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58|回复: 0

时晨晨:警惕人口黑洞!中国女权崛起 能够拯救坍塌的生育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7 1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灰犀牛狂奔而来!

  存量博弈时代,人口黑洞迅速蔓延,从中小城市扩散到大城市。

  目前26个地级市披露了人口数据,有8个城市人口负增长,其中沈阳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3.34‰,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负增长的新一线城市。

  长三角大城市也沦陷了,人口超过500万的无锡,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降为-0.16‰。同样的,泰州、扬州、镇江、常州等城市人口也出现负增长。

  另一个大城市宁波也岌岌可危,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75‰,即将跌破0的分界线。

  刚开始,只是农村偏僻村落的消失,接下来是四五线小城市萎缩,现在轮到大城市人口负增长了。

  再看一下北京,也是相当严峻。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北京2020年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00368人,创下十年来新低。这相比2019年减少了32266人,下降幅度约为24.32%。

  人口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早已结束,但是结果却迟迟未公布,很多人都预期结果远差于预期。

  人口塌陷已经成为“共识”,越往后情况越严峻!

  01

  历史性窗口慢慢关闭 中国即将永远错过机会!

  在人口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各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战,就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

  个别城市通过政策抢占人口获得的短暂优势,改变不了整体向下的大趋势。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人口增长停滞也是全世界的共同难题。根据联合国等机构的研究,本世纪全球人口增速将持续回落。

  这也意味着,谁解决了人口问题,谁就能赢得未来,改写全球竞争格局。人口问题事关国运,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对中国来说,人口问题尤为关键,因为育龄女性的最后一个高峰即将过去,错过了将会永远错过,这是生物学规律。

  目前,我国第二波婴儿潮的女性人口,已经进入育龄阶段的中后期,也就是说,80后女性的最佳生育窗口正在慢慢关上。

  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到2032年,我国育龄女性人口最后一个高峰将彻底消失,到2035年,中国育龄女性数量将较2020年下降约4000万人,降幅超过20%。

  想要解决人口问题,还得回归本质,即婚姻和生育。

  世界变化的太快,婚姻观念冲突的厉害。

  中国婚姻状况的变化,生育率的变化,跟女权意识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两性关系激烈对立的话题。“性别一换转发过万”,一些情感大V的参与让话题再次扩散。

  这类话题之所以会引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受教育和认知水平大幅提升,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女权意识崛起的一个标志。

  在女权崛起的同时,男权也在没落。前几天,还有一个新闻刷屏了,《上海90后成为亲子鉴定主力军,平均每四个孩子就有一个不是亲生》。

  文章透露一个消息:搜索“亲子鉴定”这个关键词的人群,年龄从二十出头一直到五十多。总结一下,就是所有具有生育能力的男性都关心这个话题。

  “在男权社会,男性却成了一个弱势群体。”

  “两性冲突”的新闻不断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恐婚。再加上,性开放观念普及,结婚成本上升,离婚成本下降。

  结果就是,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连续创新低、离婚率连续创新高、初婚年龄不断往后推迟。

  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

  对应的,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

  同时,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

  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因此,结婚率暴跌的背后,新生人口数量也断崖式下跌。

  02

  女权崛起 能够拯救坍塌的生育率吗?

  女性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情况下都是女性表现优于男性,比如在学习能力方面。

  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教育统计年鉴,从2009年起,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生的占比就已经超过50%,并在此后的9年里始终保持在50%以上。

  女性考研超过50%什么意思?就是女性学习能力比男性强,这是事实。

  此外,女性政治地位也在提升,在北欧一些国家,比如瑞典、芬兰等等,女性国会议员的比例都已经超过了45%。

  2019年,刚毕业7年,年仅34岁的桑娜·马林成为芬兰史上最年轻的女总理。芬兰5个执政党领袖中除了一人年龄超过35岁,其余4人清一色都是年轻女性。

  类似的案例和数据还有很多,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父系社会”正遭遇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制度正逐渐趋于瓦解,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成了共同点。

  母系社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女权意识崛起,女性力量越来越强大。

  接下来一个关键问题是,女权崛起,能够拯救坍塌的生育率吗?

  先看一下,目前女性地位最高的北欧国家。在联合国等机构的排名之中,冰岛、挪威、芬兰、瑞典等国的女性地位,长期霸占榜单前几名。

  过去,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北欧国家男人都在家带娃,总体生育率高,尤其是2010年的时候,各国生育率都达到了峰值,甚至接近2.0。

  但是,2010年以来,北欧的生育率也在下降,尤其是芬兰,生育率竟然跌至1.4,跟日本相差无几。

  所以,女权意识崛起,并不意味着,生育率就一定会提升!

  03

  生不生娃 金钱说话!

  很多年前,德国的生育率也很低,当时就有人在网上问了:德国人结婚成本不高,生娃还有国家补贴,从小学到大学还都免费,为啥德国人就是不生娃呢?

  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普通德国人生活压力也蛮大的,养娃的成本太高了,政府那点补贴根本不够用。

  最近几年,德国的生育率一直不断上升,从最低的1.2上升至了1.6,提升幅度相当大。另外一个高生育率国家是法国,一直高于1.8。

  很多人又问,德国人怎么又开始生娃了呢?答案还是,政府补助多了,养娃压力小了。

  所以,德国的经验就很简单,养娃成本高了,就不生娃;养娃成本低了,就生娃,就这么简单。

  我们再看一下,其他欧洲国家,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这三个国家的生育率从金融危机后就呈下降趋势。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上也能解释的通:它们这几个国家的经济跟德国和法国没法比,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一大截,所以这三个国家财政上给生娃的补助相对就少,因此生育率也很低。

  我们再看一下亚洲国家的情况。

  总体来看,亚洲国家生育问题最严重,韩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日本生育率常年维持地位,中国生育率也处于分界线附近。

  媒体也经常报道这个现象,但是原因归结起来也就是三个:就业、房子和教育。

  跟欧美不一样的是,中日韩这三个亚洲国家的年轻人,不是不结婚,而是连约会都不约了,彻底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需要看到的是,日本正在慢慢发生变化,生育率从1.26逐渐回升至1.5左右。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要把日本生育率提升至1.8,因此日本一直在补贴生娃,福利项目跟欧洲差不多,就连娃上大学也全免费等等。

  这对中国有什么借鉴呢?

  把两性对立起来,只会加剧双方婚姻观念冲突,对婚姻百害无一利。年轻人不结婚,生育率很难上升,因为中国的育儿成本非常高,单靠“女拳师”是无力承担养娃成本的。

  “自己都生活不好,怎么可能会生娃”,因此房价控制不住,年轻人头上的重担卸不下来,生育率也很难上去。

  降低育儿成本就相当于“补贴生育”,因此需要打击学区房,保障教育公平,防止“内卷”,否则生育率也很难上去。

  总之,跟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口问题上,无论在政策支持,还是实际情况,都不乐观。

  要搞清楚一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人口。极端一点,一个经济体可以没有科技,可以没有资本,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人口。

  人不只是“工具”,不仅负责生产还负责消费。人口质量越高,人口规模越大,经济发展就越快。

  2032年,中国最后一波生育高峰期窗口将关闭,错过了这个窗口,国运乃至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1 02:36 , Processed in 0.0937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