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94|回复: 0

风雨锐评:国家卫健委叫停强制接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7 13: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全国多地出现强制接种或者变相强制接种的情况,包括浙江宁波宁海县、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江西抚州崇仁县、江西赣州定南县、江西赣州安远县、陕西韩城等等。这还是前几天的情况。

  最近几天,强制/变相强制的情况又有所发展,不少地方下达文件,如果不及时接种,将禁止出入医疗机构住院部、养老院、学校、图书馆等场所。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学生报名,须持家长接种的报告,否则不予报名。

  这些,其实就是强制/变相强制接种。

  华东政法大学的专家邹荣认为,多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公告,已暗含“强制接种疫苗”之意,明确了公民必须要履行某项义务,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按照法治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有明确法律依据的前提下,政府部门才能要求公民履行法定的义务。“目前我国对于疫苗接种的原则是自愿,多地发布的公告对未接种疫苗的公民设置了不利后果,于法无据。”

  牵涉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网络争论的声音非常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加入讨论。

  7月16日,国家卫健委终于表态了。来看报道:

  第一财经今天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了解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依然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

  ……按照……相关要求,适龄无禁忌人群应该做到应接尽接。

  对于个别地区出现的对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群体的限制通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已经关注到,并已及时予以指导和规范。

  其实,对于使用强制手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现象,国家卫健委一直给予重视。今年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表示,个别地方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这种做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这里说的“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今年新设立的副部级机构,第二种是早已存在的卫健委内设机构。个人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今年新设立的“国家疾病控制局”,是一个具有相当行政权力和责任的机构。应该会有力地指导各地执行政策。

  问题在于政策本身的明晰性,请注意报道中的关键词:“知情、同意、自愿”、应接尽接、指导和规范。

  对这三组关键词,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从法律的意义上说,自愿乃是第一原则,也就是不可以强迫或变相强迫。所以各地纷纷改口:我们并没有强制,而只是“动员大家的积极性”。

  可以,自愿与应接尽接,每个人不是有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吗?

  自愿与应接尽接,如何达到平衡?网络上的议论不会轻易平息。在此不妨重新梳理一下接种疫苗的理论思考。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疫苗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降低感染概率、阻止轻症转重症。

  降低感染不等于绝对不感染,比如目前世界接种率靠前的以色列,最近感染率重新上升,势头很猛。中国广东疫情也表明,有多例接种两针者,还是感染了病毒。

  因此,所谓“防疫屏障”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一个概率的概念。

  这就要认真思考得失了。究竟是强行地扩大接种面,降低感染风险;还是稍微放松要求,坚持自愿原则、不采取强迫限制政策?哪一种选择更有利?

  必须注意到,当前中国接种已超14亿剂,比例相当高。剩下不愿意接种的,许多都是老弱病残,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早前的接种者要高得多。风雨锐评由于加入了许多微信群,就听闻过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这个比例是高于前期的,并且有较严重的例子。

  所以,接种绝非没有代价。

  那么,与这种出现不良反应的代价相比,扩大接种面所获得的降低感染风险收益是否足够大?

  可以明确地说,今后愈强制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将会越高。网络反弹将会越大。

  有人说:存在禁忌症的,可以开证明嘛。问题是,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感觉身体不好,但体检似乎又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办法开证明。再者从现实角度看,开“禁忌”证明,本身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并非人人都能够很方便地获得。

  甚至我们也不排除有的人身体很好,但就是不愿意打疫苗。一方不愿意接种,一方要求“应接尽接”,未来发生冲突的情况必将越来越多。这些冲突必然会反映到网络上来。未来围绕接种的争论必将愈演愈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07: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