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71|回复: 0

钮文新:经济学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0 1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公开还是私下的表态,马骏先生认为“经济下行,股市向上”是与“货币相关的资产泡沫”问题。但真得不敢恭维,因为这种貌似“永恒正确”的看法,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只看到经济状况对股市行情的决定作用,却没看到股市对经济存在巨大的激励作用。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之下,中国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都亟需大规模的股权资本为经济注入巨大的创新动力,因此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央行无论如何都会精心呵护股市,希望它能长期健康,积极向上,并以此吸引全球股权投资偏好的资本流入自己的国家。实际上,这是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创新前途、未来命运的、生死攸关的资本争夺,而我们中国必须加入这场争夺。我们一贯的观点是:有了巨额股权资本,科技争夺未必能赢;但没有巨额股权资本,那科技争夺必输无疑。或许,这也恰恰是中国加速金融开放的关键意义,也是中国股市之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重大战略价值”所在。

  马骏先生作为中国高级学者、政府重要的参事,对于股市上述意义应当比我们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清晰的认识。有鉴于此,不要轻易为股市扣上“泡沫”的帽子。因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对于他们所青睐的技术和发展前景,以及它将为公司带来的价值,有比我们宏观经济学家更为透彻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对市场有着充分的敬畏和信任,否则我们还搞什么市场经济?

  从历史看,股市“泡沫”的升腾和破灭确实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历史上令人不堪的股市泡沫,几乎100%都是“欺诈性股市泡沫”,比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被大量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英国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等等,包括1929年股市泡沫,它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金融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掩盖产能泡沫”的必然结果,其中充满着金融狡诈。

  所以,正确认识股市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真实的森林是:铁路股“泡沫”让交通迅速升级,为人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关键动力;网络股“泡沫”则在整个世界在短短10年之间培育起一个巨大的全新产业;……不错,我们现在又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智能产业、生物产业——人类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哪怕只是“芯片”上一个小小的技术突破,都亟需远超历史任何时期、动辄千亿、万亿的股权资本的支撑。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只用一张嘴就毁掉股市的活跃和积极,那中国经济的未来又会如何?

  毫无疑问,市场需要官员的敬畏,而更需要经济学家的敬畏。摆在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学家需要认真研究一下,疫情爆发之前(2019年),美国股市已经上涨4倍,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严重的泡沫问题,而其经济为什么会达到3%的增长?整个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之间,美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股市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是不是推动经济恢复的关键动力?我们说:官员“拍脑门儿”决策是错误的,经济学家“拍脑门儿”判断也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谨防这类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1:55 , Processed in 0.0937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