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2|回复: 0

半佛仙人:是谁在视频号背后用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 1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我最近刷视频号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关于故宫的短视频。

  短短38秒内,故宫已然走过了四季的流转,转眼又是一个新年。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视频号全新上线。 新的一年,故「视」从这里开始。

  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一年,也可以理解成故宫走过的六百个春秋。

  在视频里面,时间被具象化了。

  朝晖夕阴,日升月恒,一切都是可感可见的,就连黑白老照片里的故宫,也被AI修复技术,赋予了新的色彩。

  关键是,这个视频是由故宫的官方视频号发布的。

  这是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个传统文化IP第一次入驻短视频平台,也是故宫在互联网上第一次发布短视频。

  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其实非常有趣。

  故宫会看上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和传播形式并不奇怪。

  不光是故宫,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都在思考如何贴近年轻人,如何在新时代活得更好。

  故宫作为一个典型的,底蕴丰富的,也承载着重大社会责任的传统文化IP,必然要率先去顺应这个趋势。

  此前它做故宫文创如是,现在做短视频内容传播,也如是。

  就像这个短视频中,故宫运用腾讯智媒提供的AI修复技术,去展现今昔对比,这就是一种主动拥抱新技术和时代的态度。

  作为在传统文化领域几乎是领头羊地位的顶级IP,故宫的选择,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道风向。

  当年故宫首先做文创的时候,各地博物馆竞相接力,如今入驻视频号,其他传统文化IP大概也会随之模仿。

  但从赛道的选择来说,故宫为什么会选择视频号这个入局才一年的“新兵”,而不是在内容和流量方面也已成熟的另两家,的确是一个让很多旁观者不解的事情。

  说不解,其实也很好解——答案就藏在视频号本身的特性上。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是短视频平台,都是以短视频形式展示内容。

  但视频号的不同之处在于,做内容只是做视频号的一个开始。

  在内容做起来之后,还能够让线上的内容落地,进而去连接世界。

  这才是视频号真正的强项。

  甚至可以说,目前只有视频号,能把内容的“连接”这件事情,用最顺滑,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做好。

  无它,唯基础设施到位尔。

  2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也好,图文平台也好,只要这个平台是以做内容为主的,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

  内容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优质的内容的确可以带来流量,带来粉丝,带来关注度和讨论,乃至带来甲方。

  但是接下来怎么办?

  我手上有流量,但似乎这些流量只能给别人引流,给其他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和产品做嫁衣。

  内容属于我,但内容价值却大半与我无关,这种模式对于创作者而言,是非常低效的。

  怎么让内容落地,或者说,怎么才能把线上的内容连接到现实,让内容直接产生价值,这是所有内容平台都面临的问题。

  如果内容带来的流量只是线上的一堆数据,内容产生的关注度无法转化成对现实的影响力,那这些就都只是一个数字,带来的流量也只是无效流量和垃圾流量。

  关键是,内容假如难以产生价值,内容的生产也会无以为继。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可以用爱发电,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带来的成就感来维持创作热情。

  但如果我是某个机构主体 ,甚至是像故宫这样的传统文化IP,我必然要考虑我入驻你这个平台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能在现实中为我带来什么价值。

  即使我是个人创作者,可以暂时只考虑内容创作,但是当我靠内容获得了流量的时候,我必然会寻求流量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平台没有给他们提供合理的连接渠道,那么当他们去搞社群和卖课割韭菜的时候,就不能怪他们不讲规矩。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有很多内容平台,其实都面临着缺乏自己的连接渠道的问题。

  我火了以后如何连接我的粉丝?

  只能靠导入到微信和QQ的社群。

  当然也有平台在做自己的社群,但最好用,也是最普及的,显然还是微信和QQ群。

  我是一个机构号,就比如我是某地的景区官方号,我发了一个介绍风景吸引游览的视频,我没办法直接引导观众进入门票和机票的购买渠道。

  我只能指望他们自发打开携程,打开去哪儿,打开艺龙,搜门票,搜具体的游览路线和介绍,最后购买。

  这个路径成立吗?有时候也是成立的。但链条实在是太长太长了,在中途有无数种可能性被阻断。

  或许一个百万播放的短视频,心动的受众可能有几万。但实际上能走到链条的最后一环,把内容的影响力真正转化为现实行动的人,寥寥无几。

  再说回故宫,假如它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新的故宫美妆产品,就比如一管鸾凤主题的口红吧。

  很多人在视频里被种草,但是等他们打开第三方平台去搜索产品名字,这个过程又会造成多少效率的损耗?

  这种属于平台自己的连接,还是显得太少了。

  3

  但是在微信视频号上,这一切似乎又并不是问题。

  无论是内容和人的连接,内容和内容的连接,还是内容和生意的连接,这些在视频号上都有相应的渠道,而且路径非常清晰直接。

  在短视频平台这条赛道上,视频号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

  它的确是一个短视频平台,但它又不只是一个短视频平台。

  它背后站着的,是一整个微信生态体系。

  而微信上,其实早就有了大量的用于连接的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不光可以作为连接万物的渠道,还可以补完短视频本身在内容模式上的缺陷。

  如果我要用内容连接人,把我通过发在视频号上的短视频获得的流量沉淀下来,我可以直接把他们导入社群,也可以引导粉丝关注我的公众号,还可以在朋友圈进行交流。

  如果我要用内容连接内容,补完短视频的先天缺陷,那就对症下药。

  短视频的内容不成体系,难以做到深入,我可以把既有的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号这个目前最大的内容沉淀平台。

  不同领域和主题的短视频缺乏归类,难以梳理,很简单,使用搜一搜,直接根据关键词和AI联想寻找内容。

  如果我要用内容连接生意,视频号还可以提供对应的直播,小程序,小商店。

  受众刚看完一个景区,故宫也好,敦煌也好,马上就可以通过小程序买票,在小程序上了解游览须知,甚至可以看到当地的3D全景图。

  这也是腾讯一直在讲的“全真化”——我的文化也好,风景也好,不靠瞎吹,直接用3D虚拟技术,让你自己去“看”。

  刚对哪个商品心动,马上就可以在小商店买到。

  当内容不再只是内容,而是可以迅速转化为实物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内容就不再只是线上的视频和图文,更是你即将游览的名山大川,即将收货的奇趣小件。

  内容由虚入实,而我们的生活,却将由实入虚,活在云上。

  这就是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往。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视频号其实并不是在做一个内容平台。

  它是在重新定义内容。

  内容脱虚就实。

  4

  内容由虚入实的进化,是微信视频号最大的机遇所在。

  其他内容平台要解决内容连接渠道的问题,要么借助第三方,要么尝试自己从头开始搭建基础设施。

  很多内容平台的创作者会通过第三方的社群连接粉丝,也会通过第三方的电商平台去连接生意。

  但问题是,第三方随时可以卡你的脖子,平台也随时可能抛弃第三方。

  这个选项不是不可以,但极不稳定。

  内容平台可能因为不想把流量导出而禁止第三方平台的参与,第三方平台也可能因为各种稀奇古怪的沙雕原因,忽然拒绝为某个内容平台提供服务。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两个平台背后的资本之间打起来了。

  把重要的连接渠道放在第三方平台,就相当于把命脉交托给别人的心情。

  别人如果心情不好,你一样连觉都睡不好。

  至于等内容平台自己搭建基础设施,这又是一个成本极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为什么视频号在短视频平台领域起步这么晚,发展却极其迅猛,一方面是借助了微信先天性的庞大流量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和内容的建设难易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视频号来得晚,无非就是沉淀的内容比较少,但内容可以站外引入,也可以交给几亿先天用户自发生产。

  有微信和朋友圈在手,视频号在UCG内容的数量上可以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几乎没有瓶颈。

  或者说,假如视频号有瓶颈,那也只能是触碰到了微信体量的瓶颈。

  而如果真到了触碰微信瓶颈的那一天,那也不用多想了,必然是已经一览众山小。

  但比起内容的容易追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其他内容平台来说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且就算完成了,如果做得晚,那么无论在泛用性和技术基础上,必然也会比不上第三方平台的服务。

  没有的时候看的是有没有,有了以后,就还要看好不好用了。

  5

  内容由虚入实的趋势,并不仅仅是微信视频号这一家平台的机遇,更是所有内容生产者的机遇。

  任何内容想要影响现实世界,都需要一系列把内容和外界连接起来的渠道。

  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还是小商店,这些东西早就在微信上存在了,并不是为了视频号而特意开发的。

  但视频号的意义,在于把这些渠道整合了起来。

  可以说是适逢其会,但也是恰到好处。

  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也不一定每个内容都有由虚入实的机会。

  但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对每一个内容创作者来说都很重要。

  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有没有可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下限决定生产力。

  但上限,才能衡量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6 23:07 , Processed in 0.1094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