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3319|回复: 0

马霞:中国金融面临的一个致命风险和五个瓶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1 0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在全球化提速的过去20年,我们赢得了竞争,把美国这个头号经济霸主推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是人类经济史上最大的奇迹,没有之一。

  经济奇迹要归功于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实事求是的信贷货币管理智慧。要保持竞争优势,我们应该继续发挥金融领域的制度优势,没有理由复制欧美的金融模式。

  美国从2000年开始大步走向产业空心化,大吹金融泡沫,仅仅用了20年,就把二战前后积累起来的巨大经济优势和赢得冷战的红利全部吃光输净。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杠杆按下了国家兴衰转换的快进键,没有哪个国家是绝对的赢家,或者能轻松守住优势地位。

  美元的全球结算、信贷、储备货币地位,是美国霸权的核心支柱,然而,美元霸权是以美国不断累积外债为代价的,资本盛宴的狂欢之后,严重资不抵债的美元必定反噬美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美国的金融市场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绝对不能复制美国的模式。

  当前,中国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考验我们是否有能力做到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化金融治理。如果做不到科学的、系统化的金融管理,依然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粗放手段来管理金融,那么每解决一个旧问题,就会冒出十个新问题;一旦关键问题处理不当,真的有可能犯颠覆性错误。金融领域犯颠覆性错误的风险始终都在。如果我们没有设计出系统性的方案,来解决过去40年累积起来的系统性问题,而是沿用目前的金融治理思路,甚至想复制欧美金融市场化的模式,那一定会出现天天防范金融风险、天天爆雷的局面。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要走出经济和金融治理的困局,我们首先要找对路线。当下内外的形势是:对外我们面临着美元霸权的威胁,对内过去累积起来的金融风险可能会进入一个叠加高发期。要实现下一个五年计划,对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问题,我们必须有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是推动内外两个循环的产业升级。只有实现了产业升级,才能通过拉动内需来提升整体国民收入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面临着一个致命风险和五个瓶颈。

  一、通货膨胀是致命风险

  刺激内需的前提是严控通胀。中美较量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胜负手就是通胀。中美两国谁先通胀,谁先倒下。控制通胀应该成为经济和金融决策的第一考量。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上涨,已经传导到电器消费品涨价,这种态势限制了通过扩大基建投资刺激经济的空间,通胀是刺激内需最致命的风险。推动内需型经济成为百姓收入增长新引擎的关键在于,要刺激供应端增加有效供给,而不是刺激基础消费端增加需求,否则会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我们一定要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找到一个最优动态平衡点。

  如何既控制通胀又实现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实行了精准的产业分类管理:民生消费领域,严格控制物价;工业建设领域,银行信贷与产业规划同步配套,这才是抓到了货币管理的本质。算盘时代我们都能做到产业的精准分类管理,今天有了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技术支持,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精准的产业分类管理。数字化时代,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

  二、第一个瓶颈:现行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服务国家经济的总体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现行金融体系的经营方式无法有效服务国家经济的总体战略。银行信贷唯资产抵押、唯负债率指标的经营模式,不仅不能控制呆帐风险,还会不断地上演AAA级国企债券爆雷。这样的金融经营模式,其结果,成功的企业变成了富可敌国的独角兽,失败的案例则由国家和人民买单,大资本成为无风险套利集团。

  金融为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就要对金融体系做出彻底改革。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一定要回应银行对信贷风险的关切。只有消除了银行对呆账的担心,才能建立稳定有效的信贷经营模式。银行有了稳定有效的信贷经营模式,就能通过信贷管理来重构精准分类的产业管理,党管金融也就有了抓手。

  三、第二个瓶颈:产业混业经营是金融精准服务的最大障碍

  高度混业经营所产生的各种巨无霸经济实体是产业精准管理的巨大障碍。混业经营就无法实行精准的产业分类管理,也就无法做到滴灌式的货币供应。当各种不同性质的产业搅在一起的时候,货币供应一定是混乱无序的,这也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源。高度混业经营,资金追逐金融泡沫就成为必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就很难达成。如果把问题简单地推给市场,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最终必然形成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在重塑经济治理系统上下功夫,实现了产业的精准分类和与之配套的货币精准投放,防范金融风险才能做到治未病。

  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是把管理和市场对立起来。其实市场充分竞争与高效组织的管理体系一点也不矛盾。只有用高效精准的信贷体系来指导重构产业体系,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发展。

  四、第三个瓶颈:消费品市场的无序竞争

  推动中国内需经济增长的潜能来自消费品升级,而消费品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是线上交易过度发达、线下交易严重匮乏;消费品价格管理混乱,虚假打折、虚假报价、杀熟等欺诈行为盛行;直播代货的兴起,就是这些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无序竞争的消费市场让优质商品无法脱颖而出。今天的网购平台已经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命门,要实现消费品市场的良性竞争,就要把互联网平台产业归类为国计民生的命脉产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要象高铁和电网一样,成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垄断资本的套利工具。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品市场的公平竞争,欧美日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五、第四个瓶颈:劳动力市场供求错配

  今天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白领职位严重供过于求。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仅仅依赖工业化体系,还要大力发展线下商业,鼓励夫妻店,这样既能成就年轻人的奋斗梦想,还能减少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国家要培育和保护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就要限制大资本连锁店对消费品市场的垄断。笔者相信,只要地方政府拿出90年代招商引资的劲头来培育小生意的生态环境,解决家庭小生意的经营痛点,中国一定能形成像欧日一样的家庭小生意群体,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对保护社会生态多样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第五个瓶颈:美元陷阱是一带一路上规模的最大风险

  全球化最大的金融风险是全球离岸资本掌控在华尔街手中。因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华尔街才能掌控全球离岸资金;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自己离岸资产的管理权,准确地说,我们没有自己的离岸货币。美元是全球离岸货币,而全球离岸流动性都填了美元的债务黑洞,这才是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的真相。

  一带一路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战略,但是,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我们很难控制一带一路的汇率风险。欧美金融体系主导着全球离岸流动性,如果我们开发一带一路依赖美元融资,就始终处在汇率大幅贬值风险的打击下。巴西和阿根廷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并不差,却始终走不出货币危机的阴影,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都有过切肤之痛。

  只要美元还主导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金融安全和一带一路的命运,就始终处在美元陷阱的巨大威胁下。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就是美元陷阱。美元问题是经济全球化的头号风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大绊脚石。如何破解美元陷阱,笔者的《天下货币——美元霸权的突破与终结》提供了一整套方案。

  那么,如何破解一个致命风险和五个瓶颈?笔者将自己的方案归纳为一个中心、两条线、三个抓手。

  只能剧透到这里,请大家见谅,时机成熟时,我一定公开。

  总而言之,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我们跳出西方金融学的套子,就能清除资本主义根本无法处理的金融顽疾。如何系统性地解决中国的金融、经济问题、构建全新的金融体系,笔者呼吁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跳出西方的金融治理模式,以中庸之道贡献中国智慧的金融治理方案。既要鼓励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又能有效地阻隔金融风险,稳定经济体系,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数字化时代,中国一定能建立稳定、高效、普惠的金融体系,让金融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工具。同时,我们还能打造一个全新的全球离岸货币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马霞

  2020年12月21日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9 16:40 , Processed in 0.2344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