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1|回复: 0

牲产队:从数学学科看未来的“多元化”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6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前十至二十年,时常看到一些人口若悬河,长袖善舞,协调各方面资源,从中牟利。

  从外表他们大多衣着靓丽,给别人表现出来一股奢侈感。

  深入跟他们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走的是一条多元化知识体系道路,雨露均沾,但弊端是,对事物的理解不能够太过深刻。

  中国的这十年,这类人越来越少了,社会上踊跃而出的更多的是一群在自身专业领域内专精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从而取得社会地位。

  从外表来看,他们没有太多追求奢华的表面。

  那么在未来,是“多元化”知识体系为王,还是专业领域深耕知识体系更好呢?

  (本文所指的“多元化”,仅代表协调各方面资源,从中牟利特征的人)

  一

  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一直在质疑一个问题:

  为什么数学工具只能在物理学上成功?

  物理学经过数学的简化以后,变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精准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管理等其他领域都做不到这一点。

  尽管他们试图把数学引入进来,发现做不到像物理这么精准,这就好比没有人能预测明天的上证指数一个道理。

  上证指数的涨跌包含了太多社会的心理情绪因素,数学根本没办法预测。

  物理为什么在数学可以成功?

  这其实就是专业化深耕的缘故。

  当牛顿想搞出来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定律的时候,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工具,那就是微积分,所以后来微积分先发展起来了,之后牛顿才奠定了力学。

  物理学家查理德菲曼研究量子力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工具,所以他们开发出了另一个数学工具,路径积分。这才让我们对量子物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所以说,数学是人类在了解世界运行的物理规则下,逐步研究高深的,这就是对一个领域深耕之后,才有了未来的伟大成就。

  这就是数学和物理学有精准的预测模型的缘故。

  所以说,多元化人才的局限在哪里?

  多元化人才,只能寻求现有的工具解决问题,不可能去探究出新的工具解决问题,一旦找不到解决的工具,那便只好止步不前。

  以上说的这些,是底层逻辑。

  二

  我们继续以数学为基点,讨论专业化与多元化。

  很多人的观念中,数学不好,就不要学物理学了,这句话2500年前柏拉图就说过。

  所以,很多人在自己学科深入研究的时候,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因为数学不好,就开始走向了“多元化”道路。

  确实,数学对很多人,很多学科来说都是工具,学习很多学科数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目前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数学经过计算机的进步跟人工智慧的发展,数学已经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工具,对于很多学科的研究人员来说,你只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就足够了。

  计算机的进步,很多数学的处理,可以让计算机代劳的。计算机帮你整理完数字之后,输出图像,人恰好是视觉的产物。

  数学是一个知识,你在这个知识的开发过程很困难,但随着人工智慧的进步,数学的很多只是手段,会变成一种尝试。

  其他学科的人,不必再去研究数学这个学科,专业数学学科的人,会把数学利用通过计算机,逐步平民化,尝试化,让大家可以沉下心来研究自己的学科。

  这,其实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演化过程。

  这篇文章,其实旨在回答最近一些数学不好的读者,在咱们公众号的留言,想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是否能从事和数学有关系的工科理科。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你没有必要成为多元化人才,现在中国社会多元化人才太多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造蛋糕的人,而不是太多的分蛋糕的人。

  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逻辑训练,数学只需要当成一种工具来学习,善于利用就足够了。数学完全工具化以后,也就打开很多不善数学的理科工科生,心灵上的枷锁。

  最近欧洲也谋划着对咱们中国卡脖子,我们也需要更多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投入到祖国建设中来,加油少年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3 00:25 , Processed in 0.093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