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3735|回复: 0

风铃:A股走牛,急需激活地方政府这个发动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9 1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期视频又是一个大餐,有中国经济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也有未来的展望和破局的方法。这里再强调几个要点。

  一、拉动经济增长,总要有火车头

  过去中国经济靠三驾马车:房地产、政府的基建投资和进出口。现如今,进出口不能再继续供养美元了,房地产要坚守“房住不炒”的国策,那就只剩下政府拉动的投资。过去的基建投资中,地方政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积累了大量债务。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今天搞新基建,推进创新驱动的产能转换和产业升级,但是三驾马车跑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一时半会转不过来。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驱动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渡期间,还必须保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过去这三驾马车不能同时熄火。

  具体来看,进出口这块,确实不能再继续供养美元了,因为美元崩盘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我们维持现在的出口模式,继续为美元提供双重供养,美元崩盘的时候,我们不仅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还会因为措手不及造成国内经济失速。同时,鉴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敌意越来越深,一直在竭力围堵中国经济,加上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的全面坍缩,目前的出口模式也不可持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

  不供养美元,就意味着我们要转向一带一路,而一带一路要真正上路就必须推出世界元,但是推出世界元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地缘博弈,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对房地产,当然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否则永远无法摆脱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那么,就只剩下地方政府投资最有希望重新焕发生机。

  市场投资讲“无出清不投资”,西方的出清方式就是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也就是被西方经济学视为“经济规律”的周期性。我们不能学西方。我们有自己独到的治理经济的模式和成功经验。改开至今35年,中国年均GDP增速超过9%。我们能创造这样的经济奇迹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政府用强有力的调控手段确保了每次经济可能出问题的时候都实现了软着陆。市场、政府双轮驱动是中国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制度优势。现在中国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的高质量增长,必须有效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让地方政府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地方债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有一种声音认为,地方债会让中国经济随时塌天,其实地方债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尽管这些地方债有种种问题,但这些投资的钱都已经花出去了,已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作用,来一次债务核销,也不会影响通胀。即便为了严肃地方政府的举债责任,不愿意简单核销债务,央行也可以从商业银行回购地方债,先打包放在一边,以后再慢慢地庖丁解牛。这样,就为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减了负,银行股就可以重新估值,帮助A股走牛。地方政府也可以轻装上阵,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话说到这,又要说回现代货币的本质了。现代主权货币的本质就是国家授权的预付信用。把话彻底说开,现代主权货币就是政府赋予的“印钞权”。但是,这个“印钞权”牵扯到经济发展治理的方方面面,绝不可滥用。比如超发货币可能引发通胀,冲击汇率,这都是致命的。也就是说,使用这个“印钞权”必须小心谨慎、通盘考量。只要总量可控,在一个闭环的领域或行业内流转,适当的印钞不仅不会引发通胀,还会通过提供有效的货币供给促进经济发展。这些地方债都是已经花完的投资,如果央行回购这些打包的地方债会带来通胀吗?不会啊!只要不会带来通胀,为什么不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重新充当拉动经济的火车头呢?想通了这个逻辑,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即:能够货币化的债务就不是问题。

  当然,具体到地方政府的每一笔债务,也不能搞一刀切。可以先打包搁置在那里。解析了债务问题的根源,新的地方债要重打锣鼓另开张,利用科技手段来实行闭环管理,根绝腐败和利益输送,让地方政府重新充当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三、未来的地方政府是治理经济的数控机床

  地方政府的投资可以详细地分门别类。有些投资是纯粹的民生民心工程,虽然没有经济收益,却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投资应该归好类,预先就准备好将来核销。有些投资回报率不高,而且是长期的慢回报,只要心中有数,该投的还是要投。有些虽是长期的投资,但只要有固定的盈利模型,将来只赚不赔。对这类投资,要有适当安排,不必追求短期的回报。比如地铁、高铁、大型场馆、会展中心、保障房、水环保建设等等,虽然短期没有像样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它们都对中国经济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投资将来都是有回报的。即便没有回报也不怕,过10~20年再核销呗。巧用货币功能,是赢得全球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说印钞,就会引起通胀的恐慌,其实印钞不等于通胀。通胀的病根是钱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控制通胀的秘诀是精准控制货币流向,而精准控制货币流向的前提是精准的产业分类,这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循环链,我们应该从源头入手,做好精准的产业分类。

  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什么效果不佳,因为很多企业是跨业经营,宏观的货币调控手段只能控制货币的投放总量,却不能控制货币的流向,因此也做不到货币供应的精准滴灌。只有做好产业分类,分解各种跨业经营的巨无霸,才能确保货币的精准投放。大数据时代,借助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精准的产业分类,从而达到货币的定向供应而不引发通胀。

  未来的地方政府要做好精准的产业分类,做出各种盈利模型,然后实施精准的货币投放。如果说过去的货币宏观调控是调控货币投放总量的总水闸,未来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就是精准调控各种分管道的水闸。这样,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搅成一锅粥,就可以杜绝左口袋倒右口袋,根除各种腐败和利益输送。未来的地方政府应该是治理经济的数控机床。

  结语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追求的是现得利的回报,比如美国,两党因为代表的资本利益不一样,很难做出统筹的长远经济规划,即便有了这样的规划,也很难落地。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在做长远的经济规划,因此我们的投资理念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当前,中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接下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数字化时代加上区块链技术,精准的产业分类和精准的货币投放,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有了精准的产业分类和精准的货币投放,中国经济就能取得较高速度的高质量增长,实现产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7 21:45 , Processed in 0.1563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