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96|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视点》 【第2021-04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2 09: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与中国未来汽车产业

  【第2021-041】

  【东方·时事视点】上一期视点我们讨论了那位最后还是“怀着忐忑心情”走了的、起初死活赖在莫斯科不走的美国大使,以及美国如何围绕阿富汗撤军问题将“与其说先走,实际是想留”的戏码上演到极致的,这意味着西方开始“微调”应对中俄策略后,在克里访华失败后,西方开始将“缓和”重点瞄俄罗斯。

  就在欧美同时对俄罗斯展示“示缓诚意”(泽连斯基邀请普京访乌、美国邀请俄罗斯再谈开放天空、法国总统婉拒乌克兰加入北约、土耳其再购俄制武器等)之际,对美国总统特使下了“逐客令”的中国在干什么?

  2021年中国很忙,其中忙的一件事就是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而本次年会堪称新冠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中的一抹亮色。

  在政治层面,国家主##再次谈及全球政治大民主话题,这个话题并非新说法,“一带一路”正是为此架构、为此服务,然而这一并非新说法的再次提及,在中美阿拉斯加交锋后却显得格外不同。

  首先,本次会议是疫情后第一次大规模国际现场会议,这对当前仍饱受新冠疫情折磨的世界(中国、朝鲜除外)而言绝对是一大亮点,这意味人类社会有能力、有信心走出疫情,且已经基本回归正常。至少东亚经济有望在用2021年10月到2022年2月前后走出疫情。

  当然,这个“有望”要变成现实 ,恐怕需要比如东南亚国家、也包括 日本、韩国、按流行病学的客观规律、切实努力才行。

  笔者注意到围绕这次年会,有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话题有很多讨论。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的玉柴动力符合当前世界低碳环保的潮流(海南注重环保,故而在海南展示)。此外,如比亚迪,中化国际,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上、也都都有出色表现。

  当前中国对传统汽车产业,尤其是乘用车领域的投资正在收敛,中国将目光更多投向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可谓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无论电能源,氢能源都需要稀土制造先进电动机,而中国在稀土产量、精密加工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第二、目前中国的5G/6G技术世界领先,汽车用芯片技术研发生产均已成熟。

  第三、中国有最大、最完善、最稳定、发展最快、消费力最强的市场。

  第四、中国在数据搜集、获取及分析上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这使得中国在项目测试、迭代上同样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

  第五、中国有世界上最稳定、最强大、最重视、信用最高的国家制度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撑。

  第六、中国有足够的技术人才选拔、储备体系,可以向未来汽车行业提供大量优秀技术工程人才,且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出现汽车行业、技术创新、领军人物的几率极高。

  在技术路线问题上,以华为和特斯拉为例,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华为走的是依靠大量传感器(如激光毫米波雷达)、实时采集、传输数据技术“即时数据智能识别路线”;而特斯拉因为美国5G技术的缺失,缺少设计与试验环境、缺少市场需求拉动等原因只能走“非实时数据”的智能识别路线。由于特斯拉技术路线在现时并不成熟(注:如不更改路线、则在未来更不可能成熟),所以,导致其近期频繁爆雷,这里有一个问题?特斯拉(美国)能够避免前苏联在数字电路(晶体管)与模拟电路(电子管)之间“点错科技树”的前车之鉴吗?

  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原则上,中国坚持“多条腿走路”,同步发展天然气,动力电池,氢能源,超级电容等新能源技术。

  中欧目前正加大力度合作新型电动汽车(宝马),这意味着中国不一定会与日本在氢能源汽车方向做长久、深入合作。基于历史经验,想要与别人能够长久、深入合作,掌握合作主动权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这一方面不能“等、靠、要”,如果只是一味地“等”,那么,核心技术和系统别人是永远不会给中国的。这在此前因中国坚持自己的“中原之星”所以才有了“成功范例”之中国高铁,以及丢掉自己的运10、结果却吃下“失败范例”的大飞机项目的对比、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体上看,由于有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5G,跨平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特别是自主的超算,还有独特的稀土技术,尤其是14亿人口的统一的大市场,因此,中国具有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全优要素,对方诚意来合作欢迎以共赢,不来合作就自己搞起来。这一点适用于目前中欧、中日、甚至中美相关行业在未来汽车产业上的合作。

  因此,希望日本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在汽车行业还是在国际政治层面都要诚实守信,不可背信弃义!类似引狼入室,破坏区域共同利益的事情不要去做。否则在汽车行业,一旦中欧合作定型,日本氢能源技术或走上“柯达帝国”灭亡之路;在“最后一次战略投机”层面一旦“玩火”过头,恐怕必“引火自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5 02: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