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870|回复: 0

明哥在路上:34万人的319亿元,为席卷万亿的P2P网贷洪流,画上休止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明哥从2017年开始,就不断地在公众平台上曝光「P2P网贷平台」商业模式中的黑洞。

  然而,恨只恨我们的声音太小,哪怕爆雷潮不绝于耳的时间长达3年,时至今日,2020年行将结束了,依然有百万之众的投资者,栽倒进了负隅顽抗的「爱钱进」、「玖富悟空理财」的财富黑洞里。

  2020年12月7日,玖富公司,面对34万出借人的319亿元代偿余额,公布了所谓的退出方案。

  第一,将债权转化成自有商城的优惠券。

  但是,商城内商品数量稀缺、质量低劣、价格奇高。

  第二,打折出售,由竞买方购买债券。

  但是,折扣并不是由出借人确定,却是由水下不可知的竞买方来单方面确定,竞买方是谁,在哪里,何时出价,全都是黑箱操作。

  第三,由不良资产管理机构收购债权,3年内分步清偿。

  但是,却始终不公布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名字,是何方神圣,如何盘活坏账,如何制定步骤,按期清偿。

  说白了,平台抛出的这份退出方案,是在34万出借人集体缺席,也没有征得银保监会、金融局、金融办等监管机构审批背景下,完整收割出借人的终极大招。

  如果同意了这样的方案,出借人就会被分化,各个击破,最终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这样残忍的结果,我们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已经司空见惯,不忍卒睹了。

  只不过我们好奇的是,玖富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营销套路,让多达34万的出借人,在P2P网贷陷阱频发的4年里,依然做了时代的「逆行人」,走向了财富的黑洞呢?

  2

  因为,以玖富公司为代表的网贷平台,走的是一条高端、情怀、铺天盖地的营销之道。

  如果不看最后的品牌宣传,只感受充满了励志、温情、家庭的气息的广告,你一定以为,这是国有大银行、腾讯微信、阿里支付宝、中国银联的金融方案广告。

  为了将触角伸到每一个家庭的角落里,捕捉到全年龄段人群,他们绞尽脑汁地在热门电视剧中,植入了软性广告。

  《军师联盟》、《欢乐颂》、《楚乔传》、《那年花好月正圆》的当红大热剧中,都少不了玖富集团的悟空理财、玖富钱包、悟空优选的广告。

  无论是小微企业主、店铺经营者、亟待积攒老婆本的年轻人、只有养老金的中老年家庭,都被广告中的精美场景、温情对话、财富目标,一击即中,纷纷慷慨解囊,献上钱包。

  如果说还有最后一批没有动摇的观众、用户,只需要看到湖南卫视、CCTV的台标,以及家喻户晓的刘国梁、汪涵、胡军等文体明星代言,最后一丝心理防线,也败给了他们对大平台、大明星的信任。

  可惜的是,掩盖在满满情怀之下的,依然是缺乏风险控制的底层资产,管理层滥发奖金、内部私设资金池、挪用风险保障金的肮脏操作。

  即使319亿元的资金池中,确实有一部分资金投向了借贷者,那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吞噬财富的黑洞而已,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内部人挪走。

  什么是资金池?

  将不同产品募集而来的资金,不管投资者风险偏好、期限要求、流动性要求,全部投入一个大池子里进行混合。一头吸募资金注水,一头选择底层资产放水出去。

  如果新鲜韭菜们源源不绝,那么资金池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借新还旧、短募长投、期限错配的原罪,迟早会引发原子弹级别的核爆,一环扣一环,将尚未兑付的所有投资人都拖下水的。

  从这场掠夺出借人财富的游戏本质来说,玖富集团,和过去5年爆雷的5000多家P2P网贷平台,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3

  绝大多数老百姓,对金融一无所知,投资时都不会扪心自问一句:

  资金流向了哪些底层资产?

  当去买股票时,自主交易,自负盈亏。

  当去买基金时,了解基金的底层资产: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的组合比例;还要了解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考察至少5年以上时间、2轮经济周期中的表现。

  当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了解银行把你的钱,投向了何处:货币基金、私募基金、大额存单、企业债、城投债?

  明哥经历过10年金融市场打拼的经验,见过了各种浮华的暴富故事,也目睹过一轮轮泡沫破灭之后的人间惨案。

  对普通人而言,要想用金融的手段,来为人生兜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风险最小、切实可行的方式,只有两种:

  第一,量身定做的商业保险;

  第二,投资于美国、中国股市的指数ETF基金。

  前者是防守,后者是进攻。

  然而,在2017年之前的多年时间里,我们习惯了全社会货币的高速增长、购买力的连年下滑。保本刚兑的投资项目,遍地开花。老百姓们,从来不懂得敬畏真正的社会风险。

  所有中国人,都需要接受一堂严肃的金融风险教育课。

  风险意识,从来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亏出来的。

  只是,这场波及全民的风险教育课程,学费太过于昂贵了。

  之前明哥总结过深刻的一句话:

  在中国,每一个人必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才能进入这个领域去消费、去投资、去创业。

  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

  因为,金融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只是在转移财富而已。我们应该让它成为我们手中的武器,而不是吞噬财富的黑洞。

  2018年6月14日,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公开警示投资者:

  这世界上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去向。金融本就不应该成为一个人,或者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衣着光鲜、背景傲人、履历过硬的所谓金融界人士,甭管是银行的理财经理、公募的基金经理、信托的理财顾问、券商的投资顾问,他们连自己无知,都根本不知道。

  更有甚者,明知在坑害投资者,却为了利益,枉顾风险。

  毕竟,婚姻场、商战场、战争场、学术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性的修罗场。在金融场,巨大利益的面前,人性更是经不住考验。

  当你无法识别风险,又在预期超高回报时,深渊就在前方等着你。

  没有用专业的金融知识武装大脑,就将自己的钱包交出去,就等于小白兔把自身肉体,奉献给了狼豺虎豹。

  你盯上了人家的利息,人家盯上了你的本金。

  在刚撰写公众号文章时,明哥一度对这份事业的社会价值,迷茫、怀疑过。现在看来,只觉得影响力、传播面还不够大。

  多一个老百姓,关注看似琐碎的八股文章,但是日积月累,对实体经营、商业运作、投资原理,有了哪怕一丝的敬畏之心,就少了一个踩坑的投资者。

  4

  10月22日上午,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的副主席梁涛表示:

  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11月中旬的0家;

  借款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9个月下降,也将实现清零。

  回首往事,从2014年开始,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概念催化出了5000多家P2P网贷平台。

  7年时间,无数风险资本对利益的追逐,仿佛鲨鱼对血腥味的追逐,蜂拥进入P2P行业,抢滩登陆。不少企业远赴美国上市。

  如今全军覆灭。

  每一家平台的死亡,关闭的时候只是一声叹息,背后却是百万家庭的一幕幕悲剧。

  数十道监管政策为它而制定、下发,数以千万计的出借者、投资人,陷入了资金池的绞肉机里。

  如今仍有8000亿计的资金未能收回,成为了永远的坏账。

  整个P2P网贷行业,7年的野蛮生长、嗜血消亡,像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大闹一场,终于尘归尘、土归土。

  所有人都是输家,除了那些远遁海外、卷款潜逃的平台内部高管人员。

  只不过,作为出借者的老百姓,输得最惨。

  万亿学费,来得过于昂贵。

  我们只祈祷,恶魔终于被封印进了时空隧道,可千万别再放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16:36 , Processed in 0.1094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