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0

风雨锐评:前有阿里,后有腾讯,反垄断一个都不能放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4 1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12月14日,阿里、阅文、丰巢三家公司因垄断被各罚款50万元。明眼人都能看出,罚的就是阿里,至于阅文、丰巢不过是陪绑。

  果然,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处以182亿的巨额罚款处理。

  但这只是反垄断处罚的开始,后续行动必定源源不断。

  今天,2021年4月30日,反垄断的新一波处罚来了。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腾讯企业作出罚款50万元的处理。罚款名单还包括滴滴、苏宁等知名企业。

  50万元对这些超级企业而言不过是毛毛雨,但其背后的意义和指向是明确的:垄断行动与国家利益相悖,必须加以惩处。实质性的巨额处罚随时将会降临!甚至对阿里的182亿罚款,也并不是最终过关的表示。如果阿里巴巴继续其野蛮的垄断行为,甚至采取种种对抗国家监管的措施,那么更严厉的处置也并非不可想象。

  在去年,笔者就反复指出中国未来的行动方向是“外抗强敌、内惩豪强”,老的粉丝应该都记得。这并不是依据胡乱猜测,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

  目前全球已经处于大危机时代,越是危机越要集中力量。但是豪强林立,各行其是,巨头们甚至借机发国难财(比如人民生活困难,花呗借呗们诱导更加厉害,让老百姓陷入债务深渊),已经严重阻碍国家行动的有效性。这是有无数历史教训的。两汉两晋走向崩溃、王朝终结,很大程度上与豪强占有资源,百姓生活无着、挨饿冻毙有关。直到唐代以后,逐渐建立有效的制度,才相对避免了两汉两晋那样的恶性状况。

  历史的教训值得警醒。如今,一些现代豪强的“豪言壮语”也令人极为震撼,比如马云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阿里就来改变银行”、“中国的金融监管缺乏系统性(暗指中国整个的金融体制是乱来)、应当废除老旧的巴塞尔协议,(任由阿里向全国老百姓放高利贷)”。这,难道是要向国家权力叫板?难道国家还会容忍两汉两晋的局面重演吗?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建立中央威权体制的国家。这个体制始于秦始皇,定型于汉武帝。而欧洲威权体制的建立则要晚1500年以上,其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法国路易十四的政治模式。

  汉武帝对威权政治模式的塑造,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与其向国外寻求反垄断的例子,来作为证明今天中国反垄断的依据,不如从汉武帝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寻找智慧和依据。

  由于今天系统性的写文章时间已经不够。下面引用《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一书中对于国家治理的评论。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第四编的一篇文章《论治理流通梗阻》。

  面对大危机,历史上大体有三种办法。

  一是对外侵略、向外倾销(其变种包括金融劫掠);二是闹革命,大幅度地调整生产关系(其中包含减少人口,减少资源消耗);三是搞凯恩斯主义,多印钞票,灌溉实体经济。

  第一条牵涉到政治道义问题,本文不讨论。对于第二条,何新在《我的困惑与忧虑》一文中指出,现代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德、法、日,之所以能够跻身强国行列,都有赖于国内长期保持稳定,极少发生国内革命。反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往往形成:贫穷落后财富不均——于是暴力革命——于是动乱——于是更加贫穷落后——于是再动乱、再暴力革命的恶性循环。

  如果要更加全面和辩证地解释,也许可以这样说,暴力革命的确可以成为国家富强的条件之一,能够打开奋起变革之门。但经济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暴力革命之后依然要尊重经济规律,通过和平时代长期艰苦的建设,使国家走向富强。例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就绝不仅是单纯进行了暴力革命这个缘故。无论在革命或和平建设时期,中共都领导实施了巨大的、不断的经济变革,使经济状况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看,所谓革命,实质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人们常常会生出一个愿望,能不能在不那么血腥的情况下,或者不波及过多领域的情况下,相对温和地实现生产关系变革?

  应该说办法确实有。只要牢牢扭住金融这个牛鼻子,首先使金融活跃起来,往往就能带动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所谓金融,可以理解为“转圈的钱”、“循环流动的货币”。金融枯竭是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作为经济治理的焦点。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克服金融枯竭,推动金融循环。国家增发货币或从银行借出富人的存款,将其投入基础设施等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发展。这一方法经过长期的经济实践证明有效,直到现在仍为各个国家所用。只是为了避免过于强烈的后遗症,目前一些重要国家纷纷转向温和凯恩斯主义,采取保守疗法,或者说由不顾长期预后的西医疗法转为注重长远效果的中医疗法。

  然而由于凯恩斯主义未能深入触及生产关系,导致其拯救经济的条件范围有限。遇到真正深不见底的大危机,国家本身又没有特殊的条件和优势(例如缺乏外部市场和资源的支持),凯恩斯主义往往束手无策,必须从历史上寻找更加深刻的案例。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化解超级危机的例子,分别是汉武帝时代、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分别产生了桑弘羊、刘晏、陈云三位天才级的理财专家。三次化解危机的根本要诀就是强化国家经营(如实施食盐专卖、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并由国家掌控金融资源。从深层意义上说就是改变大生产关系,并实施计划经济。

  这里着重讨论国家掌控金融资源的问题。汉武帝时代曾经实施过算缗告缗的政策,又曾经搞过多次货币改革,最终将铸币权和金融资源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任何私人包括地方王国都无法染指。汉帝国的特大经济危机由此解除。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断然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将投机商200余人逮捕法办,沉重地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元之战”的胜利,从而将金融资源牢牢掌握于国家手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得以迅速稳定,并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所谓“转变生产关系”以应对大危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抑制乃至杜绝私人染指金融系统,甚至要不惜开动国家机器,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投机者和巨富手中持有的金融资源,由国家全面控制金融系统,从而使经济重新有效循环运转起来。

  肯定会有人将国家全面控制金融的行为戴上“破坏市场秩序”的帽子,加以无限斥责。其实,在超级大危机时代,往往面临着经济崩溃、社会动乱、国家分裂等严重问题,绝难有更好的办法逆转形势。搜寻古今中外的案例,汉武帝时代、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是最为典型的三个成功例子。笔者至今也没有找出比这三个例子更典型的案例。运用强力手段,由国家掌控金融资源,排除私人染指,这本身就是将国家暴力限制在最低程度的有效办法。如果不这样做,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千百倍的恶果。

  简单来说,在遭遇超级经济危机时,所有的常规手段都已失效,如果不想发动战争搞侵略,那就必须深入触及生产关系变革,全面重新分配财富。然而,这样也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以至残酷的国家分裂和内战。如果从改善金融秩序入手,没收金融寡头的金融资源,禁止私人染指金融运作,而由国家全面掌控金融,则往往是解救超级经济危机最温和、最有效、负面影响最轻微的办法。

  以上文章写于2017年5月。汉武帝的治理对于今天的启示是什么呢?一是要铲除垄断,二是要在金融上下功夫。前文已经讲到了今天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等企业的50万元罚款,这个罚款是针对垄断作出的。

  但金融问题恐怕更触及国家力量的核心。因此,国家一定会在金融上下功夫。

  昨天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四大金融管理部门对13家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约谈。这些企业是: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

  下面对这次约谈内容进行简单解读。

  管理部门指出: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

  【解读:金融业务十分敏感,这些东西归结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金融已经严重损害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不光是违法的问题,而是在利益损害程度上,金融行业天然就比其它行业更厉害、更敏感。】

  管理部门:要求各网络平台企业……全面自查整改。开展金融业务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本。对于违规经营行为,金融管理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

  【解读:金融高利贷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后恐怕都要整改。之所以允许平台企业搞金融经营,那是为了让你们服务实体经济,让老百姓能够改善就业和生活。如果脱离了这些,还不如关门。】

  管理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一视同仁对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零容忍”,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解读:很可能会建立一些新的规范,细化各项要求。将平台金融活动导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实体经济、有利于国家经济向外开拓、有利于老百姓的轨道。这就是新的“金融市场秩序”。】

  风雨锐评认为,金融管理十分复杂、敏感,而历史上的相关具体经验并不多。因此,从管理理念到实施行动,有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对互联网平台金融的规范和整顿不会一蹴而就。现在只是刚刚开头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0 04:13 , Processed in 0.1250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