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4|回复: 1

张敬伟:节假日安排,没有最优只有无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0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悉,全国假日办将于27日在人民网等网站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曾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向社会征集意见,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27日《人民网》)

  经过2013最紊乱最令人头疼的节假日安排之后,舆论场的终于沸腾了,内中充溢着太多的不满。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顺应民意下发调查问卷,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众说纷纭中,不乏新的民意闪光点,如恢复五一长假,如增加法定假日,让春节、中秋和清明这些传统节日休得更多一些,让休闲生活更从容一些。

  假日办公布三套法定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未如预期增加节假日天数,也未将五一长假恢复纳入考虑,只是在原来休假天数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安排。三个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一天短假不调休,春节七天长假不变,十一是否“黄金周”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听从民意,而且拿人们诟病最多的“调休混编”开刀,这让人高兴。但没有增加法定节假日,不免让人失望。三个方案,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最优,只有最无奈。

  对公众而言,最优的选择是节假日越多越好,尤其是传统节日,春节10天最好,15天更好。毕竟,传统年味到元宵节才渐趋散去。中秋、清明和端午,最好也增加1到2天,这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益处。把传统文化视为空洞符号没有意义,当成生活方式的载体,无论承载娱乐、消费还是旅游,才让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春节和中秋节(秋夕)也放三天假呢,作为春节和中秋的发祥地,中国的传统假日应该适度延长。当中国人对韩国“端午祭”申遗大吃一惊,抱怨别人抢食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要忘了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以延长国家法定假日的方式传承传统节日,是最得民意最契合现实生活方式的。很遗憾,假日办的三套方案,离公众的需求很有距离。

  由于调休,公众工作与休息的生物钟被人为打乱,公众于是不满调休的假日安排;由于高速公务小型车免过路费,全国路网变成停车场,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于是人们将怨气发泄到长假安排上...但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真正的不满并非是对长假的不满,而是对节假日安排和路网管理与旅游服务质量的诟病,若真的将原本的小长假给取消了,公众恐怕就会发泄新的怨气了。犹记当年五一黄金周,因为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乱象,舆论场和专家建议取消。而现在最强的民意却是呼吁恢复五一长假。

  因而,在纷扰的民意中,假日办不能以教条的量化民意样板作为调整节假日的依据,也不能听从某个专家或某些精英团队的建议,而轻易地对现有节假日进行删减组合。尊重民意选择,要从洞悉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

  首先,中国节假日安排要把握好功利的消费主义和公众休闲生活品质的平衡。从“黄金周”的表面意义即可明晰其蕴含的商业消费趣味,现在人们更习惯于强调“七天长假”,则代表了民意从消费主义到休闲生活的恪重。假日办调整节假日,既要强调商业利益,也要兼顾公众休闲需求,甚至要更加看重后者。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民本关怀。

  其次,带薪休假挂一漏万,不能全民普及,这是中国休假制度的系统硬伤。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在此基础上的节假日安排,就会从容许多,而不会出现路上堵、景点满的尴尬。

  其三,提升监管水平和公共产品质量,消费主义退居其次,才能让公众真正享受到休假的好休闲的乐。当然,公众也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理性的休闲模式,既不要蹉跎了节假日,也不要跟风外出凑热闹。13亿人的国家,全国人民一起外出休闲,自然会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等诸多问题。

  在现实的节假日“盘子下”,民意只有无奈的选择。如何设计来年节假日安排,假日办要慎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1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实的节假日“盘子下”,民意只有无奈的选择。如何设计来年节假日安排,假日办要慎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9:53 , Processed in 0.0781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