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17|回复: 2

井底望天:大国游戏(之四十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0 08: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十五

  与许多我的同代人的观点不同,笔者对中国的“70后”和“80后”非常看好。这一代人和中国当年周恩来和邓小平代表的那一代人很相似,他们中不少精英分子有良好的教育(包括许多在西方留学)和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就像能说流利英文和法文的周恩来们一样,这一代的年轻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不像五六十年代出生之人,言必称欧美,物必叹洋货,盖个破房子也要欧陆风情,搞得你不知道还以为生活在法兰西城堡里。

  对这些与笔者同龄的同胞对西方文明那种一看见,一听说,就开始两眼发亮,面带红光,呼吸急促,嘴角流涎的姿态,笔者只有摇头苦笑。通常一个黑人想叫自己的儿子学音乐,马上就会拿一把萨克斯风,开始吹黑人的蓝调。一个拉美人马上就会拿一把西班牙吉他,开始弹古典弗拉明戈。而我们的这些中国同胞,倒会拿起个西洋的小提琴,开始拉莫扎特。记得一个黑人曾为此感到困惑,问笔者是不是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因为他记得走过唐人街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拉“两根弦的中国小提琴”。笔者答道,不是,中国的乐器比西方的还要多,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不过这些人在西方的学校里学多学死了,觉得中国的东西是垃圾而已。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社会由这帮人设计的话,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变成19世纪的欧洲?反正现在整容手术和磨皮技术都很高超,完全从房屋、街道、衣物、用品、语言(反正我们都会英文,那怕多么洋泾浜)、文字(记不记得汉语拼音化的主张)和相貌(整容没问题,可能身材改造上需要多点功夫,不过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美国快餐店恶补荷尔蒙鸡)等等彻底改变,创造出华兹华斯[1]笔下的英国完美乡村社会。

  所幸的是,中国的社会已经呈现多元化,在民间无需论资排辈,由于这个年龄层英才奇少,对中国的影响(或说是危害)没有那么大。

  这个年龄层中滞留在海外的那批人士,多数经过多年的奋斗,不论是学高八斗的博士,还是一个英文都不识的草民,都已混到有车有房,有地有产。这些人吃苦耐劳的韧性,倒是可以和今年初雪灾时的民工相比,且毫不逊色,大有我中华民族勤劳奋发的底蕴。他们对工作也有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论是各行各业,高低贵贱,都可以坦然的面对而不会怨天尤人。而且还可以在这些往往不尽人意的职业中,靠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获得些成绩,也算事业小成。他们差不多都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基本上都能够尽孝道,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对自己的能力通常有某种过低的评价,加上对出头的谨慎,因此有多大的头就带多大(更多是偏小)的帽,不求矮子强出头害人又害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最美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偷懒和不掺假。而他们的处世哲学,则带有强烈的大动乱时代的烙印,不轻易出头,因为怕枪打出头鸟,而且还有中国传统的内涵中,那种隐忍不发的沉静。

  这些可爱的品格,用在对的地方,就给他们如虎添翼,但如果用在错的地方,就使他们自废武功。可以说他们在美国这种国家的成就相对于欧洲和日本,要大的多,但仍然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九十六

  当然在美国乐观和夸张的文化的氛围下,他们这种深藏不露的品格,往往就成为一个包袱。当他们和美国人竞争时,人家是三分墨水上大红,有一点颜料就要开全球连锁的印染超级市场。而谦逊自卑的中国人,就生怕自己显露得太多,做不到价廉物美,不被人接受。

  这种姿态非常明显的表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上。色香味俱全,丰富文化内涵的中餐,居然搞到便宜得可以和麦当劳的汉堡包争宠。而各方面都要比中餐低几个档次的日本寿司,居然敢以高过中餐两倍的价格叫板,而且还是门庭若市,甚至食客之中出人意料的包括那些只肯吃便宜餐的中国人。档次稍低于中餐的法国餐和意大利餐,则干脆敢叫天价,忽悠到让你觉得花不了大钱就想死。试想一下一个连你自己都当垃圾对待而不珍惜的文化,又叫外人如何敬仰?当然笔者也见过这代人的豪杰,靠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居然就是硬打出了一片天。尤其是在美国高科技界里那些中国人的创业者更是如此。没有他们,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无地自容,连个遮羞布都不配有。可惜的是,这些栋梁之材不一定对在中国干事业有兴趣,不然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助力。

  而流落海外的那些对在中国“干事业”有兴趣的少数的政治精英,如果有机会执政,那就会将是中国之祸。那些人既不了解西方,又不了解中国,还以为自己在将来的中国政坛上仍然有希望,对他们同辈在中国政坛开始接班颇为不服,大有舍我其谁的自负心态。平心而论,这里面不乏一些人有点才气,但就是自视过高,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虽说现在上台的那些同辈不一定比他们有才华,但就一定比这些人要务实。如果这些人没有流落海外,估计又是批搅泄物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要以为笔者对他们有偏见,其实这些人除了到处寻找经济老板,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可以在西方谋生。他们写篇文章倒是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普世价值等等统统上,通篇都是高屋建瓴的大鎯头,对着你一顿乱砸。但是字里行间,挑灯细看,却是文化大革命的大字报水准,尽泼妇骂街的能事。最可笑的是,这些人号称对中国文化精通,却连一篇打油诗都凑不出来,号称对西方社会了解,却连美国历史都没有读过。

  而中国的新一代看到的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历的是划时代的变化。在他们看惯了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街景,很难想象他们会在纽约、巴黎、伦敦和柏林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跌掉下巴。在看到中国不足的地方,他们也会有有能力改变的自信,不至于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天天想当场找个洞钻进去。他们对中国传统的坚持,更是让笔者肃然起敬。看到他们在西藏事件后在互联网上对西方媒体的反击,更是令人由衷钦服。本来唯一的担忧是,他们由于多是独生子女,也许太个人中心主义,对他人的处境缺乏恻隐之心。但是这种担心在他们汶川大地震的表现中一扫而空,令人为中国的未来信心倍增。

  如果一定要在他们身上挑刺的话,那就是勇猛有余,冷静不足。当然以他们的黄口白牙,青春年少,要做到心不浮、气不燥,老成持重是不现实的。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还是太肤浅,对中国传统的认识,虽然有心愿但是缺功力。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不够平和,多情感上的盲目抵触和情绪性的反感,缺乏细微的观察和理性的直面。

——————————————————————————————————————————————————————
[1]华兹华斯,W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派诗人,喜欢用诗歌描绘田园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0 1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应该是井大早期的吧。
期望可以一次性放出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流落海外的那些对在中国“干事业”有兴趣的少数的政治精英,如果有机会执政,那就会将是中国之祸。那些人既不了解西方,又不了解中国,还以为自己在将来的中国政坛上仍然有希望,对他们同辈在中国政坛开始接班颇为不服,大有舍我其谁的自负心态。平心而论,这里面不乏一些人有点才气,但就是自视过高,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虽说现在上台的那些同辈不一定比他们有才华,但就一定比这些人要务实。如果这些人没有流落海外,估计又是批搅泄物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5:38 , Processed in 0.0938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