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8|回复: 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9 21: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什么呢?
爱、喜悦、和平。
这里说的爱,不是一般的男欢女爱,而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
喜悦不等同于快乐。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和平,指的是内心的和平。这种和平,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安全感吧。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这一生都不能得到“爱、喜悦、和平”呢?
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即真我。真我的外面包裹着四层外衣: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当我们穿越重重阻碍,寻找到真我的时候,也就得到了“爱、喜悦、和平”。
姑且不论我们这一生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爱、喜悦、和平”,亦或还有别的什么,至少可以肯定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事实上,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外衣上。
关于人体的能量和吸引力,已有所了解。按现代科学的解释,人体的能量和吸引力实际上跟人体的磁场有着莫大的关系。可惜的是,人类对这一部分还知之甚少,就只好把它们归结于特异功能、灵异等之类的现象。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路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情绪模式还是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在接触,即通过不断重复的诵读来加帮助记忆。“胜肽”这个词汇倒是第一次听说,按生物学的解释,胜肽(peptides)就是一种氨基酸。如果按照上一段落中对胜肽的描述,那么,某一情绪的产生,开始是受思想的影响,待不断强化之后,反而是受身体的摆布了?不过,胜肽有坏的,应该也有好的吧?
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意识只是冰山一角,而潜意识占据着冰山中的绝大部分。那么,意识、潜意识和真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用马车的解释确实很形象。意识是马,掌握着前进的动力;潜意识是马车夫,掌管着前进的方向;真我是乘客,决定着前进的目的地。
意识和潜意识已经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真我这一概念是由作者提出的,或者别人也还有什么其它的称呼,重要的是现在心理学似乎还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真我”这一现象,应该还是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它涉及到哲学的终极问题之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话题回到起点,如何才能去除“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四层外衣呢?
连结身体、臣服情绪、检视思想、觉察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是作者给出的答案。
作者以小说的形式来阐述这一主题,确实能够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因此,在我们没有找回真我之前,就先学会感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4 18:3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