校长王业生向有关部门正式递请《淮阳一高关于学校捐献报告》,将学校整体捐献给当地政府。这所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人,在校生两万多人(见下图)。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到2020年,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8.67万所,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比例超过1/3;在校生5564.45万人,占比接近1/5。

  那么:为什么要严格规范公立校和民办校的合作?为什么要把民办校从义务教育阶段“挤出去”?

  说到底,是为了降低“教育成本”,提升生育率。

  教育、医疗和住房,号称“三座大山”,是遏制老百姓“多生孩子”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如果要摆脱老龄化、少子化的困局,就必须解决这三大问题。

  在教育方面,家长花钱最多的地方不外乎:1、幼儿园学费比较高;2、课外培训费用高;3、私立名校学费高。

  幼儿园一直没有纳入义务教育,此前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民办校比例偏高,公益性日益减弱。其结果,很多孩子上得起大学,上不起幼儿园。

  后来,在国家统一要求下,各地纷纷增加公办园数量,提升公益性质幼儿园数量。从长远看,幼儿园全部变为公办园,甚至全面实施免费入学就餐,将是大趋势。

  课外培训领域的整顿,今年疾风暴雨式地展开了,这个大家比较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然后轮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

  严格地说,义务教育阶段就不该有民办学校。适龄儿童上学,是对国家尽义务;国家提供公益性的学校、老师,是在对老百姓尽义务。小学和初中,都应该是财政支出建设的。

  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财政能力不足,只能发动社会资源来办学。这些民办学校不全是高价名校,也有很多是为外来工子女服务的草根学校。

  这两类学校,都有先天缺陷。高价名校,会引发攀比,导向不好;草根学校,老师普遍工资不高、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有些草根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有建筑物倒塌或者火灾等各种风险。

  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合作,可能存在腐败因素,比如把公立学校的优质资源转移到民办学校,然后卖高价,少数人私分。最终,会抬高全社会的教育成本。

  国家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象,压降民办学校,应该理解为:随着国家财力增加,国家愿意承担责任,为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提供标准化的、相对优质的教育服务。

  或有人会说: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发达国家也有私立名校呀?我们为什么不能有?

  答案是:国情不同。

  中国当然不会100%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存在,但在校生不能超过5%是一个重要的调控线,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压降。为境外人士服务的民办校、国际校,还是会允许存在的,但会控制入学资格。

  “义务教育”的新政,对于学区房可能是新的一波打击。因为有些楼盘,尤其是郊区大盘,走的就是“民办校+公立学校招牌”的路子。一旦这条路走不通,公立学校撤离,支撑房价的重要因素就会崩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民办幼儿园民办普通中小学学校名称的通知”,通知说:

  民办幼儿园、民办普通中小学学校名称必须客观反映学校的办学实际。民办幼儿园、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在“学校类型词”前冠以“实验”、“艺术”、“中英文”、“双语”、“英语”、“外国语”、“美语”等字样。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经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学校类型词”前冠以“实验”等字样。

  也就是说,凡是有利于炒作学区房的名称,都不能使用!这对于“贴牌名校”来说,打击也非常大。

  下一步,估计国家会推行幼儿园和高中的免费教育,并可能缩短K12的学制。比如50到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他们的小学就是5年,初中是2年,高中是2年。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前几年,15岁上大学,19岁大学毕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早点毕业,早点结婚,早点为国“造人”,是将来的大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2:35 , Processed in 0.1406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