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07|回复: 0

王子君:反垄断指南:国家为什么要对互联网巨头出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3 15: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猫哥按:近日,国家在互联网反垄断领域搞了个大动作,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面向公众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同时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在这之前的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面向27家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微博、携程、滴滴等)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

  看看这个名单,基本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娱,已经不可避免地被互联网渗透,而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垄断,在任何一个领域一旦跨过扩张阈值,天生的网络效应将极大助推领先者形成垄断。

  但是这些享受垄断红利的巨头,真的是完全依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吗?中国互联网能够形成如今爆发式的增长,与美国并肩世界两级,依托的核心主干仍然是政府天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高效稳定的社会治理。

  任何事情都有成本,这些成本根本上是由国民整体承担,但是产生的效益却只被少数垄断巨头榨取,而且这些巨头还在不断蔓延边界。

  从这个角度看,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支持政府出台反垄断法规,划定资本与行业边界,毕竟科技兴国,靠资本躺在舒适的政策环境里收割制度红利是不可能做到的。

  作者:王子君

  再不反,就“高利贷帝国主义”了。

  1  标准化

  A股总市值约77万亿;

  深圳总共31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1万亿;

  上海政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资产约3万亿;

  腾讯阿里各自所控制的市值:均超10万亿。

  什么基础决定什么建筑来着?

  工业化特别是互联网化,把一件事摧枯拉朽地干了下去:

  标准化。

  尤其是智能手机所引爆的移动互联网,第一次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全面进入标准化时代。

  从一个马桶的销售页面、到马桶上门安装的人工费用、出问题的售后沟通,全都被标准化了。

  表面上是定价的标准化,深层点是产品元器件、服务模式、用户数据的标准化,再深点是供应链、物流、销售模式的标准化。

  最根本,是资本投入与回收的标准化。

  好处是肯定有的。只要能按照这套体系老老实实进行标准化改造的业务,改造后交易量一定会暴增。

  阿里的电商、滴滴的打车、美团的外卖,都是这种成功改造的典范。

  大量的数据被穿透出来,供需双方在新兴互联网平台上找到了庞大的彼此。随着百万次百万次的交易发生,过去在中间做相对低效匹配的中间层被迭代消灭,买卖双方都找到了最适应的交易模式。

  买东西?上淘宝京东;卖东西?上淘宝京东。

  好处非常明显,我们有了将近15年的互联网繁荣,以致官方提出要“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  降低不确定性

  好,停一下,想想什么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企业发展与竞争,本质就是降低不确定性。

  科技爆炸与战争,是最典型的两大不确定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直接指标。

  前者,来了个新技术把老玩家干趴,如数码相机之于胶片相机,手机之于数码相机。新技术往往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根本改变,即使是巨头也常常不能适应。

  后者,波动的外部拉锯和突然出现的战争或准战争状态,这会直接摧毁整个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同样是厌恶风险的资本所恐惧的。

  我们当下,这两大不确定性都还颇低。

  有颠覆模式能力的新技术远未诞生,核聚变似乎永远还有二十年;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政治风险都在拉高,但我们的体制保证了相对长期稳定的市场环境。

  说白了,在技术爆炸的前夜,中国是最适合商业发展的国家,因为有足够的体制稳定性做保证。

  所以,坏处来了。

  中国已经是全球内低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移动互联网又是中国领先。

  于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边享受爆发式的交易,一边自觉或不自觉地联手推进整个互联网生态中的标准化,进一步压低不确定性。

  这个互联网生态,逐渐吞噬了整个衣食住行。

  所以对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真正的竞争,只有资本。

  每条赛道的营收模式、团队成本、流量成本,都已经越来越清晰可预期了。

  这时候,“高利贷帝国主义”的雏形就出现了。

  中国一线互联网公司,本质上基本都是金融机构。

  垄断流量,业务扩张以投资并购为主。并且在数据优势下,可以确保极低的投资风险。

  腾讯净利润的90%、阿里净利润的80%,都是拿去做投资的。

  单这两家,渗透了中国10亿网民;在他两家已经各自10万亿人民币的基础上,如果放任这种资本滚雪球继续,那可以这么说:

  未来就是他两家的。

  在资本、用户、数据都占绝对优势的腾讯阿里面前,细分领域的企业根本不存在对抗可能。最终结局,一定是大批企业普遍依附于腾讯阿里,半个中国的企业都是他俩的韭菜田。

  3  爆发的根本

  如果这块田是他俩自己种的,那大家还真不好说什么。

  但,事实上不是。

  中国互联网能够形成这种裹挟式的爆发,依托的核心主干仍然是政府投资。

  没有4G网络,哪来的移动互联网?我国4G网络可是国家超前投资的,成本今年还没收回。况且钱都是小事,当年摁着移动去顶TD-LTE才是神来之笔;

  没有廉价智能手机也不可能,而这背后的高效产业链是多年三来一补国家出口让利换回来的。没有强大的加工制造业做支撑,我们的移动互联网今天大概也就是印度这个水平。

  政府长年在基建上进行看不见底的投入,为整个互联网生态形成了坚实的土壤。这些投入来源于国家信用,根本上是由国民整体承担。

  阿里腾讯的爆发,本质上是海外资本在搭中国国家投资的便车,享受的是体制红利。

  政府不问这两家要钱,是政府尊重市场原则的本分;阿里腾讯不固化自身垄断优势,也应当是这两家尊重国家基础建设的本分。

  现在他俩颇不尊重这个本分,那国家就必须帮他们本分本分。

  总之,资本是没有道德的。

  政治或许也没有。但是政府毕竟是全体国民的法理授权所在,所以再磕磕绊绊,总是有红线在。

  但资本肯定没有这条红线。

  现在反垄断指南出台,就是政府在一步步限定资本的边界,帮他们画红线。

  蚂蚁金服现在就敢用98%的外部资金来赚自己70%的放贷收入,没有边界,天知道他们还会干点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5 10:06 , Processed in 0.2192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