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50|回复: 0

温伯陵:打工人的自嘲,说明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乎曰:

  不要让打工人流汗又流泪。

  1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网上突然冒出一个词——屌丝。当时不太理解,大家都是一米多高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自我贬损呢。

  后来过了几年,又创新了一个——搬砖。

  这时候想明白了,大家出来混,谁还不是一穷二白的打工人......这几天的“打工人”梗,算是给近十年的底层自嘲,画上一个圆满的问号。

  底层群体的声音以后向何处发展,没人知道,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大家清醒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什么地位?

  没有生产资料的打工人呗。

  2

  前些年经济好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努力奋斗,总有一天能开公司做老板,因为大佬们都是这么起来的。

  努力奋斗几年才发现,哦,这年头再努力也拿不到生产资料,而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做打工人。

  中国古代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有土地的叫地主和自耕农,没有土地的叫佃农,他们只能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做为代价,必须忍受地主的盘剥,往往要以50%以上的收入做地租。

  要是年底交不上地租,也好办,用女儿来抵债。

  现代的生产资料除了土地以外,还有工厂的机器、文化公司的设备、城市的房产、街边的店面......和古代一样,这个年代的生产资料也很难搞。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年轻人刚进入社会,工资基本不会太高,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剩不下多少钱,很难有多少存款。

  如果几年后工资涨了还好说,工资不涨的话,麻烦就大了。

  但是不论涨与不涨,一些必要花销迟早要来,比如买房子、结婚、父母养老、孩子的奶粉和学费等等。

  工资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花销的增长速度,哪来的存款?

  没有存款就没有原始积累,没有原始积累就买不到生产资料,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佃农=打工,不是伪命题。

  年轻人拿不到生产资料,便会进入底层陷阱,长期维持在低维度的人生轨迹上。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可不是只能自嘲了嘛。

  虽说自古以来能得到生产资料的都是少数人,但当代年轻人是从高速发展年代走过来的,目前的社会转型对年轻人来说,属于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相比上一辈人,当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期望值,大幅度下降。

  这才是最痛苦的地方。

  明知道未来的日子也就那样,还得咬着牙往前走,换谁都不爽。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压力大。

  他们的压力不是来自肉体的劳累,而是无休无止的加班、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没有时间充电的蹉跎,换句话说叫做心累。

  不过世界上成熟的工业国家都一样,看看早已陷入发展停滞的日本和韩国,我们已经好太多了,起码国运在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还能跟着国家多赚点钱。

  但是生产资料,没有划时代的科技爆发,不要想了。

  3

  没有生产资料的结果就是,打工人不敢自称国家的主人。

  几十年前全民国有的时候,工人地位很高,谁要是能进厂做工人,是值得全家人骄傲的事情。

  而且一旦工人走上岗位,便可以骄傲的说:“我是国家的主人。”

  因为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工人进厂工作,操作生产资料为国家生产,那么也就间接拥有生产资料。

  不论名义还是实际上,工人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主人,那时的工人地位也是历史上最高的。

  他们怎么可能称自己是打工人?

  随着时代变迁,民营企业纷纷崛起,掌握了数量相当大的生产资料,不可否认民营企业为国家发展做出相当大的贡献,这点我们一定要承认。

  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方面,民营企业掌握了生产资料,那么工人就不再是给国家工作,而是给资本工作。

  当工人和国家失去联系的时候,他们也就不敢自称国家的主人。

  即便说出来,恐怕自己都不信,别人也不会认。做为国家主人的工人,也就成了朝不保夕的打工人。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且不去说。

  真正的问题在于,组织和国企退出之后,流入市场的工人没有被组织起来。

  当初的工人在国有企业工作,不论福利、家庭、前途、收入都是有保障的,反过来说,国家用各种福利政策,把生产资料和工人都组织起来了,工人也就有了稳定的阶层和话语权。

  可现在的打工人呢?

  有的做外卖员、有的做白领、有的做临时工......年轻人分布在各个领域中,彼此没有任何联系,相当于被分割成不同的群体投入不同的行业。

  对于个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打工人这个整体来说,这就是一种反屠龙术。

  类似于美国为了消解阶级叙事,人为划分出非裔、拉丁裔、女性、同性恋等群体,一旦认同了身上的细分标签,那么“被剥削的底层老百姓”这个阶层,也就被拆分的差不多了。

  于是,美国底层人民失去了话语权。

  中国的年轻人只能自嘲打工人,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底层的打工人,却没有被组织起来,导致失去打工人的话语权,进而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仔细想想,你见过哪个行业是有组织的?

  码农没有俱乐部、外卖员没有互助行会、白领没有群体......至于工会就别提了。

  所以目前的打工人是散乱的、无序的、没有组织的,导致整个群体失去阶层话语权。

  得不到生产资料就不说了,受到公司剥削还没有地方申诉,惨不惨?

  4

  我们之前说,几十年前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工人间接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国家强大的动员力。

  淮海战役几百万民工支援前线、抗美援朝全国人民出人出力、工业化奠基年代的项目遍地开花......这些都是强大动员力的结果。

  凭借的无非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

  当国有企业退出一大部分市场以后,相当于把这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让出去了,那么紧接着便是动员能力的削弱。

  举个例子。

  同样是动员全国人民抗美援朝,建国初期是容易模式,现在可能就是初级难度模式,起码市场化行业的动员难度要大些。

  我们经常自豪疫情期间的动员能力,但那是和外国比,如果和几十年前比,我们的动员能力是削弱的。

  不禁想到一个词:熵增。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由于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的由有序走向无序,最终不可逆的走向老化。

  这个过程太可怕了。

  逆转熵增的过程,其实也是尝试打破历史周期律的过程,那就需要对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

  现在“打工人”梗说明了三个问题,除第一个生产资料的问题不太好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其实都可以尝试一下。

  于国于家于公于私,都是好事。

  不要让打工人流汗又流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22:02 , Processed in 0.1875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