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04|回复: 0

环球科学:打破固有印象,女性也曾是狩猎大型动物的能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古学·

  女性也曾是大型猎物狩猎者

  过去,许多科学家认为早期人类中的采集者大多是女性,而男性担当的都是狩猎者角色。但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中,一座9000年历史的女性猎人墓葬却颠覆了这一假设。2018年,研究人员在考察秘鲁安第斯山脉的Wilamaya Patjxa遗址时,发现了一座早期墓葬,其中有着包含投掷用尖器和动物处理工具的捕猎工具包。骨骼分析和牙齿蛋白质分析均证明墓葬中的猎人为女性。研究者分析了整个美洲地区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埋葬记录,从107个遗址中确认出429人,27人与大型狩猎有关,而其中11人为女性,16人为男性,Wilamaya Patjxa女猎人墓葬还是已知的美洲最早的猎人墓葬。统计分析表明,当时的狩猎活动中女性参与度为30%~50%,这与后来男性猎人主导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天文学·

  科学家锁定快速射电暴来源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的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对于快速射电暴的来源尚无定论。一种可能的理论认为,快速射电暴的来源是一种具有极强磁场的年轻中子星——磁陀星(magnetar),因为部分快速射电爆会伴随着X射线暴。不过,这也要求从已知磁陀星测到更强的射电信号。2020年4月28日,一个加拿大的科研团队检测到了来自银河系内磁陀星SGR 1935+2154只有毫秒级持续时间的射电暴,强度是之前来自磁陀星射射电辐射的三千倍。科学家表示,这次的发现更加印证了磁陀星理论,表明至少磁陀星是部分快速射电暴的来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考古学·

  中国古代谷物饮食的复杂历史

  小麦、大米、大麦和小米等谷物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来源。PLoS ONE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古代谷物饮食的变化是由多种环境和文化习俗共同驱动的。研究人员汇编了来自中国128个考古遗址的2448个人体骨骼样本中稳定碳、氮同位素成分的公开数据,时间跨度超过6000年。数据显示,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中国主食的地域差异主要在于在南方与北方之间,而后则主要偏向东西差异。他们认为,早期的南北划分是由于环境差异,例如湿地和干旱地区的作物资源不同。而后来的东西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实践,比如东部的煮和蒸等烹饪习惯不适合于小麦和大麦,因此在后来“食物全球化”的背景下,烹饪方式是古代食物能被采用和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

  ·免疫学·

  位于肠道的免疫细胞也能保护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通常都会在脑膜的保护下与细菌分隔开来。但是脑膜的最外层却是比较薄弱的部分,这里的血管会有部分露出,并且还有一些静脉结构,使得细菌有可能在此聚集。不过,《自然》的新研究发现,一种通常只位于肠道或肺粘膜的免疫细胞出现在了此处,这种被称作IgA细胞的免疫细胞能够释放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抗体,以此来预防病菌入侵脑膜,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实验发现,无菌小鼠的脑膜外部基本不存在IgA细胞,这也预示着一些来自肠道的特殊免疫细胞正在保护大脑。

  ·演化·

  长有五只眼的章氏麒麟虾

  章氏麒麟虾生态复原图。图片来源:黄迪颖&曾晗

  《自然》的一篇新论文报道了一种节肢动物的化石,该节肢动物的身体构造集合了不同节肢动物种群的特征,包括五只长在眼柄上的眼睛。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章氏麒麟虾”(Kylinxia zhangi)。研究描述了该节肢动物的六个化石样本,这些化石发现于中国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可追溯至寒武纪早期),化石显示,章氏麒麟虾结合了不同节肢动物的特征:头部长了五个有眼柄的复眼,有点像伯吉斯页岩发现的异常神秘的欧巴宾海蝎(Opabinia regalis);一对较大的前附肢用来捕捉猎物,类似于奇虾(Anomalocaris)一类的捕食者;身体构造与现已灭绝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大附肢纲(Megacheira)很相似。从章氏麒麟虾的这种嵌合体形态学特征来看,它可能是连接不同节肢动物种群之间的一个过渡种。

  ·地球科学·

  海平面上升会带来复杂后果

  据《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以1000年为单位,绘制了英国西南部锡利群岛在12000年间的海岸线变化。约4000~5000年前,海平面上升令该岛土地以每年1万平方米的速度被淹没,这些土地平坦且接近海平面,故造成了快速且广泛的海岸线改变。但由于地貌,其在不到1000年前才从一个整体变为现在的140余个群岛。此外,海平面上升对局部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是复杂的,由于新形成的潮间带可能为捕鱼、收集贝类提供了便利,沿海居民并未随陆地淹没而放弃在该岛居住,甚至在4400年前形成了常住人口,并出现明显的人类活动加速。研究提示,现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加快,且新的海岸线重组或无法再带来新的资源,在应对变化时,需考虑沿海社区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科技奖项·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揭晓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揭晓。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评选出52名获奖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青年成为获奖科技工作者主体。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新华网)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47997816例,死亡病例1223456例。

  根据WHO发布的最新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上周全球新增335526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欧洲区域新增病例超过173万例,占全球新增病例的一半以上。欧洲区域上报的新增死亡病例数量也显著增加,较前一周增加46%,达17396例。美洲区域和东地中海区域上周新增病例增幅相对较小,东南亚区域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印尼政府高级部长4日宣布,印尼计划在12月份为900万人接种中国开发的实验疫苗。疫苗接种工作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印尼国有生物技术公司Bio Farma联合,在西爪哇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分开进行。

  11月4日0—24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来自接受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均与疏附县站敏乡相关联。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上海8例,四川4例,陕西3例,河南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8例(均在新疆);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2例,内蒙古1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56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25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确诊病例348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155例,无死亡病例。

  文:樊亦非、杨心舟、王昱、马一瑗、曾欣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22:2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