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50|回复: 0

徐吉军:总统马斯克?美国太空战总舵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4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4月29日,中国航天掀开历史性的一页。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航天器——长16.6米,直径4.2米,重达22.5吨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天宫空间站建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可实现3人长期驻留,6人短期驻留。天和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总重将近70吨,其中天和核心舱的重量约22.5吨。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还将发射一个空间巡天望远镜,望远镜口径达两米,视场角比哈勃空间望远镜大300多倍。巡天望远镜用于探索星空、极深空的奥秘,包括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也包括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方面重大科学前沿的问题。”

  目前,美国和俄罗斯牵头,欧盟等国家参与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接近退役年限,到2025年美国在太空将无站可依。

  为此,多个国家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科研合作。俄罗斯与中国签约共同建设月球科研基地。美国主导太空探索的态势进一步弱化。

  在太空科研领域,中国目前主要推进三大工程:天宫空间站,载人登月及月球科研基地建设,火星探索工程。以这三大太空计划为标志,中美太空竞赛将不可避免的重现美苏太空争霸的历史。

  1、美国

  2011年,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针对中国的“沃尔夫”条款,明确规定NASA和受白宫资助的科研项目不能够与中国有任何的往来。

  2019年10月,美方拒绝给中国的科学家们发签证,以至于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没有中国科学家顺利出席。

  说起来,最具喜感的是欧洲搞的导航系统伽利略项目,开始拉中国出钱参与,但是后来受美国蛊惑,排斥中国出局。中国痛定思痛,迅速搞起完全自主的北斗导航,一举反超欧美。

  这就是中国力量,几乎在所有科技和产业领域,只要欧美排斥中国,中国都能实现成功逆袭。

  正因为中国人表现的太高能,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防范之心远超过对俄罗斯的戒备心理。

  中国能够有如此超卓的表现,核心原因在于现代尖端高科技实现突破需要持续的高投入,这就不可避免的依赖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中国目前在高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能力,已经实质性远超其他国家。这才是真相!

  相比中国的国家投入,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2018年2月,马斯克SpaceX的重型猎鹰火箭首次发射成功。2018年10月SpaceX实现了西海岸陆上火箭回收。

  2019年5月4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重载火箭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同时火箭一级实现了海上回收。这是人类首次由私营企业研发的火箭和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

  马斯克SpaceX公司的“龙”飞船,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美国自主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物资。

  马斯克的SpaceX作为私营企业,拼命力推猎鹰火箭回收目前已经试验成功,这在经济意义上具有重大价值。

  猎鹰9号的现在的发射成本报价6100万美元。一级9台发动机的总成本达900万美元,第二级发动机外加导航制导控制系统的总成本可能在2000万美元以上。燃料部分价值不过20多万美元而已。

  如果能够实现二级火箭回收技术,通过火箭重复利用,猎鹰9号单次发射成本将降低到600–7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分之一。这个成本,不管是国家任务还是商业航天,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我们必须承认,马斯克的火箭回收技术肯定有独到的价值。

  目前,中国、日本、俄罗斯都有火箭回收的相关试验。中国的火箭垂直回收试验也已经取得成功。俄罗斯在这方面也有积淀,苏联时期就尝试过采用降落伞回收气象小火箭MR-1并取得了成功,而且在修复后还实现了复飞。

  马斯克在火箭回收领域的探索,其实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2011年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美国正式终止了航天飞机计划,相当于走了30年的弯路,最终原地踏步。

  后来,美国研究人员进入国际空间站只能依赖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实现,每一次的成本都高达1.7亿 到4.5亿美元。可以想象,每次给俄罗斯付款,美国方面肯定心如刀绞。

  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失败,最终使马斯克这种企业主后来居上反客为主,成为美国太空探索的重要力量。

  美国的国之重器最终都必将陆续私有化,美军也逐渐成为保护美国资本在世界各地实施掠夺行为的工具。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与美国私人资本控制国家的本质完全匹配。

  2、星链计划和移民火星

  马斯克作为美国军方的亲密合作伙伴,势必在美国国家机器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不排除将来会竞选美国总统,咱们边走边看。

  虽然马斯克的特斯拉电动车绝逼是一个未完成的试验品,屡次出现莫名其妙的事故。但是,他的一些科技探索依然在值得我们尊重。

  猎鹰9号重载火箭实现可回收,已经降低发射成本。而同样可重复使用的星舰,一次可以携带400颗星链卫星进入轨道,成本比起“猎鹰9号”要低得多。

  马斯克提出的星链计划和火星移民计划,都依赖于SpaceX公司的重型运载火箭,尤其是通过可回收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真正付诸实施。

  很多人将马斯克誉为科技狂人,其实这是被他擅长的表演给迷惑了。观察马斯克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每当特斯拉面临困境,他都会利用SpaceX公司作为解套的工具。移民火星这一疯狂构想成为马斯克在美国屡试不爽的融资手段。

  人类至今无法克服的就是衰老和死亡问题。全世界资本家的人生最困扰的就是钱太多而命没了。这种无望的心理导致很多人渴望移民火星,探索生命的新奇迹。哪怕无法实现永生,能利用太空实现延寿也是好的。

  毫不夸张的说,比起移民火星这种虚无缥缈的计划,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更有实际意义。

  SpaceX可以用利用反复回收的猎鹰火箭进行星链卫星发射,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这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国家如果想要建立一个类似星链的巨型卫星网络系统,很难在发射成本上与SpaceX竞争。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星链计划就是发射4.2万颗卫星,在5G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来真正实现全球网络无死角的覆盖,保证世界各处都能享受极致的通信服务。星链计划提供的互联网不适合所有的人,但对于依赖常规卫星获得互联网或偏远地区网速很慢的人们,它的价格可以秒杀传统卫星互联网。

  星链计划提供的互联网目标客户并不是他们,而是在游轮、飞机、或偏远地区的用户。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搜索到星链计划提供互联网的信号,这对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至关重要,因为那里根本无法提供快速的互联网连接。

  如果星链计划完全建成,当然可以当之无愧的举世第一。只不过目前星链计划刚刚开始,距离计划的4.2万颗全球联网依然还很遥远。在国家竞争的路上,任何可能性都会发生。

  能够与星链计划对抗的只有中国,依靠强大的实体经济实现高科技产品的低成本推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过分依靠中国的人口优势带来的用户市场,去赚取消费级快钱,却不愿十年磨一剑,为国搞科研。这种格局,比起马斯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万幸的是,中国实体经济制造业企业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目前,中国的5G技术已经对美国构成强劲挑战,而6G的布局已经开始。中国华为、vivo等一线终端设备厂商已开启6G研究,估计10年内投入使用。

  3、中国航天产业

  所有的尖端科技,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化民用化,都将成为无源之水。中国航天产业,在这方面起步晚,效率高,目前已经展现锋芒。

  2015年开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过程。

  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总规模过万亿元,在册公司超过200家,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国内多个主要城市都在布局商业航天,在产业发展方面再次体现了中国特色。

  2020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将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2020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宣布,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规划建设千亿级的空天产业集群。项目名为“星谷”,计划建设卫星互联网源头创新区、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升级区、场景应用示范区三大功能区。“星谷”项目不仅体量大,且覆盖通、导、遥全产业链。

  海南既具备航天发射能力,又具备数据接收能力,发展航天应用产业极具优势。目前,海南正全力推进打造“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卫星、遥感产业新格局。

  2020年5月,西安航天基地率先出台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专项政策《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9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西安航天基地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航天特色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累计聚集商业航天企业30余家,涵盖商业卫星系统和火箭研制、卫星测运控管理、卫星商业化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头部地位显著。

  2020年7月,成都出炉新基建行动方案,明确将卫星互联网作为核心建设任务之一。未来三年将推进四大工程16项重点任务。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唯一以航天产业为主导的功能区,定位为成都市航天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承载地,打造全国知名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南通开发区以银河航天为产业龙头,大力吸引和支持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落地发展,着力打造卫星互联网及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加速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进程。

  尽管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相比美国起步晚,在科技畅想和概念包装方面弱于马斯克这种狂人,但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胜在稳健,赢在成熟。只要在商业航天产业中开始起步,未来以中国独有的产业优势,完全有实力与美国企业竞争全球市场。

  马斯克的特斯拉吸金无数,目前也毁誉参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表现不如人意,而且特斯拉在应对用户投诉时的消极态度令人厌恶至极。

  上海车展维权事件之后,特斯拉充分展现了一个特质,那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就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种态度,在中国市场已经行不通了。当年三星也是这样出局的,特斯拉的前景也不见得多好。

  在美国市场几近破产的特斯拉,来到中国依然利欲熏心。事实证明,马斯克擅长的是技术整合和科技冒险,缺乏为客户提供安全成熟的产品的企业家精神。

  更精准的定义马斯克,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科技爱好者,一个美国特勤局的特工,一个融资强人,一个投资专家,但他绝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也不是一个慈善家,更不是一个热爱中国的传教士。

  今天的马斯克,在商业航天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但他的星链计划和移民火星的大饼,注定只能是图上开疆,落不到实处。

  4、太空军事化

  按照美国的太空野心,太空军事竞赛已经不可避免。

  2019年12月,美国通过的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批准设立美国第六大军种太空军。这是特朗普宣布成立美国太空司令部以来的又一重要进展。

  法案规定太空军隶属于美国空军部,空军部长有权将空军人员转移到太空军。太空军将与海陆空三军拥有同等地位。

  目前,美国太空司令部和太空空军正在加速融入联合和同盟作战。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国家太空战略》和《国防战略》直接为“称霸太空”的霸权战略服务。

  在美国《太空防御战略》中,“让美国太空司令部负责联合和同盟太空作战”、“将盟国和伙伴纳入规划、作战、演习、交战和情报活动”、“扩大与有能力的盟国和伙伴的信息共享关系”、“促进与盟国和伙伴的有利太空行为标准和规范”等内容比比皆是。

  美国的国家战略已经以太空为大国战略竞争的主要起点,以太空为作战领域,加快提升太空整体军事实力,最终实现“称霸太空”的战略目标。

  2020年美国在《空间防御战略》等文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军事、政府、民事和商业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频繁拉拢盟国和伙伴组织团体,加快扩大空间军事化“朋友圈”。

  2020年7月,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发布了《深空探测与发展的新时代》报告,强调空间探测与发展需要国防部等机构以及国际和商业伙伴的合作。美国空间指挥部与其他国家、政府间组织和商业公司签署了上百个空间态势感知服务合作协议。

  作为对美国太空军事化的直接回应,2021年4月24日,中俄两国联合对外宣布将合力打造国际月球科研站,借以提升人类探索月球的能力。西方世界惊呼:一个新的月球基地将因此而诞生,中国和俄罗斯将成为主导者。

  中俄构想的月球科研站项目,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机器人基地,强化对于月球的探索。月球科研站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初步建设,并保证该基地可以实现机器人的长期运作,并确保短期的载人任务。

  在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计划之后,月球科研站计划在2036年开始可以确保宇航员在月球长期生活。

  尽管中俄的月球科研基地计划是基于和平目的开始建设,但是如果美国胆敢利用其太空军对其他国家实行太空战,那么中俄在月球基地完全可以实现降维打击。

  这种太空领域的战略威慑能力,将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9:13 , Processed in 0.0938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